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成共建‘一带一路’首倡地,免签促旅游,华人导游美依尔·努尔江展担当
美依尔·努尔江(右二)与游客在阿斯塔纳景区合影。
均为受访者供图
美依尔·努尔江在等待游客。
中亚之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源地,风光旖旎,丝路文化遗产熠熠生辉,人文风情丰富多彩。自中国与部分中亚国家实行签证互免政策以来,两国间的旅游往来愈发紧密,为众多华侨华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创业的新机遇。以导游为例,那些精通中文且了解中国人生活习惯的导游,近年来在中亚地区颇受欢迎。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有一位名叫美依尔·努江的华人导游,他从事旅游接待和翻译工作已经长达7年之久。他以民间旅游使者的角色,使得中国和中亚的民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相互了解。
免签政策使得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民众交流变得更加顺畅,这也导致了对中文导游的需求量显著上升。
每年的六月至十月,中亚地区迎来旅游高峰期,同时也是美依尔·努尔江(以下简称美依尔)最为繁忙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中亚地区的气温适宜,以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为例,其气温通常维持在20摄氏度上下,非常适合户外旅行。
美依尔,一位资深的导游,致力于为来访的中亚中国团体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她与我国及中亚地区的众多旅行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业务范围广泛,包括商务考察团和旅游团等。她透露:“在我工作最为繁忙的时期,往往是一边送走一支旅游团,一边又迎来另一支,几乎是没有闲暇休息的时刻。”
美依尔的繁忙,主要得益于当地旅游业近年来的稳步回升。她透露,自2023年春季起,阿斯塔纳的各类展会和旅游项目便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而一个显著的变化则出现在当年11月,随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协议的正式实施。
美依尔指出,免签政策使得中国与中亚人民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这也导致了中文导游需求的显著提升。他补充道,随着前往阿斯塔纳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显著增多,每年夏季,当地政府都会推出新的导游培训项目。该项目由政府资助,并由当地旅行社负责组织,旨在为掌握中文的导游提供培训机会。这个项目不仅面向新导游,也面向老导游,目的是提高他们在为游客提供服务时的专业性。我通过这样的途径逐渐涉足导游领域,目前哈萨克斯坦那些曾接待过中国游客的旅行社,几乎都与我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接待环节中,美依尔注意到中国游客普遍具有较高素养。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支老年旅行团,成员超过20人,其中多数是六十至七十岁的长者,他们对导游的态度极为宽容,宛如对待自己的孩子那般亲切。例如,有位长者,他已踏足中亚这片土地两回,即便某些地方他已游历过,他依旧玩得十分愉快;另一位年逾古稀的长者,平日里倚靠拐杖行走,偶尔会用拐杖支撑身体,然而在团队中,她却是充满活力的代表。“在旅行期间,她始终陪伴在我身旁,专注聆听我的解说,后来我们互加了微信,频繁交流、互动,逐渐成为了好友。”
美依尔提到,中国游客对时间的重视程度相当高。抵达景点后,她会提前规划好游览时长,而中国游客也总能按照预定的时间准时返回到旅游大巴上。
美依尔称赞道,有一支由十位中国老人组成的旅行团,在游览各个景点时都表现得非常愉快。尽管他们支付的费用足以享用丰盛的美食,然而在阿斯塔纳的第一餐,面对丰盛的菜肴,他们主动提出要将菜品数量减少至原来的四分之一。他们解释称,由于年事已高,点餐过多恐难以消化。此外,他们也都深知粮食的珍贵。“很多中国游客吃不完时都会打包带走,这很值得学习。”
美依尔表示:“我的祖国是中华,那里的游客普遍心地善良。随着我结识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我对胜任导游这一职位充满了信心。”
“作为华人导游,语言优势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美依尔作为一名出色的导游,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她精通中文、俄语和哈萨克语三门语言,并且多次在多场规模宏大的国际会议上担任同声传译工作。
美依尔透露,她的家乡位于新疆的伊犁,她所属的民族是哈萨克族。在她十岁之前,她一直生活在伊犁。她回忆道:“我自小就在学校里学习普通话,与我同龄的亲戚家的孩子也都在说普通话。在家中,尽管父母使用哈萨克语交流,但他们也会教导我说哈萨克语。后来,我随父母搬至阿斯塔纳定居,并在那里就读,学校里还提供了俄语课程。正因为如此,我对这三种语言都十分熟悉。”
美依尔凭借其语言优势获得了众多就业机遇。在2017年阿斯塔纳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翻译和导游职位变得极为抢手。当时还在大学的她,在一家企业兼职担任翻译,随后又加入了汉语导游培训班,并成功考取了导游资格证书。同年夏日,她开始担任导游,引领中国游客游览阿斯塔纳的各个景点。此外,她还通过网络平台从事翻译工作。她所学专业为教育学,擅长沟通,乐于与学生互动,平日里通过网络向中国留学生传授哈萨克语和俄语,同时也为哈萨克斯坦的学生讲授汉语。
疫情得到控制之后,那些曾与我们有过合作的旅行社纷纷与美依尔取得联系。当时,他们主要组织的是各类展会团和旅游团,这些团队的目的地是哈萨克斯坦。他们的来哈目的,旨在加深哈中两国之间的友谊,探寻合作的可能性,并推动哈中合作的深入发展。
谈及为何投身于中文导游这一职业,美依尔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表示,这主要源于她童年时期所处的环境,那里以使用中文为主。她对中国朋友情有独钟。“这份导游工作对我而言极具吸引力——身为华人导游,我拥有语言上的优势,这使我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我能够持续用中文进行讲解,不断向游客介绍风景,这让我感到无比快乐。”
美依尔对导游这份职业感到格外愉悦。“我天生热爱表达,这份工作正契合我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她坦言,游客在本地旅行时难免会遇到诸如酒店入住、车辆调度、会议组织等问题,“我乐于与各式各样的人交流,协助他们解决难题。”
我感到非常荣幸,作为华人,有机会为增进中国与中亚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心灵沟通作出贡献。
这是阿斯塔纳的标志性建筑——巴伊杰列克观景塔,其观景台高达97米,恰巧与1997年哈萨克斯坦迁都阿斯塔纳的年份相吻合;这里是布拉拜国家自然公园,被誉为“哈萨克斯坦的瑞士”;而“可汗之帐”购物中心,则是全球最大的帐篷建筑。在介绍这些景观时,美依尔总是能以简洁而风趣的语言,激发游客们的极大兴趣。
美依尔提到,阿斯塔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都市,这里的新奇景观颇受瞩目。其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和平和谐宫、独立广场,以及哈兹拉特苏丹清真寺、世博园和阿斯塔纳公园等景点,都深受中国游客的喜爱。
在日复一日的旅游业务操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合作与交流所带来的崭新变化。美依尔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涌入阿斯塔纳和整个中亚地区,当地居民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众多商家开始针对中国游客的喜好和习惯,精心设计和提供各类产品与服务。中亚地区的年轻一代纷纷自发地投身于中文学习,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由此,“中国热”在该地区逐渐升温;与此同时,众多中亚民众也纷纷踏足中国,进行观光游览。
每次与游客告别,我心中总是充满了不舍,他们诚挚地邀请我一同继续在中亚其他国家的旅行,然而,鉴于我的职责仅限于阿斯塔纳,我不得不每次都礼貌地拒绝。美依尔表示,她所接待的每一个团队都带来了独特的体验,每个团队都孕育着温馨的故事,也让她结识了更多的新朋友,“作为华人,我深感荣幸能够为增进中国与中亚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作出贡献,这份工作我会持续进行下去。”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