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瓦子集人潮涌动,探秘台州府城独特瓦子集的宋韵风情
夜幕下的瓦子集人潮涌动。 通讯员 梅健雅 摄
金晨
共享联盟·临海 钱梦华
市集并不稀奇,然而在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的巾山广场,一个别具一格的瓦子集却新近开业。明黄色的灯笼、飞檐翘角的商铺,共同勾勒出一幅宋代古风的画卷。摊主们身着宋制汉服,手持团扇,热情地招揽顾客,而剧场内则上演着精彩的江湖绝活“耍花盘”。
瓦子集是指宋代兴起的一种集商业、演艺、游艺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市场,其中包含有勾栏、酒肆、商铺等设施,其布局类似于瓦片,易于聚集也易于散去。在6月下旬,台州府城对宋朝的瓦舍进行了实景复刻,并举办了相关的体验活动。到目前为止,瓦子集已经吸引了将近五十万游客前来参观。
台州古城与瓦子集市有何联系?微小的集市又如何展现出宋代的气息?瓦子集曾是宋代潮人汇集的场所,近日,我们身着汉服,扮演“宋时潮人”,漫步在瓦子集的喧嚣之中,探寻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一步进入宋朝市集
踏入“瓦子集游园会”那古色古香的牌坊,竹制方形灯笼层层叠叠,整齐地悬挂,瞬间照亮了四周。华美的汉服游客和商家穿梭其间,我们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宋代,步伐不由自主地放慢了。宋代制灯技艺精湛,瞧那官帽造型的灯笼,正是那个时代的潮流之选。谢津津,这位身着汉服的向导,是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同时她还是宋韵市集背后的精心策划者。
与她同行漫步间,我们注意到这看似平凡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蕴含着匠心独运。“这扇门采用竹帘设计,商铺的竹木构造亦沿袭了宋朝的干栏风格。”谢津津向我们介绍,7年前,台州府城便开始精心筹备各类主题市集。此次,为响应省里关于市集更新的倡议,他们从府城的悠久历史中汲取灵感。
台州府城在南宋时期扮演了海防要塞和东南地区的关键角色。谢津津拿出手机上的截图,展示了他收集到的相关史料。根据《嘉定赤城志》等文献的记载,台州府城商业繁荣,西门街(即紫阳街的前身)具备了举办瓦子集的适宜条件。我们正努力打造一个实景市集——瓦子集,相较于普通的咖啡市集、樱花市集,这项任务要复杂得多。缺乏相关案例可供参考,不能简单模仿他人做法,因此不得不求助于历史文献,同时需兼顾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将宋代的韵味与实用性相结合,使得“千年台州府 江南大宋城”这一口号真正转化为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实景。
筹备已久的瓦子集,其热闹非凡的开启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位于中心的宋钱庄内人声嘈杂,我们正打算加入其中,却被谢津津紧紧拉住:“在这里,电子支付是行不通的,必须使用宋朝的纸币才能顺利交易。”于是,我们转而前往交子务,完成了打卡任务。在那里,负责货币发行的“监官”一边将一叠交子交到我们手中,一边开启了他的科普讲座。原来,交子务是世界首个官方纸币管理机构,可谓宋代的银行。
手持交子,我们对于宋朝市井中人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此刻,大宋的钱庄内早已被众多游客所包围。身着汉服的“骰娘”挥舞着手臂,呼喊声、欢呼声接连不断;穿梭在蹴鞠场上,仿佛置身于宋代的游乐场,我们踢球或用膝盖顶球,却一个球都没踢进;在酒庄前,我们举杯畅饮,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然后用力摔碎陶碗,体验一番宋代人的豪放;在糯米小吃摊前,我们尽情品尝,感受着小吃的诱人魅力……
八处细致雕琢的历史场景,五十位非玩家角色各尽其责,三十个风格独特的摊位目不暇接……眼前这片占地千平米的瓦子集市,宛如宋代生活的微型缩影。
玩转宋人“快乐星球”
夜色渐浓,位于瓦子集深处的两层小楼里热闹非凡,走近细瞧,竟是一处剧场。“这是一座宋朝时期的戏院,从傍晚五点开始营业直至午夜十二点结束,这里不间断地呈现着国潮电音、宋韵乐队以及互动群舞等富有宋风韵味的表演。紧接着,舞狮表演即将开场!”谢津津一边说着,一边拉着我们挤到了前排。
当流行音乐旋律回荡,一群幼狮跟随欢快的节奏,跳跃着、翻滚着登上了舞台。昔日以“高超、险峻、困难”著称的舞狮表演,如今挥动尾巴、摇头晃脑,演绎出了时尚的风采。“真是太惊艳了,宋韵市集竟然藏着这样的惊喜,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这种方式得到了传承!”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00后”小狮子小黑向我们发出体验邀请。我们模仿着单腿跳跃,连续向前,左转……在小黑的一分钟快速指导下,我们头戴狮子头面具,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头顶着重达十斤的道具,我们不仅要保持手法、身法和步法的协调,很快便感到节奏混乱,气喘吁吁,直呼难以跟上:“这小小的舞狮技艺深不可测,不仅要求技艺高超,更考验着我们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真是不易啊。”同伴们感慨地说。
解锁了瓦子集的独特娱乐方式,同时满足了我们的美食需求,手中的交子已经一挥而尽,于是我们拐弯至休息区找了个座位。没想到,“补给”竟然主动上门。一位手持折扇的NPC“李太白”捋着长须向我们走来,询问道:“阁下是否愿意以诗换取交子?”我们欣然应允。“请吟诵一首与台州府城有关的诗词。”“台州地广海茫茫,云雾缭绕岛屿翠。”“好诗!好诗!””一叠交子便递了过来。原来,这是我们触发了暗藏的支线任务。
李太白向我们传授了赚钱的秘诀:登台放歌,或者在瓦子集精心布置的五个拍照点留下身影,便能够赢得更多的交子。站在打卡点的望月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市集的繁华景象,热闹非凡的集市与千年古塔巾山塔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生动的立体宋风画卷。我们迅速按动快门,捕捉下这美好的瞬间。为了满足游客追求“人生精彩瞬间”的新趋势,台州府城精心安排了充足机位,尽显周到关怀。
解锁摊主初体验
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醺风舍"的店主陆波却感到了困扰,这对新婚夫妇的米酒店刚开业,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我们主动提出要帮忙,戴上围裙,亲自体验了一把摊主的生活。
陆波紧急向我们普及知识,指出米酒分为含活菌和灭菌两种,需根据顾客的肠胃状况来推荐。乌饭米酒是结合了当地特色小吃乌饭麻糍的限定版,杨梅酒则是应季的水果酒,还有荔枝酒。目前,我们面前有十多种酒,都是他亲自研发的。我们一人负责小瓶装填,一人负责推荐试饮,而夫妻二人则负责销售产品,使得酒铺的运营井然有序。
整个夜晚过去,这家不足两平方米的小店,收入已经突破三千元。在宋代,一棚一桌就能吸引全民经商,而如今,台州府城中的这一家小店,也变成了年轻人低成本创业的理想之地。陆波仔细算了一笔账,这里无需支付摊位租金,收入按营业额比例分配,利润相当可观。
30个摊位吸引了超过400名创业者踊跃报名,想要在这其中获得一个位置实属不易。陆波不仅将当地小吃与年轻化的创新理念相结合,还在酒瓶设计上巧妙地加入了诗词元素,使得文化记忆得以打包携带。不禁让人感叹,若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在此创业恐怕难以具备竞争力。
谢津津向我们透露,为了吸引摊主,他们先前编制了《宋朝地摊指南》,不仅规划了宽敞的五米宽的瓦舍,还设计了仅有桌椅的便携式小摊,旨在营造一种“特种兵”般的创业氛围。瓦子集市历时四个月,以台州府城的五十多条街巷为基础,拓展出一个“方形市场”,以解决“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的问题,长期欢迎创业青年。
来吧,让我带你们去“方形市场”一探究竟。跟随谢津津的脚步,我们抵达了位于台州府城墙脚下的羽山集民宿,这里宛如一座充满宋风美学的殿堂,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宋朝的豪门大户;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重新开业”的大书场茶馆,品茗、斗茶等传统习俗依次呈现……沿途,那些老印刷厂、百年当铺等超过一百个文化地标,或是以书店、商店等新形象重现江湖,每一处都凝聚着创业青年的独特创意。
踏入紫阳茶楼,我们便置身于一场创业青年的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带着他们的创新项目进行展示,而由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发展中心等众多部门构成的评审小组则逐一进行评分,这一活动传统至今已持续了近十年。在引进新项目方面,临海市社发集团副总的陈健有一套独特的“策略”:“在文旅融合的竞争中,最终比拼的是软实力的高低。虽然资源可以复制,设施可以建设,但软实力却是难以效仿的。目前,我们坚持‘去流量化、重文化核心’的长期发展思路,积极鼓励青年创业者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让这些文化元素重新焕发生机。”
夜色渐浓,指针指向了午夜时分,瓦子集市的活动逐渐接近尾声。作为宋代夜间经济的代表,它不仅构筑了一条连接古今的时空桥梁,还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开辟了新的路径。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