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企业助力埃及造:海尔生态园带来新动能

中新社开罗8月8日电 题:中国家电企业助力“埃及造”

中新社记者 关雪昭 吕杨

驶离开罗市区,向东行驶不久,便可看见位于斋月十日城工业区的“海尔路”。此路以我国企业海尔命名,其尽头便是2024年5月正式开放的海尔埃及生态园。

该中埃共建项目总投资额达1.85亿美元,规划家电总产量超过150万台。项目一期主要专注于空调、电视、洗衣机等产品的生产。同时,项目正致力于通过产品定制、人才培养以及文化融合等本土化策略,为中埃间的经贸交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7月23日,海尔埃及生态园内。 中新社记者 吕杨 摄

技术适配破解气候挑战

埃及大部分区域呈现出热带沙漠气候特征,夏季气温极高,对空调的耐热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与我国温带气候有所区别,我们针对埃及市场特别研发了适用于高温环境的T3工况压缩机,该设备能够在高达53℃的极端高温环境中保持稳定运行,不会出现停机现象。海尔在埃及的空调工厂负责人吴昌明厂长这样表示。同时,考虑到本地消费者对节能和高效性能的追求,空调产品配备了与当地电网相匹配的变频控制技术。其中,最新推出的AI ECO节能空调,其节能效果卓越,最高节能率可达60%。在企业的积极推动下,埃及空调市场正迅速迈向变频技术,目前海尔品牌的变频空调在当地的销售份额已经达到了35%。

自2024年3月启动生产至今,海尔在埃及的生态园区一期工程已成功制造出超过20万台的空调,其产品在埃及本土市场的份额已攀升至第三位,创造了6000万美元的产值。吴昌明透露,海尔的产品未来将逐步拓展至非洲其他地区,推动“埃及制造”的海尔家电产品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7月23日,海尔埃及生态园内。 中新社记者 吕杨 摄

师徒结对培育本土骨干

今年27岁的埃及本土员工安子东,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从一名中文专业的毕业生,成长为空调制造厂的业务中坚。这一切,他认为是得益于中国企业所提供的深入学习的氛围以及中国师傅的悉心指导。“在中国专家的耐心引导下,我不仅顺利度过了工作起步阶段的挑战,还获得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安子东这样对记者表示。他前往我国海尔制造基地,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训练,培训结束后,又将所学技术传授给了当地的同事们。

在埃及,海尔生态园的本土员工比例已经超过九成。我们实施了“师徒配对”的制度,中国的技术专家与埃及的员工达成了一对一的培训合同,亲自指导他们掌握技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技术人员将逐渐减少参与,致力于帮助埃及实现制造活动的完全本土化。这是海尔埃及前工序生产经理何爱民所阐述的。

7月23日,海尔埃及生态园内。 中新社记者 吕杨 摄

文化融合搭建交流桥梁

语言一度成为人才成长的障碍。吴昌明指出,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文化交流活动,埃及出现了众多既掌握技术又精通中文的复合型人才。诸如开罗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等众多高校纷纷开设中文专业,为中资企业输送了众多具备双语能力的人才。

2025年5月,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埃及赛区总决赛以及“海尔杯-汉语桥”中文比赛在开罗成功举行并圆满结束。在此过程中,众多埃及青年踊跃投身于书法、绘画、歌舞和武术等艺术形式之中,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更深入地体验和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海尔在埃及的生态园二期工程正加紧施工,预计将生产冰箱和冷柜等主要产品。根据预测,一旦一、二期工程全部完工,其总产量有望超过150万台。这不仅能够迅速满足埃及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将辐射至中东、北非、东南非以及欧洲地区,从而推动“埃及制造”向全球更广阔的市场迈进。

关键词:中国家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