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高原行迪庆采风,定格藏乡珍贵瞬间

本报记者 金 晨 文/图

图为采风团成员在玉杰村参访,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梅里雪山的雄伟壮丽,田园山居的宁静祥和,每一处都镌刻着我们探寻的脚步和难忘的回忆。新西兰Prime Media公司副总裁李轶红这样说道,她希望通过镜头与文字捕捉这些宝贵的瞬间,让藏乡的美丽与魅力穿越千山万水,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近期,我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牵头,成功举办了海外华文媒体“高原行”迪庆采风之旅,该活动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隆重举行。来自美利坚合众国、葡萄牙共和国、澳大利亚联邦以及肯尼亚共和国等国的二十余位华文媒体人士,陆续踏足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地,领略高原藏乡的自然生态之秀、历史文化之韵以及社会发展之新,一同追寻“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的寓意。

感受自然生态之美

迪庆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汇之处,是横断山脉“三江并流”这一自然奇观的中心区域,坐拥着众多高原生态资源。在此次采风活动中,成员们亲临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萨玛阁林区等地,实地考察了高原地区自然生态保护的相关情况。

位于云南省维西县塔城乡的萨玛阁林区是滇金丝猴这一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的宝贵栖息地。在此,采风团的成员们有幸近距离目睹了滇金丝猴“代红”一家享用美食的情景,并且还结识了这群“雪山精灵”的守护者——傈僳族的“护猴员”余小得。

余小得今年67岁,他从事滇金丝猴的追踪与保护工作已有超过30年的时间。他指出,过去由于狩猎和砍伐树木等人类活动,滇金丝猴的栖息地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猴群的生存状况十分堪忧。然而,经过长期的保护努力,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和总体数量都在持续增长,目前大约有3300只。现在,保护区内的许多村民都成为了“护猴员”,滇金丝猴已经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亲人。这片碧波荡漾的山水,我们不仅要传承给子孙,更要让它们得以永续。余小得如此表达。

我从肯尼亚远道而来,抵达云南,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生态环境。此次行程中,我亲眼目睹了我国在高原生态保护领域所建立的完善、成熟的机制,以及取得的令人钦佩的成就。华人头条肯尼亚站副总编辑王晓表示,未来他将继续通过持续报道,向世人展示迪庆在生态环境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中国和肯尼亚均坐拥丰饶的自然资源,她期望两国在生态保护领域不断深化合作,促进经验交流与相互学习,携手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见证文旅融合活力

拂晓时分,晨曦尚未染亮天际,德钦县境内的飞来寺观景台上早已是人潮涌动。随着朝阳缓缓升起,一束金色光芒穿透深蓝的雾幕,将巍峨的梅里雪山装扮得如同披上了金辉的盛装。刹那间,阳光与飘洒的雪花交织,洒向山顶、冰川、山峦和草原,耀眼的光芒四处闪耀。

梅里雪山那壮丽的“日照金山”景观,赢得了众多海外华文媒体人的高度赞誉。日本的山口莉慧将所拍摄的影像资料上传至海外社交平台,迅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和点赞。她表示:“日本的朋友们对高原的美丽景色、雪山的壮丽景观怀有特殊的向往,他们渴望能够来到迪庆,亲自目睹‘日照金山’的奇景,体验大自然的震撼。”

观山、溯溪、徒步等体验式高品质的“生态游”近年来备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迪庆地区,凭借其雪山、林海、峡谷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正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探索并推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玉杰村坐落在白马雪山之麓,往昔是茶马古道上商旅歇脚的所在,现已成为众多高端山间酒店和民宿的汇集地,每年吸引着超过8000名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玉杰村党总支书记鲁茸取品介绍道,村里为酒店客人提供了徒步、骑行、农家休闲以及雪山观赏等多种特色旅游活动,而酒店带来的消费和游客则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鲁茸取品提到,村集体与若干企业携手推出了新的民宿项目,该计划将在今年启动运营,预计每年可为集体带来超过三十万元的收入。

由于投身旅游业,众多村民纷纷选择返乡创业。在玉杰村,青年鲁茸史劳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乡,着手创业。他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养殖起了七彩山鸡,并向周边的酒店和民宿提供产品。游客们品尝后纷纷称赞,甚至将玉杰村的七彩山鸡带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餐桌上。这一举措为养殖户每年带来了大约5万元的收入。

走访参观让我深刻领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我计划将此次经历和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的海外朋友,并向他们介绍迪庆藏乡在推动乡村振兴、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社长孙雨梅这样表示。

体悟民俗文化魅力

步入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的非遗体验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唐卡、飘散的浓郁藏香以及传统的藏服。这里,一系列藏族文化体验活动琳琅满目,引得采风团的成员们纷纷驻足流连。即便不是旅游旺季,体验中心内依旧人头攒动,年轻游客们络绎不绝。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纷纷尝试唐卡绘制、藏香制作等传统技艺。

藏族青年志愿者鲁茸七林透露,目前我们每日接待游客数量大约在1000人次左右,而在旅游旺季时,这一数字将增至接近4000人次。他补充道,前来香格里拉的游客们不仅渴望欣赏这片土地的壮丽景色,而且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乐于探索茶马古道上那些古老而纯朴的技艺。古城非遗体验中心的员工们大多居住在周边地区,他们年轻有活力,工作之余会主动前往体验中心提供帮助,致力于推广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葡萄牙《葡新报》的总编辑黎安琪注意到,中国年轻人对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香格里拉,我发现众多年轻游客在旅行中停下脚步,拿起画纸和画笔,潜心学习唐卡绘画技艺,这无疑是一种令人称赞的文化继承。”她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摄影镜头,将藏乡文化的精髓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统促会持续举办的“高原行”采风活动,是海外华文媒体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采风团参观了噶丹·松赞林寺、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以及德钦县雁门乡等地,对藏乡的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业的进展以及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董拔萃,菲律宾《联合日报》的总编辑,曾屡次参与“高原行”活动。每当他抵达,总能目睹这片土地的新面貌,每次的体验都带给他新的触动。他指出,通过民众的热情和笑脸,可以明显感受到当地的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以及民生的显著改善。他承诺,将充分利用手中的媒体资源,向海外的朋友们广泛传播这里的发展动态。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6月19日 第 03 版)

关键词:高原行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