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黄河畔老区人民吃上旅游饭,石楼湾成热门打卡地
新华社报道,7月9日于太原传来喜讯,位于吕梁山黄河之滨的革命老区,当地居民如今得以品尝到“旅游经济”的甜头。
新华社记者柴婷、任军
山西石楼籍的高虎应,一名跑了几十年长途车的人,未曾料想,他竟能在家门口的风景中,吃上“旅游饭”。
在晋陕大峡谷的怀抱中,黄河咆哮着突然转向,形成了一个类似龟背的黄土峁丘,并流出了一个近似360度的圆形大湾。这个名为“石楼湾”的地方,以其雄奇壮美的景色,平均每天吸引着大约300名游客前来观赏。
为游客捕捉满意的瞬间、述说红军勇闯黄河的东征传奇,情绪高涨时更是放声高唱《西口情》……高虎如今已小有名气,成为了“石楼湾”的导游,业务繁忙,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此外,他还巧妙地运用短视频和直播,吸引了数千粉丝的关注。
高虎回忆说,长期以来,家乡地处崇山峻岭,沟壑纵横,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尽管拥有绝妙的自然风光,却鲜有外地游客前来探访。然而,近年来,游客的数量逐年攀升,尤其是自2023年11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正式通车以来,游客的数量更是急剧上升。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在吕梁地区蜿蜒伸展,全长约867公里。从高空鸟瞰,其景象宛如一条巨龙,穿梭于吕梁山峦起伏之间。这条公路将吕梁的各个旅游景点巧妙地串联起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从石楼出发,沿着公路一路向北行进,很快便抵达了坐落在临县的黄河古渡口,也就是著名的碛口古镇。
在《如梦碛口》这一大型户外实景演艺的舞台上,一位头戴白巾的老人正在弹唱着临县的三弦书;而到了深夜时分,那些由货栈改造成的客栈之内,黄河水拍打堤岸的声音清晰可闻。
碛口,作为晋商往来的“西大门”,承载着明清时期的众多建筑。踏入此地,可见窑洞与院落层层叠叠,依山势而建;肩挑重担的老人、骑乘毛驴的村民络绎不绝,每逢初一、十五,耳边还会传来悠扬的晋剧旋律……因其保存着原始的风貌,此地亦被誉为“活着的古镇”。
李世喜,这位身着羊皮坎肩、腰间挂着铜旱烟的男子,昔日是码头上的船工。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已过七旬的他摇身一变,成了导游、民宿老板、模特,还涉足影视行业,在当地小有名气,被誉为“红人”。
在旅游开发尚未启动之前,碛口村民生活困苦,贫困程度令人咋舌。然而,近年来,碛口逐渐繁华起来,房屋得到了修缮,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村民们每年都能赚取数万元收入。李世喜这样说道。
陆路交通的进步使得黄河渡口的碛口变得不再重要,商贸活动也因此逐渐衰落。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这座古镇重新焕发生机。目前,碛口镇拥有超过40家民宿客栈和农家乐,以及120多家旅游商品店铺,还有近百名解说员。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了5000人,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更是超过了百万。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从碛口一路向北前行,便能抵达兴县境内的蔡家崖,该地曾是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年代晋绥边区的首府所在地。
在庄严肃穆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建的展陈馆前方,一尊尊军民抗战群雕塑巍然矗立,各式大巴车排列有序,停放在那里。几乎每一位踏入蔡家崖村的游客,都会不约而同地走进这座纪念馆。
记者遇见讲解员康彦红时,她已接待了五拨游客。蔡家崖的历史非常悠久,若要详细讲解,即便三个小时也难以尽述。正值暑假旅游高峰期,一天的讲解工作下来,讲解员至少要走三万步,忙碌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康彦红表示,这里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三十万人次。
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对面,张建国这位返乡青年经营的“晋绥大院”农家乐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兴县土豆、杂粮宴等特色美食。蔡家崖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张建国对此充满信心,他表示,将之前在外地做广告赚得的钱全部投入到了农家乐的改善和发展中。
蔡家崖村的旅游项目正逐步丰富,我们致力于让游客在此既能观赏美景,又能享受娱乐,还能品味美食,从而延长他们的停留时间。这是蔡家崖村党支部书记温永利所表达的愿景。
在汾阳的贾家庄品味灯会的璀璨,前往中阳的神圪垯村欣赏剪纸艺术,聆听唢呐的悠扬旋律,再到方山的北武当山领略那雄浑的山峦……游客们纷纷赞叹,吕梁地区好玩好看的景点真是数不胜数!
吕梁市正积极推行A级旅游景区数量翻倍的战略,截至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已增至43处,比五年前增长了近三倍,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选择。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次达到175.9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95%。吕梁市文化旅游局的总经济师周文辉表示:“吕梁市正致力于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旨在持续推动‘文旅热’为‘经济火’注入活力。”(完)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