跟着气象去旅行渐成新风尚,独特气候禀赋打造旅游新蓝海
新华社郑州5月20日电 题:“跟着气象去旅行”渐成新风尚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春天繁花似锦,秋天皓月当空,夏日凉风习习,冬日雪花飘飘。多样的气候和天气,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美丽瞬间与四季风光。这些,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熊绍员于20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的第三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深入发掘我国各地独有的气候资源,把云海、雾凇、彩虹等自然奇观转变为旅游资源,构建“一地一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促进生态价值转换的新兴领域。
吉林的雾凇、庐山的云海、香山的红叶、蓬莱的海市蜃楼、峨眉山的金顶佛光……这些自然奇景享誉四海。彩虹、冰瀑、星空、极光等壮丽景象,愈发受到大众的喜爱。跟随气象现象去旅行,已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潮流。
熊绍员指出,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使得避暑、避寒、参与冰雪运动、观赏星空与花朵、以及研学和康养等特色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同时,气象机构强化了科技创新的力度,对气候生态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评估,持续挖掘该地区独有的气候优势和气象景观,越来越多的气象资源正逐渐转变为旅游资源。
在2022年至2024年间,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了三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的名单,其中涵盖了众多地点,诸如云海、雾凇、彩虹、冰雪以及星空等自然气象景观均被收录其中。
专家指出,气象旅游资源如天气景观、气候环境以及人文气象等方面,均蕴含着非凡的观赏与利用价值。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不仅能有效扩充旅游产品种类,还能显著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从而助力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熊绍员表示,我们要积极寻找气象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力、新途径,以此促进“气象+文旅”模式向更高水平迈进。这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充分响应,更是对民众追求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切实满足。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由国务院发布,其中明确指出要增强对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出行安全所需的气象服务供应。
熊绍员强调,气象部门计划提升科技支持力度,促进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促进气象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融入安全保障体系,增强气象旅游资源的提供与文物保护服务,加强气候康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构建文化旅游康养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系统。
熊绍员指出,通过实施多维度的业态创新和多层次的发展策略,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气象资源的潜力,进而满足公众对于文化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高品质追求,同时促进气象和旅游产业的协同进步与高品质发展。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