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成乡村产业振兴核心力量,传统村落示范效应初显
张京峰
乡村旅行是沟通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也是唤醒乡村潜力的关键途径,现在正扮演着促进乡村经济复苏的主要角色。这个被誉为“不受局限的自然乐园”的地方,不仅寄托了人们对自然风光和怀旧情怀的憧憬,还凭借资源集中效应吸引着全国游客和投资,为乡村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
当前乡村旅游已形成显著集聚效应,具体表现为今年上半年,81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与5028个省级传统村落共接待游客达2.93亿人次,这一数据源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各地乡村正通过发展旅游路径积聚发展动力,在乡村产业振兴的整体布局中,众多乡村实现了资源价值从闲置状态向富有生机的转变。
传统村落依靠文化复兴与政策支持,产生了推动乡村旅游进步的样板作用。传统村落拥有与众不同的内在优势,其中,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群是其实体的见证,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则是其精神的核心,这些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政府层面的密切关注、整体性的规划以及广泛的宣传推广,再加上新潮的文化元素与民众的休闲愿望相融合,促使传统村落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的勾蓝瑶村,游客可以实地探访瑶寨的古老民居,观看精彩的民俗表演,从而深入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或者在邵阳市隆回县白水洞村,挑选具有“花瑶花”品牌特色的手工扎染围巾等民族文化创意产品……随着传统村落的繁荣,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升级,这样就能吸引更多旅行者前来,进而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既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也为整个区域的乡村旅游事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践范例。
当前,乡村旅游业要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具体情形,打造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促使乡村旅游实现从局部进展到整体提升的转变。乡村的根本在于文化,传承地方特色、讲述文化经历是招徕游客的关键举措,比如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马头桥镇坪山村,通过考察北宋谏议大夫周仪的生平事迹,延续重视农桑与读书的传统,并且尝试“大家共同建设、大家共同管理、大家共同享有”的治理方式,使文化成为吸引人们前来探讨和体验的焦点。
自然环境是乡村的根本面貌,维护并寻找生态友好型发展道路是长久发展的核心要素,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为例,它以“山清水秀”作为发展基础,依靠健全生态维护规则、凝聚社会共同守护意识,构建了“优美环境—绿色经济—村民富裕—生态回馈”的循环体系,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借助旅游项目吸引外部投资;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凭借雄伟的农业生态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向往,从而促进了当地特色文化、饮食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产业是连接各个要素的关键环节,它借助文化与众不同的资源以及生态方面的独特优势,赋予乡村旅游新的活力,促使这种旅游形式从简单的游览转变为丰富的感受,从而汇聚起整个区域共同发展的强大动力。
乡村之所以成为新兴的旅游地点,是因为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状态,对故乡的回忆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是人们对于种子发芽的奇妙感到好奇,是对清澈天空和碧绿江水的向往,是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深切共鸣。今后,借助乡村旅游这一纽带,可以不断促进城乡区域的共同进步,同时还能把乡村的自然条件、文化特色转变成为经济优势,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持续的动力,使乡村真正变成充满魅力的美丽家园,那里有青山绿水,也有深厚的乡土情怀。
这个备受赞誉的栏目得益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慷慨资助与鼎力支持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