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岳阳楼演出:岳阳揽胜景,文旅融合绽新光,经典诗句传千古
《今上岳阳楼》演出。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长江之畔,洞庭之抱,四水汇聚其中,湖南岳阳之地,不仅山水风光旖旎,更汇聚人文精华,灵气充盈,文化传承悠久。
追溯历史的长河,我们见证了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吟咏诗篇,探寻天意;范仲淹以笔为剑,创作了广为传颂的《岳阳楼记》;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众多文学巨匠,在此地留下了“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千古绝唱,这些诗句在广袤的文学海洋中,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岳阳风光旖旎,宛如一幅画卷,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这座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近些年,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岳阳秉持“突破界限,追求创新”的理念,不断前行:借助数字技术,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文旅体验;坚守生态原则,塑造绿色发展的新形象;主动培育新兴业态,激发文旅产业的活力。巴陵美景,值得今日一睹。
千年古楼与当代人工智能的潮流相融合,将为游客呈现出何种独特而难忘的观光感受?
夜幕降临,洞庭湖上烟波浩渺,湖面逐渐被夜色染成一片漆黑。此时,岳阳楼景区内光影变幻,开始照亮各个角落,一场名为《今上岳阳楼》的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正式开场。
在廊檐之下,范仲淹亲手书写的《岳阳楼记》逐字显现眼前;一本《范文正公文集》静静地置于古雅的书桌上,旁边摆放着文房四宝,众多游客围坐桌旁,吟咏诵读;蜿蜒的石径通向幽静之处,绿树环绕,沿途可见身着传统服饰的人挑着花篮、手持灯笼,叫卖声此起彼伏,与游客们互动交流。此般景象,宛如穿越千年时光隧道,追寻着范公的脚步而来。
沿着石子小路继续前行,踏入“把酒临风”剧场,那里运用全息技术生动地再现了范仲淹寻觅写作灵感的情景。星光闪烁,暴雨和闪电交织,范仲淹与李白、孟浩然、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展开对话,提笔创作出了《岳阳楼记》。
岳阳楼夜游演艺的一大特色在于文化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今上岳阳楼》的制作团队负责人指出,借助先进的投影技术与裸眼全息影像技术的协同作用,景区中的亭台楼阁、碑廊等实景在光影的映衬下,化身为一幅幅充满虚实感的画卷。这样的设计为游客打造了一个既能观赏、又能漫步、还能互动的全方位沉浸式剧场体验。
张先生感叹不已,称其体验犹如穿越时空,参与感极强。在《今上岳阳楼》的沉浸式演出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手法让游客们不再仅仅是旁观者,他们仿佛置身其中,变成了范仲淹和滕子京的亲密朋友,成为了千年历史的一个“见证者”。
科技的力量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革新,为游客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旅游感受。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岳阳南湖水上运动中心推出了无人驾驶的船只、惊险刺激的水上飞龙、奇幻的水上飞船,以及平江县石牛寨的“绝壁天梯”、岳阳县张谷英的乡村美术馆和科技体验馆等众多新颖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和喜爱。洞庭湖博物馆即将迎来全新开馆,届时将呈现演艺项目《洞庭幻境》,这是一场沉浸式的5D生态剧场体验。该项目致力于融合“文化+科技”与“文化+旅游”的理念,旨在打造成为湖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新技术的引入助力岳阳文旅产业腾飞。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其持续和高质量的进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构筑了稳固的基础。
初夏时节,岳阳江豚湾,岸芷汀兰,一碧万顷。
江豚湾曾是华龙码头的所在地。那里昔日砂石杂乱堆积,尘土弥漫,污水四处流淌。邓铁牛,自幼在江边长大,如此描述道。
经过一番改造,原本脏乱不堪的砂石码头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江水波光粼粼、江豚嬉戏逐浪的如诗画卷。昔日的见证者邓铁牛,如今已成为江豚湾景区的一名巡护员。每日,众多游客纷纷慕名而来,聆听他讲述这片长江岸线生态发生的蜕变故事。
岳阳地处长江之滨,紧邻洞庭湖畔,坐拥16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作为湖南省唯一一个能够直通海洋的港口城市,承载着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桥头堡”的关键使命。近些年,岳阳对沿江的42个小散码头泊位进行了拆除,对66个码头泊位进行了提质改造,对66.3公里的长江岸线进行了整治,并实现了2.9万亩长江岸线的复绿。
鱼儿跃动,鸟儿飞翔,这些景象正是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有力证据。截至目前,全市野生麋鹿的数量已超过250头,洞庭湖中的江豚数量也超过了160头,而越冬的水鸟数量更是达到了40万只以上。江豚的欢快微笑、麋鹿优雅的身姿、候鸟悠扬的歌声,共同构成了这座古城的新形象,成为了其崭新的名片。
岳阳紧随科技发展的潮流,强化生态资源优势,并且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模式的融合,以此激发经济增长的新活力。
夜幕降临,火红的晚霞如同倾盆大雨般洒落在洞庭湖广阔的湖面上。在湖边的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上,人影穿梭,热闹非凡。
2023年,该街区荣获“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境内坐落着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59座历史建筑,30栋传统风貌建筑,13条传统街巷,以及多处工业遗存。近些年,岳阳依据“市井生活老照片、江湖名城新客厅”的规划方向,秉持“建筑原真性共享、文化多元性共存、建筑多样性共呈、原居民与商业和谐共生”的理念,对街区进行了全面提升和改造。
“洞庭渔火季”这一大型文旅活动的连续举办,使得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众多餐饮、零售、民宿、文化、艺术等不同业态的入驻。在此背景下,该街区成功实现了文化、旅游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吸引了超过5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岳阳将借助举办湖南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聚焦于洞庭南路“洞庭湖畔·诗意生活”以及“洞庭之群·湖系生活”的定位,致力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客们可以在古老的街巷中,一砖一瓦地感受千年文化的传承;在洞庭湖的夕照美景中,领略江湖的壮丽风光;在升腾的烟火和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中,体会古城的独特韵味。
今年“五一”期间,岳阳以“江湖之韵、洞庭之景、岳阳之味”为主题,精心策划了超过100项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文化体验、自然游览、亲子游戏以及文艺演出等,旨在进一步激发和提升该区域旅游市场的生机与活力。通过移动信令大数据进行建模与分析,在为期五天的假期里,该市共吸引了293.43万游客,这一数字仅略逊于长沙,位居全省第二,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11%;游客们的总消费达到了28.17亿元,同比增长了54.54%。
长江滚滚向前,洞庭湖波涛汹涌。岳阳,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正逐渐成为众多人心中的“诗意栖息地”与“理想远方”。
洞庭湖畔岳阳楼。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江豚湾。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晚霞映洞庭。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岳阳,江湖交汇。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岳阳张谷英村。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岳阳中华大熊猫苑里憨态可掬的熊猫。谢语欣摄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