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清迈宁曼路:‘数字游民’齐聚,新兴就业形式初现

张矜若

泰国清迈俯瞰。 董 健摄(影像中国)

在泰国清迈宁曼路一家半露天的咖啡厅里,各种肤色的面孔聚集在某个角落,这里的客人都带着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耳机里播放着远程会议的谈话声,他们都是“数字游民”,我对此感到惊讶,泰国朋友皮彼向我解释说,服务员似乎早已适应这种情景,熟练地用英语与客人交流。

借助便携式电脑、移动通讯设备和网络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一些人以非固定场所的远程工作、个人职业或网络商业活动作为主要生计途径,这些人被称为数字游民,他们游走于全球不同的城镇与乡村,既参与当地社会活动,也维系着与世界各地的紧密互动,当我置身于这条街道时,首次亲眼目睹了数字游民这一群体。

新兴的务工选择和创业途径,数字游民的群体持续增加。他们遍及全球寻找心仪的定居地,清迈正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这里被誉为“全球数字工作者中心”,拥有高速网络和电源接口的公共协作场所比比皆是,咖啡馆飘散的醇香营造出无拘的创作气息,开销负担较为轻松。2024年,泰国当局把从事远程工作或旅居国外的个人当作关键访客类型,运用延长无需签证时限、扩增可逗留时长等手段来激发消费活力——这类人士的证件有效期由原先的六十日扩展为五载,单次驻留期限则被限定在一百八十日以内。

出乎意料的是,中国的数字环境在此地得以发展壮大。结账时,服务人员常常会亲切地询问:“您需要使用中国的条形码吗?”微信和支付宝已经覆盖了本地的连锁店、购物中心以及市集,持有这张“数字身份证明”,远在海外的同胞们依然可以继续运用惯常的付款手段,无需费神去适应当地以现金和银行卡为主的交易方式。

清迈素贴山山脚处,坐落着一处由老旧民居转型的咖啡场所。我在这儿碰到了名叫小兰的同胞,她从事与网络技术有关的工作,作为长期旅居外地的数字工作者,已经持续了三年时间。小兰表示,她经常在家中烹饪菜肴,国内常见的食材和调味品,都可以借助中泰跨境物流实现“海购”——在国内的电商平台下单,并填写国内的集运仓库信息,包裹会先汇集到一起,然后通过航空运输或陆路运输经过老挝运往清迈,最终由当地的快递公司或企业自有配送队伍负责“最后一公里”的派送,整个流程只需3到8天,运费公开且价格公道,购物感受和在国内几乎没有差别。不管在哪里,家乡的特产随处可见,这是得益于中国完善的跨境贸易和配送网络,它们运作流畅,成本合理,十分划算。

中国潮流玩具在泰国目前非常受欢迎,每次有新品推出时都会出现销售一空的情况。小兰不仅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购物应用程序,还指导他们在闲鱼、千岛这样的二手市场上购买到限量的潮流玩具。她表示,这些应用程序是她清迈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工具,帮助她结识了许多外国朋友。

中国的数字基建,涵盖了移动支付、物流网络和应用平台这些方面,为数字旅居者的生活提供了条件。天色渐暗,人们结束白天的劳作,打开家门融入清迈的夜晚。有些人沿着公园的步道悠闲地走着,还有些人参与到街头乐队的即兴演奏中。小兰也关闭了电脑,前往夜市逛逛。她在水果售卖处运用扫码程序购买了杯装现榨果汁,同时借助图像资料和动态影像向远在中国的家人朋友转达夜市的喧嚣景象,此刻清迈的市井气息仿佛穿越网络空间抵达中国,她既是这座小镇的短暂访客,也是持续连接中国数字经济的纽带。

那位常与我相伴的皮彼在分别之际对我说:张小姐,你是来自中国的媒体工作者,同时也是个不受地域束缚的旅者。抵达曼谷之后,我依然在思考他的话。当今世界,万物彼此关联,空间距离变得不再重要,不同文明也在不断交汇。我们背着装满数字工具的行囊环游全球,不管身处何方,都能借助国家的先进技术与家乡紧密相连。这份淡定与自信,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特有的底子,也是我寄托“乡愁”的法子。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2日 17 版)

关键词:数字游民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