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社区虽无河湖,但雅拉河等水系赋予其良好生态
摄影:朱传清
我家所在的社区并无河流流淌,亦无湖泊点缀。该地位于墨尔本东部,毗邻丹德农山(Mount),地势呈倾斜状,山谷底部有一条人工排水明渠,它蜿蜒而下,最终在诺克斯城(Knox City)与另一条支渠交汇,共同构成了一片湿地。我前往诺克斯城购物,途径的必经之地是沼泽堤岸,那里曾覆盖着茂密的、及腰的野草,唯有在暴雨过后才会被水淹没。此外,一条明渠贯穿沼泽,将水流引向下游,导致沼泽中的积水无法持久。正因如此,此地除了黑鸭,其他水鸟难得一见。
湿地白脸鹭惊鸿掠过骑行者鼻尖。
墨尔本,这座连续多年荣获全球最佳宜居城市称号的城市,享有宜人的气候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这座城市水资源丰富,不仅有从东部蜿蜒而来的雅拉河,还有源自西部的马里拜农河,它们均在墨尔本南部注入了著名的菲利普港湾。在这两条河流流经的区域,栖息着众多种类的水鸟。
我所在的住宅区与那些水鸟的栖息地相隔数十公里,对于摄影发烧友来说,这种感觉就像是力不从心。在我居住的这片区域,只能捕捉到林中鸟类的身影,而这些林鸟的飞行速度极快,警觉性极高,再加上常常被植被所遮挡,使得拍摄它们变得颇具挑战。拍摄水鸟则有所不同,水鸟体型普遍较林鸟为大,它们多在宽广的水域中觅食,水面之上并无任何障碍,这样的环境对于摄影来说尤为有利。
诺克斯湿地公园改造工程进展中。
在国内期间,我主要从事人像摄影,然而移居澳大利亚后,我的摄影重心转向了鸟类。由于外国人通常不乐于成为拍摄对象,我们不应因个人兴趣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拍摄鸟类无需考虑肖像权,可以随心所欲地捕捉它们的身影。记得在西澳珀斯的日子,天鹅河宛如大自然赠予摄影师的一份丰厚礼物,那里有取之不尽的拍摄素材。墨尔本的两大河流和菲利普港湾同样构成了绝佳的摄影圣地,然而,由于距离的阻隔,我始终无法亲临其境。若非儿子和儿媳组织家庭活动,我恐怕难以独自前往那些地点。因此,我只能在住所周边捕捉林鸟的身影。
西澳天鹅河所赐的水鸟摄影盛景仍清晰如绘,然而,由于住所与水域相隔甚远,我只能于林中鸟儿惊起的瞬间抓取零散的画面。这种限制,终于在湿地整治的规划中找到了突破口。自去年起,当地政府启动了沼泽地整治项目,工人师傅们驾驶挖掘机和推土机,打造出了多个小型的人工湖泊。此次重返墨尔本,我心中始终牵挂着这片宝地。那天上午,我携带着相机,特地步行至此。我亲眼目睹了这片土地在经历两个雨季后的生态修复过程,如今它已蜕变成为一个标准的湿地休闲公园。
黑翅鸢“嗖”的一声离开树梢。
沿着堤岸行走之际,我目睹了湿地边缘一簇树枝上停歇着一只洁白的鸟儿。我踩着被露水浸湿的草地,小心翼翼地绕道而行,直至抵达那鸟儿栖息的树木旁。凝神细观,我发现其眼中透露出猩红色,爪子锋利无比,喙部带有钩状,据此我迅速判断出这是一只猛禽中的隼类。经过查询,得知此鸟名为黑翅鸢。
我保持身体稳定,拿起相机,紧握双臂,屏息凝神,对准那只黑翅鸢按下了快门,一连拍摄了多张照片。此刻的我仿佛好运连连,黑翅鸢似乎不是因我的介入而惊飞,亦或是它确实需要外出觅食,只见它用力踢开树枝,振翅高飞,“嗖”地一声从树梢上掠过。我动作敏捷,迅速将相机镜头精准锁定目标,快门在连拍模式下连续发出急促的声响,多张黑翅鸢翩翩飞舞的画面便这样轻松捕捉,这无疑成为了此次旅行的意外惊喜。
白脸鹭与骑行者“人鸟合一”画面。
我沿着黑翅鸢的飞行路径追踪,然而它却越飞越远,直至在天际线中消失。就在我打算放弃之际,突然在眼前一座金属桥梁上,我发现了一只罕见的鹭鸟,它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之前拍摄过的苍鹭。那只鹭鸟拥有细长的腿和弯曲的脖子,唯一不同的是,它的头部周围全被白色的羽毛所覆盖,而全身则呈现出蓝灰色的羽毛。由于它眼周的白羽,我后来得知它的学名叫做白脸鹭。此刻,它正扭动脖颈四处环顾。在这个以林鸟为主的区域,突然出现一只水鸟,实属罕见,我立刻举起长焦镜头,紧紧捕捉住它的身影。
正逢此刻,画面背景中浮现了一位头顶红白头盔、身穿浅紫色短袖的骑行者,他缓缓进入镜头,与白脸鹭在取景框中逐渐交融,构成了一幅“人与鸟共融、和谐共处”的动人场景。基于摄影的构思,为了凸显主题,我将焦点锁定在白脸鹭的头部,将光圈调至最大,并迅速调整快门速度,随即按下快门。
白脸鹭借助金属栏杆准备起飞。
摄影界将捕捉鸟类的行为称作“打鸟”,仅捕捉栖息在树梢的静止鸟类并不能体现技巧,唯有成功拍摄到翱翔天际的鸟儿,方能称得上真正的摄影高手。我的镜头紧追不舍,始终聚焦于那只白脸鹭,静候它接下来的动态。骑行者与白脸鹭的距离逐渐缩短,镜头中可见,他的大鼻子几乎触及了白脸鹭那细长的喙尖。然而,我清楚这仅仅是长焦镜头造成的视觉错觉,实际上他们之间仍保持了一段距离。骑行者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同时自行车也保持着一定的行驶速度,白脸鹭对此表现出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它迅速缩了缩脖子,用双爪紧紧地握住金属栏杆,身体也随之前倾,仿佛随时准备着腾空而起。
骑行者与白脸鹭之间的距离已仅存于一瞬。透过取景框,我目睹了这一幕:此刻的白脸鹭宛如一位百米赛跑选手,其双腿依托于金属栏杆的稳固支撑,将其转化为了助跑的助力。在短暂的一瞥中,它正蓄积全身之力,利用长腿的弹性,振翅高飞。那尖锐的喙似乎要穿透骑行者的大鼻,瞬间“嗖”地飞向了远方。我左手紧握着长焦镜头,动作稳健,而右手则迅速地按下了快门,成功地将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捕捉成了连续的生动画面。
白脸鹭展开双翼腾空而起。
白脸鹭凭借其宽阔有力的双翼,速度逐渐从缓到快,进入了疾飞状态。我深知这难得的时机不容错过,于是迅速调整镜头,对准它飞行的轨迹,相机快门“哒哒哒”声再次响起,捕捉到的画面在存储卡上留下了多帧生动的飞翔瞬间。
或许是我过分聚焦于捕捉白脸鹭的飞翔姿态,亦或是它有意隐藏其踪迹,我未曾听到它的鸣叫。就在此刻,白脸鹭伸直了长长的双腿,合拢了双翼,降落在了镜头无法触及的遥远之地。我的心情随之从紧张追逐的兴奋中逐渐平复,我深深地吐出一口长气,心中明白这便是此次外拍最宝贵的收获。
白脸鹭逐渐飞向远方。
沿着湿地的小径继续漫步,草尖上的露珠闪烁着如同碎钻般的光泽。在远方,人工湖的波光粼粼,几只黑鸭在岸边整理着它们的羽毛,时而将头探入水中,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归途中,空气中弥漫着桉树和薄荷草的清新香气。回望这短短半日的奇遇,黑翅鸢悬停捕猎的画面,白脸鹭惊鸿展翅的瞬间,黑鸭群栖息追逐的景象,彩虹鹦鹉翩然掠过的身影,每一个瞬间都宛如一枚枚拼图,在我镜头中拼凑成墨尔本湿地的生态长卷。或许,相较于镜头中完美的构图,这些不期而遇的生命韵律更为珍贵。当人类愿意为自然让出一席之地,鸟儿便会用翅膀丈量出无尽的柔情。
在此对您在繁忙之中耐心阅读这些文字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为您准备了两组精美图片,敬请点击以下链接进行欣赏。
朱传清笔下,春山如锦,云彩斑斓,团扇轻摇,藕花香飘。人置身于这烟霞之中,耳畔传来杜鹃的啼鸣,碧空一片空旷。
朱传清笔下,金辉洒落,映照着翠绿的帷幕,玉指轻轻拂过,带起微风中的涟漪。眼中春水荡漾,泛起层层波纹,那素雅的影子仿佛化作了禅意的帷幕。
(完)
敬请关注往期文章,可点击以下链接:
【旅澳随笔】朱传清 || 墨尔本冬日里的端午节
【旅澳随笔】朱传清 || 过关
【闲居杂谈】朱传清 || 被《梁祝》音乐叩动心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