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千年古邑的产业强市之路,缘何成宝藏出游地?
何为诸暨?
她是一座传承着西施浣纱故事的古老城市。浦阳江南北贯穿,五泄瀑布悬挂在西陲,群山环绕,浣水波光粼粼。在这江南水乡的蒙蒙烟雨中,诸暨静静地矗立了数千年。
她是一座“珠光闪耀全球,素袜遍布世间”的强劲产业城市。在这座古老的水乡,工匠们以坚定的信念,将河蚌孕育珍珠的毅力与织袜工艺的巧妙构思融合,共同谱写了一曲产业的和谐乐章。
她紧随时代潮流,成为了“诗与远方”的象征。一场音乐盛宴吸引了众多游客,而浣纱江的夜晚游览则将科技与文化完美融合,一股“村BA”的热潮更是点燃了市民的热情。
为何至诸暨?
近年来,许多人倾向于远离喧嚣的都市和热门景区,他们深入到中国地理版图中的“毛细血管”地带。这种“高性价比、文化探索、多元体验”的旅游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喜爱。随之而来,一些快速崛起的“宝藏县城”也因此而声名鹊起。
根据统计资料,在2025年的前五个月,浙江省的诸暨市吸引了游客共计700.9万人次,其中包括358.41万人次是在当地过夜的游客。
诸暨市秉持“文化+城市”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文化、商业、旅游和体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西施”这一文化符号为灵魂,构建了“1+N”的城市文化旅游IP集群,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全面提升。近期,新华每日电讯的记者亲临诸暨,深入挖掘该地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
“文化+旅游”,激活历史新表达
自幼便听闻西施之名,然而,那位溪畔洗衣的女子究竟是如何演变成为“美”的化身?西施究竟又是怎样的一位人物?演员的这一提问,随即引出了舞剧《梦寻西施》的序幕。
《梦寻西施》这部作品每日在景区内精彩呈现。该剧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生动展现了西施的诸多传说,并对这位千古佳人的卓越精神进行了深入剖析。舞台上,西施与范蠡的缠绵爱情故事,以及她为家国大义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都被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郭妍妍,作为《梦寻西施》中小女孩角色的扮演者以及宣传策划,她表示,西施这一源自传统历史文化的知名形象,在人们心中有着各异的印象。该剧共分为四幕,每幕由四位演员分别诠释西施不同阶段的风采。在现代舞美、服饰道具以及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上,《梦寻西施》展现出了强烈的时尚气息和震撼力。
《梦寻西施》的负责人李文军透露,我们日常每日都会呈现一场演出,而在假期中,演出场次会有所增加。在“五一”假期,我们每日精心安排了五场演出,每一场都座无虚席,单日观影人数甚至高达1500人次。
在恋人的眼中,西施便是绝世美女,而她的故乡便位于诸暨。诸暨之地,不仅蕴含着越国古都的深厚历史底蕴,还因西施的美丽传说而声名远扬。在春秋时代,西施曾在此地洗衣织布,后来被范蠡相中,前往吴国施展美人计,为越国击败吴国立下汗马功劳。这段千古流传的佳话,使得苎萝山和浣纱江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赞颂的胜景。
文化的创新转化与发展,肩负着丰富县域旅游“脉络”的重任。诸暨市积极开拓“文化塑造旅游、旅游展示文化”的新模式、新项目、新空间,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文旅产品,激发出有效的市场需求,展现出“西施故里、美丽诸暨”的新风貌。
徜徉于西施故里景区,犹如穿越时空回到了往昔。浣纱石历经风雨,其斑驳痕迹依旧透露出那份古朴的气息;西施殿静谧地矗立在山脚,与对岸的郑旦亭遥遥相望,重现了“双姝同辉”的辉煌历史画面;古越文化区内陈列着古代的兵器与战车,演绎着古越的乐舞……在这里,城市的悠久历史脉络与文化旅游的印记交织融合,让人不禁产生时空交错、仿佛穿越千年的奇妙感受。
近期,我市正加速建设西施文化休闲名城,依托西施故里“一江两岸”等关键文旅项目作为引领,精心规划设计了西施故里二期工程,进而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城市文化旅游品质的提升以及服务水平的进步。据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
诸暨市在打造“全景式”旅游吸引点过程中,景区建设扮演了关键角色。此外,该市还将“西施”这一文化符号转化为独特的味觉标识。诸如西施豆腐、西施团圆饼等美食,不仅汇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更激发了游客们的食欲。
西施豆腐颇受欢迎。据传,西施烹饪技艺高超,她所制的杂菜羹滑嫩可口。后人依照她的做法,将豆腐融入其中,称之为“西施豆腐羹”。历经数百年,这道菜肴依旧备受喜爱。诸暨大酒店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季拥军如此介绍。
在当前文化消费日益繁荣的背景下,除了诱人的美食,文创产品也正逐渐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新兴媒介。
五月,来自广东的张女士在诸暨的旅行中收获颇丰——她带回了西施造型的抱枕、可爱的公仔、精致的金属书签,还有凸版印刷的明信片。她一直对这些小物件情有独钟,“每次购买,都让我觉得这次旅行变得更加有意义。”
西施故里景区内的“西施有礼”文创旗舰店特别设立了用于盖章留念的专区。游客们可以选择购买明信片或是携带自己的笔记本,在此处留下印记。据旗舰店员工徐杏亮介绍,这种盖章打卡的方式颇受年轻群体的喜爱。伴随着游客数量的持续增加,文创产品的销售量也在稳步上升。
诸暨市文化旅游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多种方式的转化,文创产品使得西施的形象变得易于接触,并实现了更广泛的传播。他们期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在产品质量、创意设计以及实用性方面努力,从而使西施的文创产品成为游客们心中值得珍藏的回忆。
“科技+旅游”,解锁沉浸新场景
桃李之花新绽,映照着古老的查查水道;而菖蒲虽短,却也顽强地从平坦的沙地上冒出头来。这正是李白诗篇中所描绘的浣纱江。如今,游客们所目睹的,已是一个充满科技气息的浣纱江,全息投影、激光矩阵、水雾特效等现代化元素交相辉映。
夜幕降临,江畔两岸的灯火渐次点亮。游船自码头驶出,缓缓前行。音乐与光影交相辉映,全息技术重现了古越文明的起源。船侧的水上舞台上,演员们正在演绎着与西施有关的诸多传说。
游船深入水域,桥洞之下,水幕映现出过往的历史画面;光影交错,与喷泉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天地对话”的奇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融合科技与人文、现代与传统的沉浸式感受。
夜游渐入尾声,突然一只“火凤凰”跃然空中,在江面夜幕下翩翩起舞。市民与游客纷纷掏出手机,争相捕捉这一奇观,惊叹声此起彼伏。
为了确保夜间游览项目的顺利开展,浙江电力国网诸暨供电公司已将景区的电力供应纳入其服务范围,提供了“一对一”的电力保障服务。同时,公司还部署了多辆应急电源车,全天候驻扎在关键地点,随时待命应对突发情况,以此提升诸暨市的夜间经济魅力。
浣纱江的夜晚之旅并非单纯的灯光表演,它实际上是将科技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整合声、光、电、水、影等现代尖端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系统,这座风景名胜被赋予了“芯片”般的智慧。诸暨市文化旅游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现如今,夜游活动已成为诸暨旅游中最为热门的项目之一,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
夜游之旅,借助科技之力,成为了一段探寻美的旅程;而诸暨市博物馆,正是通过科技手段,使得历史得以焕发出新的生机。
踏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楼家桥遗址、尖山湾遗址等众多文化遗迹,它们共同描绘了越都古民沿河而居的文明轨迹;观众们在一件件珍稀文物面前驻足观赏:出土的竹编技艺与现今相媲美,木制船桨见证了“舟车并用”的生活方式,青铜炭炉则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
俞琦杰副馆长指出,馆内不仅收藏着精美的古物,还融入了众多科技元素。
游客络绎不绝,一位独特的机器人导游在各个展区来回穿梭。这位“通情达理”的机器人导游不仅能够通过声音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而且能够解答游客所提出的疑问。
李先生表示,昔日参观博物馆需仰赖人工解说,而今有了机器人的辅助,讲解随时可得,感觉颇为新颖。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展示方式,而且还巧妙地融合了场景塑造、智能大屏幕、光影效果以及网络讲解等多种数字手段,为游客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游览感受。
我们期望通过融合“展览展示”与“数智体验”的创新手段,构筑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交流平台,从而使诸暨的文化变得触手可及,令人身临其境。俞琦杰满怀期待。
“赛演+旅游”,塑造城市新名片
诸暨,你好!在这5月31日的西施音乐节上,乐队“Mango Daddy”带着专为诸暨创作的歌曲《美好之地》登上舞台,歌声响起,灯光璀璨,舞台效果华美,瞬间将全场的气氛点燃。
中央地带,游客们汇成了一片波光粼粼的人海。他们头上系着五彩斑斓的丝带,脸颊上绘有发光的彩绘,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地舞动着自己的身躯。
现在,年轻人热衷于为了参加一场音乐会而远赴他乡,这种做法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来自浙江台州的王柯表示,她不仅是乐队“房东的猫”的铁杆粉丝,而且还是首届西施音乐节的老牌观众,“音乐让我首次踏足诸暨,认识诸暨,并被这座城市迷人的风光所深深吸引”。
众多年轻面孔的加入,为诸暨讲述这座小城的故事带来了展示的机会。在音乐节的现场,与西施有关的文创摊位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而美食市集则显得异常热闹。在寿稷同山烧饼摊,摊主陈玲玲和两位烧饼师傅正忙碌地制作烧饼,摊位前排起了长队,游客们纷纷等待购买。陈玲玲感叹道:“今天的生意实在太过火爆,我们制作烧饼的速度根本赶不上销售的速度,准备的食材已经不够了。”
音乐节不仅成为年轻人的欢乐盛宴,同时也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得益于公安、消防、公交、电力等多个部门的精心呵护,西施音乐节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据相关数据显示,在音乐节的带动下,今年端午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数量达到了37.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52%,其中选择留宿的游客有21.56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4%。
与音乐节相似,体育盛事同样为诸暨赢得了众多人气。在6月21日至24日的期间,诸暨西施“村BA”赛事接连呈现了14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此举亦意味着本届“村BA”的第二阶段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超过三万人次到现场观战,而线上直播的观看人数更是超过了五百万。
赛场上激情四溢,看台之上座无空席。孩童们挥舞着旗帜、高声助威,球迷们纷纷慕名而至,而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土特产也颇受欢迎……众多乡镇和村庄纷纷把握住赛事的契机,精心打造“体育+”的特色文章。
在总决赛的举办期间,我们打算邀请那些自带人气的明星和网红,于“村BA”赛事的中场休息时段进行表演,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诸暨,体验“体育与娱乐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主办方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说道。
“村BA”的盛况反映了该地促进“赛事+旅游”模式的一个典型例证。青少年登山比赛、自行车骑行盛会、马拉松赛事、舞蹈剧、演唱会等,通过一系列赛事和表演活动,诸暨的文化、商业、旅游和体育融合的新兴业态正不断被激活。
“产业+旅游”,融合催生新业态
妈妈,这颗珍珠是我亲手挖掘的成果!它真是如此绚丽夺目!”张子心,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在山下湖镇新桔城村的开蚌一条街上,拿着刚刚开采出的珍珠,满脸喜悦地展示着。
踏入“珍珠外公”这家开蚌体验店,游客们正专注地挑选着各种蚌壳,并学习开蚌的技艺。在店旁的水面上,排列着许多透明的塑料球,而在水底,每对塑料球之间都挂有长长的网袋,每个网袋里都装着十多只待选的珍珠蚌。
“珍珠外公”的老板娘王福利说道,众多游客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被吸引而来的,其中以家庭出游和女性朋友结伴出游的游客居多。在假期期间,游客们络绎不绝,从早上9点起便接连不断,直至傍晚时分,一天的客流量可以达到三百多人。
游客在此能够亲身体验从“捕捞蚌壳、开启蚌壳、取出珍珠到设计加工”的整个过程。“对于游客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充满了新奇感。”王福利表示,“而且,开启蚌壳的过程就像拆盲盒一般,你无法预知蚌内将呈现何种珍珠,这无疑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期待。”
新桔城村原本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养殖淡水珍珠,而珍珠的销售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商户进行批发。然而,从去年开始,在年轻人的引领下,村民们开始以“珍珠+体验”为核心,将传统的销售模式转变为游客现场沉浸式的体验消费,这一创新举措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新桔城村“开蚌一条街”的共富联盟负责人詹理忠透露,在2024年,该村共迎来了685个团队,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这一举措不仅帮助村集体增加了超过60万元的收入,还带动了当地一百多位村民实现了增收和致富。
新桔城村所在的山下湖镇,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珍珠贸易集散地,并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珍珠养殖、集散和交易基地。根据数据,珍珠小镇的珍珠交易量占据了全国市场的80%以及全球市场的73%,珍珠产业市场规模更是突破了500亿元人民币。
产业繁荣兴盛,为文化与商业、旅游的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地基。因此,当地政府深入挖掘珍珠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潜力——打造珍珠小镇,实现了珍珠从生产到加工的全程透明化;同时,建成了世界淡水珍珠博物馆、珍珠文化特色街区、珍珠创意工作室以及珍珠湖等一系列项目……
位于山下湖镇的浙江芳满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今年起,开展了“一日配方师体验活动”、“珍珠精油香水制作体验”以及“芳香手杖制作体验”等多项线下研学项目,并诚挚邀请来自市内外学校的学生和企业员工踊跃参与。
芳满庭公司专注于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开发,以及化妆品的生产与销售,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该公司研发的珍珠精油,通过运用先进的物理提取方法,成功解决了传统珍珠粉在水和油中难以溶解的技术难题。
在护手霜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珍珠成分的功效,同时游客可根据个人喜好挑选添加珍珠粉末或珍珠精油。公司总经理章彬彬透露,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举办了20多次研学活动,累计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000人左右。
诸暨不仅以珍珠产业闻名,其袜子产业同样光彩夺目。尽管诸暨袜艺小镇仅有十余万居民,却吸引了上万家制袜企业入驻。该小镇的袜子年产量高达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以及全国总量的70%。
踏入袜艺小镇,满目皆是色彩缤纷的袜子墙,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商家游客以及潮流品牌粉丝。众多企业借助工业旅游的契机,向人们讲述袜子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从而点燃了袜业消费的热情。
诸暨历来以民众富裕、商业繁荣、经济兴盛而著称,这为我们的“产业与旅游相结合”模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负责人表示,借助这一模式,我们既能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又能拓展产业链条,为推动产业升级开辟新的途径和空间。
“乡村+旅游”,绘就振兴新画卷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濒危物种亚达伯拉象龟。体型真是庞大!五月中旬,枫桥镇永宁村的永宁弟兄农场迎来了三百多名小学生的研学之旅。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够汲取生物学知识,更可以与象龟亲密接触,亲手喂食、为它们刷洗龟背。
田力,永宁弟兄农场的负责人,属于“80后”文创爱好者群体,曾在杭州从事外贸行业长达十年。自幼对爬行动物情有独钟,2017年他与妻子一同回到永宁村,在家族经营的农场基础上,搭建了一座“龟园”,并将其命名为“鼋谷生态基地”。起初,农场专注于特种养殖,后来逐步扩展至珍稀爬行动物的养护、救援、科普推广和生态文化体验等领域。到了2020年,该农场荣获浙江省小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的“爬行动物救助保护中心”称号。
2021年1月,鼋谷生态基地迎来了首批小学生的参观。当时,一下子来了三百多位小朋友,他们都非常喜欢给乌龟喂食。田力回忆说,那天他深刻地意识到,必须让这种热情得以持续。“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保护中心,更是一个‘用生命触动生命’的自然教学场所。”
生态基地接待的游客数量持续攀升,截至目前,2023年已有超过四万名学生前来参观,该基地也因此荣幸地成为了绍兴市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点之一。
基地周边,田力夫妇正忙于打造一座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预计将于7月份投入使用。该温室将成为一个生态体系更为完善的保护区:环绕着水系的热带植被,模拟着野外原生环境,每一只珍稀爬行动物都将拥有专属的栖息地。
许多人认为这领域颇为冷门,然而实际上,全国范围内饲养特殊宠物的爱好者已突破千万。我期望在这个小众领域持续深耕,将其建设成为一个融合科研、教育和文化旅游的综合性乐园。田力满怀憧憬地说。
田力不仅是永宁弟兄农场的负责人,而且他还担任着枫桥镇文化旅游发展联盟的“盟主”这一职务。
枫桥镇坐拥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以往却各自为政,独立作战。如今,通过组建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我们得以将区域内文旅企业紧密联合,形成一条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互相支持。这样,我们就能为游客提供量身定制的旅游路线。田力进一步解释道:“来到枫桥的游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与我处动物亲密接触,随后前往餐馆用餐,最后入住心仪的民宿。”
白米湾院落隐于其中,成为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内一家颇具象征意义的民宿。该民宿源自对白米湾中学的修缮,保留了教室、篮球场等历史场景,每间客房均以班级名称命名,唤起人们对校园时光的深切回忆。
6月19日,一对恋人特地来到了此地,目的是为了拍摄他们的婚纱照。民宿的员工王琳琳向记者透露,他们是在大学期间坠入爱河的,所以特意挑选了这个地方作为他们婚纱照的拍摄地。
王琳琳透露,目前我们拥有42间客房,在假期期间,客房常常客满。平日里,除了个别散客,还有众多前来进行团队建设的游客。
在白米湾隐居院落周边,坐落着一家名为“阳春山月·枫FUN游乐度假村”的娱乐场所。那里有山地越野、迷你过山车、丛林射击、碰碰船等多种娱乐项目,让人眼花缭乱。阳春山月的创始人王剑波曾表示,此处昔日只是一片荒芜之地,但自2021年起,他和团队凭借对山势地形的巧妙利用以及项目特色的精心设计,将其改造成了一个集游乐、露营、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度假胜地。
度假村每逢周末接待游客数量大约在3000人上下,去年的总收入接近900万元。此外,度假村还为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王剑波正致力于打造园区的夜间游览项目,旨在避开白天的炎热,同时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游览体验。
“绿”动展生机,沃野织锦绣。诸暨市内,以“乡村+旅游”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的实例比比皆是。香榧的故乡和主要产区赵家镇,推出了“古道探秘”和“榧林研学”等深度体验项目,将“榧乡胜景”成功转变为“榧乡经济”。度假区与马剑镇共同推进村庄间的资源共享和共同富裕,相继建成了骑行体育环线和以“铁马八项”为核心的壶源江赛事基地。暨阳街道通过城乡合作和社区就业项目等策略,定期举办“共富集市”,以特色农产品吸引游客。浣东街道则以“浣东氧生谷、田园生活里”为主题,打造了“三村一带”精品文旅共富带,积极拓展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文化传承使得基因得以延续,技术赋能助力历史突破壁垒,赛事和演出使城市充满活力,优质产业使体验更加新颖,而旅居乡村则让青山披上金装。在浙江诸暨,通过文商旅体融合的“加字诀”,正不断提升“西施故里、好美诸暨”这一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随着暑假和毕业季的临近,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举措,包括“跟随西施畅游诸暨,诸暨暑期探险攻略”等,旨在向游客推荐特色旅游路线,将独特的夏日狂欢体验展现在众人面前。
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负责人指出,他们正致力于运用“加字诀”来提升文化内涵,同时以“文旅赋”激发旅游活力。通过构建“1+N”的城市文旅IP矩阵,诸暨正不断优化产品服务,积极研究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实际效益,扩大文旅消费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继承了历史文化的脉络,还激发了文化、商业、旅游和体育等业态的生机,致力于加速形成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本报记者邱犇)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