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 三明圣龙食品改进车间,福建助小微企解决管理难题、实现小升规

工业旅游

三明市圣龙食品有限公司改进后的标准化车间

厦门市食药检院为小微企业开展化妆品重金属检测。

中小微企业在市场主体中占据了超过九成的比例,同时它们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也超过了六成。尽管如此,这些企业普遍面临缺乏长远战略规划、质量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等挑战。

自2019年开始,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了针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改进项目,即“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旨在帮助小微企业克服管理效率不高、产品质量不达标等关键难题。全省陆续推出45项针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措施,总计投入资金达1346.53万元,助力1211家企业实施升级计划,促使超过200家小微企业成功实现了从小规模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转变。

管理赋能,小作坊“长”成大企业

圣龙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坐落在三明市沙县区,那里工人正井然有序地执行各自的工序,全神贯注于抓生产、赶订单以及确保产品交付。

截至目前,三明圣龙食品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大关,这一数字是去年全年销售额的2.5倍。该公司总经理伍雁铭在介绍时如是说。

圣龙食品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随着其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先粗放的经营模式以及小规模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等问题逐渐显现,它们已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2022年,沙县小吃产业荣幸地成为全国首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的入选者。我们带着探索的心态加入了这一提升行动,积极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着手构建和完善一整套管理体系制度。我们梳理规范了工艺流程,编撰了作业指导书,完善了记录表单……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从‘经验化’向‘科学化’的转型。伍雁铭这样说道。

当时,许多员工觉得这些措施既耗时又费力,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形式主义”行为。然而,随着公司管理层的不懈推行,大家逐渐体会到了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实际效果。

公司通过实施对原料供应商的分类管理以及构建动态评估体系等策略,成功将原料采购的合格比例提升至98%,同时显著降低了客户投诉的比例,从而间接促进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

在尝到成功的果实之后,圣龙食品公司毅然决然地进行了新一轮的转型,力图将管理手段推向更加智能化的新阶段。为此,公司构建了“圣龙生产任务管理系统”,并将数据分析技术广泛运用于精准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企业决策等多个领域。这一变革显著降低了客户投诉率,从每月平均十余起减少至几乎为零,同时,公司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销售额实现了每年10%以上的稳定增长。该公司成功获得了软件著作权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十八项,以及外观设计专利五项,同时还荣获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和其他荣誉。

圣龙食品公司的成功转型,充分展现了沙县助力食品小微企业通过提高质量管理标准,走向发展壮大的历程。截至目前,沙县已有105家食品小微企业通过了试点项目的验收,试点项目的覆盖率已达到80%。经过三年的不懈奋斗,沙县小吃产业的总体产值实现了显著提升,由最初的80亿元攀升至107亿元。这一成就不仅推动了餐饮、食品、旅游等多个产业链的繁荣,还创造了超过2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从业者的年收入水平也相应大幅增长,人均收入增幅达到了20%。

辅导下沉,“手把手”助企提质量

泉州南安市被誉为我国水暖卫浴产业的中心,现有工商登记的企业数量已超过五千家。不过,许多中小微企业正遭遇着人才短缺、产品质量波动以及高昂的管理费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阀门密封性能不达标、电镀层脱落等工艺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制约。

昔日,消费者们常常向我们反映阀门存在渗漏问题,然而我们公司内部对此也感到困惑,不清楚具体是何原因导致的。泉州市皇尔卫浴洁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福龙如此陈述。

自2020年开始,南安市在水暖厨卫领域连续六年举办了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活动,使得超过4000家企业从中获益;同时,实施了“一对一”的帮扶辅导,共帮助了50家企业,其中已有12家企业成功晋升为规模以上企业。

皇尔卫浴公司在接受帮扶之后,成功实现了从手工拧螺丝到自动锁紧技术的升级,以及从人工打标到智能视觉自动打标的转型。这一系列变革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了70%,每年还能节省下约11万元的人工成本。此外,产品的首次合格率提高了大约5%,而且产品漏水的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众多类似的案例广泛存在。泉州市的哥曼尼五金卫浴公司通过构建客户投诉信息管理系统,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及时整改,有效降低了投诉数量,从原先的150件减少到了80件。

在此之前,我们往往依赖经验进行管理,但这导致成本高昂、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往往因自身问题而失利。福建泉州市辉陶卫浴公司的负责人陈伟遵表示,通过实施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产品标签的漏贴问题、配件的错装和漏装投诉率均减少了50%,首件产品的报废率下降了40%,公司整体的客户投诉率也从0.05%降至0.02%。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成功跨越了3000万元大关,从而实现了从小微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的华丽转变。

自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启动以来,南安市水暖厨卫行业的区域产值实现了显著增长,已从400多亿元攀升至接近700亿元;此外,水暖厨卫企业还主导或参与了18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2024年度,南安市的卫生陶瓷、花洒、软管、卫浴家具、便器水箱、地漏以及智能马桶盖等9种产品,在省级和市级监督抽查中的合格率均达到了100%。

设备共享,“云送检”解决检测难

去年,漳州某食品公司推出的虾肠新品屡次发生膨胀包装的情况,尽管公司内部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多次调整,但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引发了客户的投诉和退货请求。该企业负责人刘伟表示,中小型及微型食品企业由于检验设备投资成本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面临着“出厂检验难题”,这一问题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漳州市食品检验共享实验室的技术团队迅速行动,他们查明胀袋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杀菌温度不够,致使耐热芽孢菌得以存留。紧接着,他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个共享实验室不仅迅速解决了我们的紧急问题,还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科学地控制产品质量。如今,我们的产品合格率已经稳定在99%以上,客户的信任度也随之显著增强。”刘伟这样评价道。

采用技术设备共享来攻克中小微企业在产品检测等领域面临的困境,这一创新措施在我省多个地区已广泛推广。鉴于中小微企业构建高标准的检测实验室面临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多重障碍,泉州、三明等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第三方检测机构携手合作,创设了“小微企业检测服务窗口”,针对产品标准、质量控制、出口认证等关键环节,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务。此举“上门送检”“降低费用减轻负担”,不仅提高了小微企业对质量的重视程度,还增强了他们在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在食品、轻工、电子等众多细分市场,众多企业原本不具备自主建立实验室的能力。然而,现在它们得以借助专业的检测资源,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这一变革标志着它们从单纯的“生产”阶段,迈向了追求“卓越”的重要阶段。漳州市食品检验共享实验室的负责人胡银凤这样阐述道。

自实施小微企业质量提升项目以来,全省共助力小微企业破解难题1757项,并向2185家小微企业免费提供培训工业旅游,惠及人次达21839。自2023年起,省市场监管局向7819家企业推出了产业优化升级服务,有效协助企业减少开支,同时提升产值至1394.98万元。

接下来,我们计划将ISO/国际标准的实施经验进行广泛传播,分阶段推广那些易于复制和实际操作的成功做法。借助小微企业提升行动区域试点项目的深入推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规模扩大、品质提升和竞争力增强。省市场监管局认证检测处的负责人林文钦如此表示。(记者:林智岚,图文报道)

记者手记

从“自由生长”转向“精耕细作”

政府搭建了平台,借助质量认证这一关键,促使技术支持机构与小微企业依照认证体系实施质量提升项目,进而促进小微企业不断优化质量管理。在此过程中,宏观层面的发展趋势也由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提升。这一质量意识的觉醒,本质上标志着小微企业的发展轨迹从“放任自流”转变为“深耕细作”。

这一行动在取得显著成效之际,亦暴露出诸多待解之难题。比如,参与的小微企业需满足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条件,企业负责人需持有坚定的决心,并愿意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若企业未能真正树立质量意识,便难以体会到质量提升对企业带来的实质性益处。

这就要求我们共同努力,聚焦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的小微企业,将其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促使那些正处于稳健增长阶段、迫切需要引入质量管理手段的小微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的核心在于技术专家所实行的帮扶策略是否具备力度与实效、是否具有针对性。为此,有必要敦促技术支持机构增强服务品质,积极研发适应于各类产业及不同成长阶段小微企业的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和手段;并且,关注提升辅导技能,建立“监管与激励”相结合的双重机制。

目前,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活动正逐步从单一企业拓展至产业链条乃至区域经济领域。在这一发展态势中,通过综合运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市场监管手段,我们能够实现精准服务与经验共享的有机结合,进而打造出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的“福建模式”。(记者 林智岚)

关键词:工业旅游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