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态保护!2025年华南国家植物园萤火虫季将不开放夜间游览

南都报道,本季夏季,位于华南地区的国家植物园将暂停夜间开放。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于5月22日公布了一则通告,表示为了助力园内萤火虫种群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决定在2025年的萤火虫季节不再接待夜间游客。

华南植物园的公告指出,该园的生物多样性为萤火虫的繁殖创造了理想条件。然而,由于2023年和2024年萤火虫季节期间夜间游览活动的开放,导致过度的人为干扰,这对萤火虫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产生了不良影响。

华南植物园为推动该区域内萤火虫种群的复苏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如下决定:在2025年,将暂停夜间游客的接待,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栖息地的恢复和虫类的保护等系列科学保护措施中。

通知内容。

每年的5月至6月间,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苏铁园入口处的草地及周边地带,成为萤火虫密集栖息的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发烧友纷纷前来观赏与捕捉。在这些萤火虫中,以黄宽缘萤为主,此外,植物园内还分布着边褐端黑萤、雷氏萤、大陆窗萤等多种萤火虫。(详细信息可参考过往报道:《宛若仙境!萤火虫现身华南国家植物园,本月进入最佳观赏期》)

林中飞舞的萤火虫。

萤火虫对生存环境的条件极为严格。特别是陆生萤火虫,它们偏爱那些相对遮蔽且湿润的森林底部区域。它们对农药、光污染、水体污染以及空气污染都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因此被誉为“环境指标”。

人类的日常行为对萤火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比如,过于明亮的照明设备会扰乱萤火虫发光的行为,导致它们之间无法通过光线进行有效沟通;而人类活动过于频繁,则会挤压萤火虫的生存空间,干扰它们的交配过程。

萤火成片,形成一条林中“银河”。

华南国家植物园提醒公众,若想年年目睹这些迷人的“小精灵”,必须共同呵护。在观赏萤火虫时,保持适当的距离,方能领略其更佳的风采。期盼市民与游客在观萤过程中展现文明素养。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陈卓睿

关键词:生态保护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