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携程媒体沟通会:梁建章解读入境游市场及布局
7月2日,上午时分,携程公司举行了一场面向媒体的交流会。在此次活动中,携程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梁建章,接受了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的采访。他详细阐述了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以及携程公司在入境旅游业务领域的战略规划和布局。
自2019年发布“G2战略”并确立全球化为集团核心战略布局之后,携程在国际市场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疫情爆发之后,国际业务板块被看作是携程增长的关键动力。
依据财务报告,到了2024年末,携程的海外品牌对总收入的贡献达到了大约10%。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预订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超过60%。携程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间,他们计划将海外业务收入的比例提升至现在的两倍。
在国际贸易领域,入境旅游业的增长显得尤为显著。根据相关数据,到2025年第一季度,入境旅游的预订量同比大幅上升,增幅高达百分之百。这一现象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国际旅游市场的逐步回暖,另一方面则归功于我国在过去两年对入境旅游业的积极推动。
自2023年起,我国对外签证政策逐渐得到放宽。时至今日,我国已对157个国家实行了签证便利化措施,其中38个国家可享受单方面免签待遇,54个国家居民可申请144/240小时的过境免签。此外,国际航班的恢复速度加快,离境退税、外卡使用、外币支付等促进入境消费便利的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这些措施显著促进了入境旅游市场的整体提升。据文化和旅游部提供的数据,2024年,我国入境游客数量达到了1.32亿人次,旅游消费总额为942亿美元,这两个数据分别恢复到了2019年的97.2%和93.5%。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入境旅游人次达到了3501.64万,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6%;在此期间,外国游客的人次为736.74万,同比增长了39.2%。今年“五一”期间,入境游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携程等我国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得益于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热度上升,入境旅游业务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了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新机遇。
中国入境游市场的整体交易额在旅游总收入中的占比尚不高,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提升潜力巨大。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制约和难题。对企业而言,在短期内投身入境游领域,仍需投入大量资源。
在采访过程中,梁建章对中国入境游市场的前景、携程入境游业务的发展潜力、核心竞争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回答。
以下为梁建章采访实录,略作编辑:
从全球旅游市场的竞争态势分析,探讨我国入境游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何处?
梁建章提到,入境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关键指标。经过多年的进步,我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优越的基础,这包括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酒店性价比的显著优势,这些均超越了其他发达国家。再者,我国在旅游资源方面,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历史文化,都拥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近年来,我国在入境旅游方面克服了诸多障碍,诸如签证难题等,此外,还有诸多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鉴于我国旅游在性价比和竞争力方面的显著优势,我对我国入境旅游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媒体: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目前入境游客的消费倾向出现了哪些转变?其核心特征有哪些?未来又将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
梁建章指出,当前市场经历了显著变化。疫情期间,我国入境旅游几乎降至零,但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现已逐步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据预测,今年有望实现全面恢复,甚至可能超过疫情前的水平。从国家层面来看,东南亚国家得益于免签政策,入境游增长迅猛。而欧美国家游客由于暂无免签政策,且机票价格较高,入境游仍在逐步恢复中。
在我看来,国内城市中,上海的入境游增长速度尤为显著,这主要得益于上海近年来的城市建设成果,以及众多网红打卡地的兴起。借助上海的这一优势,入境游的增长效应也扩散到了江浙地区,甚至更广泛的周边城市。
北京并未如预期般迅速恢复,首先是因为若干重要会议尚未全面重启,其次在于北京的旅游景点预约依旧不易。再者,那些传统的西部城市,以及成都这样的网络红城,在社交媒体上也受到了广泛的推广。我国的地域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国内旅游的热门景点也在持续更新,展望未来,仍有众多令人期待的增长潜力。以东南亚游客为例,冰雪旅游或许也将成为一大吸引力。
媒体:你预估中国入境游市场未来几年有望达到怎样的规模?
梁建章提到,若将中美两国进行对比,美国入境旅游业的规模能够达到其GDP的1%至2%,相当于1到2万亿美元的庞大数额。我国完全有潜力达到这一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入境旅游对GDP的贡献尚不足1%,这意味着我们还有万亿级别的增长潜力等待挖掘。
媒体:目前入境游市场还有哪些瓶颈需要打破?
梁建章提到,过去两年我们成功突破了若干瓶颈,例如在签证政策上,中国已对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实施了单方面免签措施,而在支付领域,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此外,还有一些瓶颈正在逐步被攻克,比如提升英语服务能力、解决标识相关的问题等。
我认为还需实现的一些突破包括:外国人在上网方面的问题,以及我国对外宣传的力度尚显不足。外国人对我国现状存在一些误解,例如,有人认为我国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但实际上我国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已显著改善;还有人觉得我国的语言环境不佳,然而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在英语能力上已经表现出色。尽管众多网红在中国游历后已在媒体上进行了分享,然而,他们印象的形成仍需经历一段时间的积累。
主动进行推广宣传之外,我认为若能邀请到一些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明星来华进行演出,这同样能吸引众多全球游客前来,进而实现更广泛的传播。目前,携程已参与到包括亚洲在内的众多赛事和演出的门票销售中,我们同样渴望获得这样的合作机会。
媒体:目前众多平台均试图通过扩大国际业务版图,在入境旅游市场中分得一份利益。你认为一个完善的国际化运营平台应当满足哪些要求,又面临哪些困难?
梁建章指出,若要打造国际化平台,仅限于入境游是远远不够的。若希望韩国游客能够通过该平台预订来华的机票和酒店,那么首先必须开发一款韩语版的App。此外,服务内容不能仅限于中国,而应涵盖韩国游客常访问的多个目的地的全部产品与服务,实现区域性的全面覆盖。携程,亦或是历经多年成长,紧随我国民众出境游的潮流,从亚太地区拓展至全球范围,逐步在各国语言及服务领域实现了广泛覆盖。正因如此,国外用户对我们的信任感日益增强,而这一系列全面的服务也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携程预订来华行程。
媒体:目前,入境游业务或许会遇到投资大、收益小的困境,对此你有何见解?
梁建章指出,相较于出境游,我国入境游的交易额尚显不足。以我国酒店价格为例,高性价比意味着价格较低。因此,在相同的佣金比例下,入境游的收入相对较低。然而,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其增长潜力仍然十分巨大。我们对于将中国打造成为韩国游客出境游的首选目的地充满信心,尽管整体佣金水平不高,但增长潜力巨大,并且能够带来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收益,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这一增长空间更是广阔。
即便从短期视角来看,在市场营销领域投入颇多,且需经历培育市场的阶段,但从长远角度考量,我坚信这仍是一项极具价值的行动。乐观预测,若我们每年实现50%的增长,仅需两三年时间便可实现业绩翻倍,展望未来五至十年,业绩有望增长三四倍,我认为这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
报道指出,从其财务报告来看,携程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支出呈现增长趋势,这一现象是否与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广告投放策略相关?此外,携程在不同市场的营销活动成效究竟如何?
梁建章表示,确实,我们的市场推广资金主要投入在这方面,特别是海外市场的宣传。目前,我们海外市场的扩张速度显著超过国内,特别是在入境旅游方面,增长率达到了三位数,因此效果相当显著。
媒体:你觉得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入境游能带来哪些机会?
梁建章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存在不少发展机遇。这主要是因为入境游客的需求多样化,不同国家的游客在语言服务和旅游产品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需求。对于那些专注于服务特定国家游客或专注于某个城市特定线路的小型旅行社来说,他们或许能够做得更加出色。目前市面上类似的产品并不多见,实际上在疫情爆发之前,这类供应商数量颇多,然而疫情爆发后,许多供应商选择了转行或离开了旅游行业,而市场本身也正处于逐步恢复的阶段。
携程将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将各项服务转化为平台化产品,使客户预订更加便捷,从而提升服务品质,并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