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刚过,大理蝴蝶泉景区现清幽,菌香森林暗藏鲜机
“小心脚下,别踩到松针堆,这里可是小菌子生长的地方。”
处暑之后,山间风变得凉爽,大理蝴蝶泉景区不再有暑期时的热闹,显得更加宁静。刚下过一场雨,景区旁边那片有上百亩的树林,草木颜色更加鲜亮,周围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这片放了很久没人管的树林,现在里面却藏着不少好东西。
奥秘在哪里?跟随大理市阳光森林农业开发公司的负责人柳立清前行,谜底逐渐揭晓。
“瞧,那簇金灿灿的是鸡油菌,长得多好!”
“看,这是冷菌,才种下去没多久就长了一窝。”
“那些是试验种植的虎皮松茸,已经出菇了。”
那白色菌种舒展着伞盖,黄色菌类散布在林中地面,红色菌菇时隐时现……进入这片看似平凡的树林,如同抵达了天然菌类的栖息地。此乃蝴蝶泉景区新开辟的“菌类芬芳林”。
提及蝴蝶泉景区,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晶莹的泉源、轻盈的飞蝶,以及那传奇的关于金花的叙述,为何在此处开辟了野生菌的种植园地?
景区管理者马良敏谈到,近些年“采菇旅行”非常受欢迎,该景区依靠良好的自然环境,在远离苍山保护地带的地方建立了“菌味林海”,目的是开发研学旅行、实践体验等更深层次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使老牌景区获得新的生机。
柳立清是这次“跨领域合作”的核心人物。他从2006年开始培育羊肚菌,在大理、剑川等地建立了好几个野生菌类保护与繁育中心。他直说,选择在此处发展,主要是看重了“时机、环境、条件”,“旅游行业有新的消费方向,野生菌类的繁育技术已经完善,我也有相关经验,不到四十天,先前建立的三十亩基地就已经显现出效果。”
云南人可谓“无菌不欢”,人工促繁的菌子能获得认可吗?
现在正是冷菌和鸡油菌收获的时节,柳立清在“菌香森林”门口支起摊子,展示自家产品。“这是从基地采摘的冷菌炸制的,您不妨品尝一下口感如何?”他一边说着,一边兴致勃勃地开启了一罐炸冷菌,立刻散发出浓郁的菌类香气,吸引得人垂涎欲滴,连忙用牙签夹起一块送入口中,满口余香。“前些天有几位游客试吃过,结果一下子购置了十几罐,反响相当不错。”他听后,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个美味的诀窍,被大理市本草经珍稀食药用菌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唐永鑫点明,他称,“‘菌香森林’虽然经过人为管理,却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环境。”那里地形平坦,水源纯净,松叶覆盖地面,有机质含量高,空气湿度恰当,完全符合野生菌对生长环境的高标准要求。如今,包括冷菌、鸡油菌、虎皮松茸、虎掌菌在内的十几种菌类已经在这里生长繁衍。
更令人安心的是,人工培育的菌类不仅味道好,安全性和营养也很可靠。我们进行过专业检测,人工培育的菌类口感接近野生的,有些营养指标甚至更好,重金属含量比纯粹的野生菌低得多。唐永鑫补充说,通过人工提前去除有毒的菌类,能够从根本上来防止野生菌引起的中毒问题,让游客能够愉快地采摘,放心地食用。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蘑菇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唐永鑫说明,真菌能够分解森林里的腐殖质,增强土地的肥沃程度,并且可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滋生,帮助树木更好地发育,从而达到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提升。
采摘菌子的乐趣,不仅在于获得,更在于全身心投入的野外感受。“菌香林海”充分维护了原始林貌,再现了本真的自然气息,穿行其中,好似进入天然的山区;采集完菌类之后,还能体验加工、煎炸菌油、寄送等全套流程,把大理的甘美“打包”带回住处。
雨渐渐停了,林间愈发宁静,仿佛能听到菌子悄悄生长的声音。
再过半个多月,虎掌菌和鸡枞将逐渐开始结果;我们还将继续引进赤松茸、金松茸,并且尝试种植珍贵的见手青。柳立清看着茁壮成长的菌类,充满信心,未来这个区域可以全年都有可采摘的菌子,既为游客增添乐趣,又确保了生态的持续发展,这条道路必定前景广阔!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