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邂逅赛里木湖,领略四季独特魅力!‘砥砺奋进’采访团来了

我曾两度造访赛里木湖,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季节,那确实是一处非凡的湖域,每逢光临,总能带给人别开生面的视觉享受和深刻的情感共鸣,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记者喻捷深有感触地表示。

九月十日,中央宣传部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一场规模宏大的集中采访行动,抵达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主题为“七十年来不断前进 天山区域谱写辉煌篇章”。中央媒体以及援疆省市、自治区和兵团的相关新闻媒体记者,亲身走访博州,考察其在经济进步、人民生活提升、民族团结巩固、对外贸易拓展等方面的实际成效,通过多元视角、整体呈现方式,揭示博州经济社会的崭新面貌。

采访团首先来到赛里木湖景区,那里正下着小雨。尽管天气有些阴沉,记者们欣赏湖光山色的兴致依然很高。赛里木湖是国内备受青睐的旅游地,景区管理部门实施了多项举措,包括禁止放牧、加强生态护岸、融入文化元素以及运用智能管理技术。这些措施让赛里木湖依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别具一格的景色,不断吸引着游客前来体验。

景区之中,牧民阿衣达别克·比热依负责管理马匹,旅游旺季时,每头牲口每天能增加超过五百元的收入,是旅游带动民生的具体体现。赛里木湖的“数字浪漫”同样让考察团的记者感到惊讶:湖面高度为2073米,这个数字在汉语里发音像是“爱你情深”,景区的广度为1314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在汉语里发音像是“一生一世”,从湖边到首府的公路距离为520公里,这个数字在汉语里发音像是“我爱你”。这些巧妙关联,为自然美景注入了温馨的人文情怀。

那天下午,采访团抵达新疆天莱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职员说明,该机构创设于2013年,经营着10万亩的农牧区域和11万亩的草料培育园地,当前饲养肉牛达5万头,为西北区域规模首屈一指的现代化饲养单位,其“天莱香牛”产品通过了南京国环全域有机的认证,已做到从耕种、饲养、制作到贩卖的全程有机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语部记者张希焱表示:这个占地十万亩的园区,仅靠一千七百多名工作人员就能出色地管理,他们的智能化、生态化养殖方法让人印象深刻,非常值得借鉴。

九月份十一日的上午,一个采访队伍抵达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那里有棉花田。他们和种植棉花的人家以及村里的干部们谈了话,记者们因此得知了当地在棉花培育、合理耕作、害虫和病害处理以及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上取得的完整进步。当了解到棉农借助手机就能即时掌握土壤湿度状况、作物生长情况,还能精确控制水肥使用,达成从耕作到收获的整个流程数字化时,人们纷纷举起设备,记录下智能农业给乡村带来的巨大改变。

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的高标准枸杞种植示范田里,果子红彤彤地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枸杞鲜液的滋味近似番茄液和沙棘液,但酸味较淡,十分爽口。媒体人员正逐个试尝,同时打听这些枸杞特产的购买途径。

村干部当众介绍了枸杞插枝培育、浇水和施肥、生态晾干等实用方法,还有依靠枸杞种植使村民收入增加的成就感。一个个饱满的红枸杞被采集进筐,被影像记录,成为“精河枸杞”形象的体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西班牙语部记者吴硕宇在当场,以西班牙语借助影像,向全世界的人们宣传:精河枸杞已经取得欧盟的认可,它的品质很好,果实非常充实,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到新疆来体验。

采访团接着到阿拉山口市金沙河面业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产业园以及国门景区进行了现场考察。金沙河面业有限公司主要使用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小麦,借助综合保税区散粮专列能够直接到达的便利条件,生产效率很高,每天可以生产挂面四百吨,这些产品被销售到中国各地。阿拉山口是新疆粮食输入量最多、粮油加工实力最强的口岸,那里正迅速推进粮油仓储加工产业的发展,致力于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

综保园里进口货物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体验场中,亚欧铁路列车风驰电掣而过的惊险景象,令报道人员心中充满“阿拉山口前景广阔”的期待;纵然遭遇狂风怒号,随行记者们兴致高昂,在雄伟的门户前定格了难忘的影像。

在持续两天的细致走访里,记者们亲身感受博州的进步深度,借助文字和影像捕捉其快速成长,并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向全国及全球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且富有人情味的博州。

关键词:旅游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