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找独特景点花心思,5A景区为何不再是唯一?

起猛了

01

近期我频繁上网浏览,发现了很多关于旅行的帖子。在这些帖子中,我看到一条特别吸引人的评论:是否有一些地方,尽管旅游推广不够充分,却依然值得人们前往探索,尤其是那些自然风光特别迷人的景点呢?

未曾料到,下方的热门回答竟然是:可以前往首批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地点进行探索,那些你或许并不熟悉,或者未曾听闻过的地界,多半都值得一游。

熟悉情况的甘肃网民立刻表示赞同,“非常聪明,我确实是优先挑选国一和国二等级的。”

众多新入门的旅行者面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十分困惑,热心的网友们便主动承担起普及知识的重任。

不难察觉,为了寻觅那些具有独特游玩魅力的“高品质景点”,这一代年轻人可谓是费尽心思。

谈及景区话题,5A级别往往难以回避,因为这一评级象征着我国景区的顶级形象。

然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休闲旅游行业迅猛发展,那些四处游历、见识过众多繁华景象的年轻人,对A级景区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类似“你认为哪个5A级景区的水分最多?”“哪些景区真正当得起5A级的称号?”这类对部分5A级景区品质的质疑帖子,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

有网友来自江苏地区,他们对于某些景点的评价并不高,认为诸如南通的濠河、泰州的溱湖、盐城的麋鹿园等地,实在难以理解为何能被评为5A级景区。

气性大的广东网友更是直接抛出暴论:

说实话,咱们别只盯着那些5A级景区的名号不放,就拿广东为例,即便是顺德的长鹿游乐场、广州的白云山,也能达到5A级的标准。

说实话,只要投入资金完善硬件设备,满足一定的标准,具备相应的接待水平,无论哪个地方都有可能被评为5A级,而5A级评定与景区的独特性和稀有性几乎没有直接关联。

我目前专注于世界遗产与国家一级保护单位。以大足石刻(包括北山和宝顶山)为例,它不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单位。那里的参观体验极具震撼力。在世遗中,自然遗产占有一定比例,其风景与生物多样性尤为引人注目,如黄山、武夷山、张家界等地。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年轻人的某些看法确实显得过于激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现有的358家5A级景区里,各个景区的资源条件参差不齐,很难达到国家一级、世界遗产那样的公信力,为广大民众所普遍认可。

这也说明了,为何这一代年轻人不再盲目崇拜五A级景区,而是转而青睐那些被“老祖宗精心挑选”的地方,就如同众多电视剧和电影系列,通常第一季都是最为精彩的。

02

实际上,景区资源条件各不相同,过去十几年里,A级景区的数量急剧增加,引发了所谓的“A级景区通胀”现象。这一现象不仅逐渐使游客的审美感受趋于疲惫,还让众多景区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不妨先来看一组官方数据:

进行一番粗略的估算,自2012年至2024年,我国A级景区的总数增长了超过一万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景区的平均年收入却有所下降,从2012年的0.48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0.29亿元。

景区操盘手A总指出,尽管少数顶尖的4A/5A级景区能够保持可观的收入水平,但绝大多数努力争取到A级资质的景区,并未从中获得多少实质性的利益。

直言不讳地讲,众多评级为低级的景区实际上只是挂名而已,除了悬挂一块A级景区的标志牌,景区在软硬件设施以及运营服务质量上并未有显著改善;更有甚者,一些景区在升级为A级之后,隐藏的成本大幅增加,使得原本经济状况就堪忧的景区,日子愈发艰难。

近年来,各地对景区的服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哪个部门,都会定期到景区进行巡查。今日消防部门前来,明日工商部门跟进,紧接着公安部门也会到来,然而游客的数量却未见增长......A总坦言,自己似乎并未遇到一个理想的时机,目前若提升景区等级,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亏损的困境。

令人痛心的现实是,众多景区虽挂满各式招牌,然而经营者的面容却难掩愁容。

究其根本,以往依赖评定A级以振兴景区经济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而且那些成功晋升为A级的景区,为了弥补先前投入的大量资金,不得不想方设法将成本转嫁给游客。

游客普遍抱怨的是,景区入口不断迁远,“不乘坐接驳车,便需步行数公里”,景区一心只想着通过接驳车、观光车等手段增加收入,这进一步加剧了游客对景区的评价恶化。

在A总的视角中,这种预支未来收益的行为恰似饮下毒酒以求解渴,一旦景区声誉受损,游客数量必将急剧减少,进而加速了景区的衰落进程。

遗憾的是,为了保持“A级”称号的尊严,这些景区在维护和运营方面的开销持续居高不下,这进而使得一些景区在探讨“景区入口应设置多远”这一问题时,思路愈发偏离正轨。

长久以往,"升A"项目不仅未能成为盈利的源泉,反而过度消耗了景区的活力,导致整个行业深陷“投入巨大、评价不佳、回报微薄”的恶性循环,最终陷入难以维系的困境。

03

实际上,近年来众多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已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并着手采取诸如整改措施、撤销资质、降低评级等手段,以此迫使景区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今年五月,海南方面对包括莲花山文化景区、永庆文化旅游景区、白沙门公园以及琼州文化风情街在内的九家A级旅游景区,实施了等级撤销的举措。

向前追溯至2023年,山东省共有22家4A级旅游景区因年度复核时发现严重不符合标准或存在重大问题,遭到了摘牌、降级或要求限期整改等处理措施,这一事件同样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部分景区因复核未达标而被取消资格,同时也有景区自愿放弃其A级景区的荣誉。

近期,上海书院人家因业务调整,已于3月27日向相关部门提交了撤销其3A级旅游景区资质的申请。

B君认为,众多景区主动放弃A级景区的荣誉,主要还是因为经济考量难以平衡,同时还要承受诸多标准约束。有时,卸下这些负担,反而更有利于景区自身的自主成长。

不必提及遥远的例子,诸如基础的游客接待中心、游览步道、停车设施以及第三卫生间等,部分景区还需建设缆车,为了提升评级,必须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景区设施的建设与升级改造。

尽管目前A级景区遭遇众多游客的疑问,然而观察当前的发展态势,这些景区中寻求从4A升级至5A的愿望尤为强烈,因为5A级别依旧被视为国内景区的最高荣誉。

从游客的角度分析,本次游客群体不再盲目追随A级景区,其根本原因在于游客们的旅游偏好已经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以前旅游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主打一个人到了就好。

当前,这一代年轻人出行前,会先阅读国家地理的相关文章、观看纪录片,甚至研读历史书籍,同时还会借助当地博物馆提供的知识导航,他们所追求的是心灵层面的丰盈。

正如游客所言,历史古迹与博物馆中的藏品并非仅仅因其年代久远而备受敬重,实则在于它们所展现的形态感确实更为复杂、更为精致,且难以复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真东西看多了,也就不太容易被粗糙的赝品糊弄。

关键词:旅游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