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有序修缮明十三陵,2030 年前将全部对公众开放

新京报报道,记者田杰雄从昌平区传来消息,明十三陵的开放计划显示,到2030年,所有陵寝都将向公众敞开大门。为了保障文物建筑的安全,昌平区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修缮工程。即将在年底前对外开放的景陵,其修缮工作也将在本月(6月)圆满结束。

修缮工人们正在工作。通讯员 向凌潇 摄

踏入长陵景区,修缮者们辛勤劳作的身姿在众多古建筑间来回穿梭。他们正身处景区陵墙排水系统维修的现场,沿着长陵陵墙的排水路径,细致地清扫并疏通排水管道。

文物修复专家伊文龙指出,长陵的文物建筑属于明代官式风格,其修缮的标准和技艺要求相当严格;以我们正在进行的墙体排水系统修复为例,单是砌好一块砖,就需要经过找中、找方、抄平、拴线、样趟等共计14道工序。伊文龙指出,在进行文物建筑物的修复工作时,首要任务是仔细调查建筑物的受损状况,并据此拟定恰当的修复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保持原有形态、结构、材料和工艺”的原则,以确保文物能够恢复到健康和稳定的状态。

记者得到消息,近些年,明十三陵管理中心遵循先后有序的原则,把保障景区文物建筑的安全放在首位,特别在2022年对长陵景区的祾恩殿进行了修复工作。2024年,长陵景区的陵墙及祾恩门油饰修缮工程正式开启,工程重点在于对陵墙进行修复,并部分恢复琉璃瓦顶;同时,对原墙体排水系统进行恢复和全面疏浚;此外,对祾恩门的油饰和地仗进行重新制作,以消除长陵文物建筑的安全隐患,延续其历史价值,并提升景区的景观环境,进而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据悉,长陵景区的修缮工程预计将在6月底前完成。

除了对开放景区进行维护,那些尚未开放的陵墓也依照既定方案稳步推进修复工作。特别是景陵的修复工程规模颇为可观,预计2024年动工,届时将对碑亭、祾恩门遗址、祾恩殿遗址、棂星门、宝城墙、方城明楼以及院落地面等众多文物建筑进行全面修复。施工现场,修缮人员恪守古法、传统技艺,选用古代建筑修复材料,细致入微地进行修复工作,从而重现了文物建筑所蕴含的历史内涵和原貌,为今后对外开放与展示提供了基础。此项目预计在今年6月底前竣工。

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相关人士透露,该陵墓的维修工程恪守“最小干预”的理念,对历史予以尊重,力求保留原有风貌,并尽可能采用传统材料与技艺,以最大程度地复原古建筑的历史外观,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稳定状态。随着维修工程的逐步深入,这些蕴含丰富历史信息的陵墓将逐步重现活力。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关键词:昌平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