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的栗溪村,六月雨后风景如画,邂逅别样静谧
我的家乡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它坐落在吉首城区的西北部,距离市中心大约有八公里的距离。这里每天早中晚都有城乡公交车往返,在吉首城里人的眼中,它位于“山的那一边”。它既没有十八洞的盛名远扬,也没有默戎苗寨的繁华热闹,但它却拥有自己独特的秀美与宁静,这个地方名叫栗溪村。
栗溪村牌坊。
六月之际,雨过天晴。受童年好友的邀请,我们三人结伴步行返家。在狮子庵公交站,我们下了2路公交车,随即踏上了“风景之旅”。我们跨过狮子庵大桥,沿着洽比河的曲折河道缓缓前行,不时驻足。清晨的薄雾缭绕,使得远处的山峦宛如水墨画般,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卷。露珠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河边的柳树绿意盎然,晨风的轻拂下,枝条轻轻摇曳;头戴斗笠的苗族女子卷起裤腿,手持竹制的撮箕,正专注地捕捞水中的小虾……微风吹拂,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脚步随之放慢,手机“咔咔”声不断,记录下这美好的相遇。事实上,相较于乘车,步行有着它独到的魅力。
抵达名为五谷田的地界后,我们便需转向山间小径。尽管是蜿蜒的山路,却见证了从砂石铺就到水泥硬化,再到如今草砂混合的演变。交通部门在此精心布置了规范的指示牌,并在路面划定了交通标线,甚至在陡峭的边缘增设了铁质护栏。这使得原本的道路瞬间显得档次提升。一位同伴感慨道,这条道路在周边乡村道路中算是相当高级的。行至山腰之中,忽然回首,眼前便出现了吉茶与龙吉两条高速路交汇的壮观景象,向东望去,视野异常开阔。此处互通名为石家寨互通,曾有幸被新华社记者拍摄并刊登在人民日报上。面对微微的山风,凝视着那宏伟的互通与飞驰的车辆,不禁对设计者的独特创意心生赞叹,旅途中的疲惫也随之烟消云散。
经过大约一袋烟的时间,村口突然矗立起一座兼具现代感和古风韵味的牌坊,上面镌刻着“栗溪村”三个显眼的隶书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这不禁让初次踏入此地的游客们感叹,这个村庄必定有着不凡之处。在牌坊下稍作歇息之后,他们便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村子。
栗溪村全景。
栗溪村原本隶属于寨阳乡,经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它被纳入了石家冲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据同伴所言,我们如今可以被称为“城里人”了。该村划分为三个自然寨,分别被称作一、二、三组。行至二三组之间,忽闻一阵欢声笑语,我们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被那不远处的一片荷田所吸引。原来,一对年轻恋人正在荷田边游玩并拍照留念。女青年试图摘取一朵荷花,却不慎陷入泥泞之中。看到她略显愠怒的神情和男青年那既好笑又尴尬的表情,我们也忍不住笑出了声。这片占地百亩的荷田,宛如大自然的杰作,为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增添了无限光彩。初夏时节,荷叶层层叠叠,宛如一片碧波荡漾的绿海,微风拂过,荷叶波动,宛如在轻声讲述夏日的传奇。荷花在这片翠绿之中傲然挺立,有的还未完全绽放,宛若含羞的少女;有的已经完全盛开,粉嫩的花瓣轻轻展开,宛如身着盛装的仙女在风中翩翩起舞。荷叶上的水滴不断滚动,散发出诱人的光辉,一片挨着一片,宛如为荷花撑起一把绿色的伞,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蜻蜓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而落在花蕾之上,时而振翅高飞。身着五彩斑斓服饰的网络红人们,镜头前或高声歌唱,或优雅起舞,与田边嬉戏的民众共同为这美景注入了更多生机与活力。
不久后,那对小情侣的玩耍声渐渐消失,然而,那位女青年的凉鞋却已被泥泞覆盖,行走起来颇为不便。这时,一位身穿苗族服饰的大嫂,用生硬的普通话向他们指出不远处有一口古井,并热情地为他们指引方向。实际上,这个村子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城市自来水,形成了“水井与自来水相结合”的供水方式,从而解决了过去长期干旱缺水的问题。这自来水源于驻村工作队资助的工程,由狮子庵城市供水公司负责管理,经过在半坡上增设二级增压设备后,才被输送到寨子里。如今,水井的使用频率降低,井边已覆盖着青苔,然而井中的水依旧清澈见底。那位纯真善良的大嫂细心地递上了取水的小瓢,井水的清凉顺着脚趾流淌,女青年不禁发出一声清脆的惊呼,随之而来的是情侣间欢快的嬉戏和打闹。在这时,我也不禁舀起一瓢井水,痛饮一口,“如此清凉、如此甘甜,这熟悉的味道”。
村里那片荷塘的美丽风光,与附近的金弹子树相映成趣,被誉为“山中的瑰宝”。经过调查发现,湘西州以金弹子作为主要产业的村庄并不多见,甚至可以戏称为“金弹子村”。湖南都市频道、州团结报等媒体也曾对此进行过报道。此处海拔大约在300米左右,正适宜金弹子的繁衍,无论是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还是道路两旁,形态各异的金弹子树随处可见。全村共有141户人家,共计598位居民,其中78户家庭,超过300人正忙于金弹子的种植、培育、造型以及销售等工作。如今,“让全村人富裕,让城里人羡慕”的目标已经初见成效。踏入那三处标有“苗木王子”字样的农家小院,我们眼前便呈现出老、中、青不同年龄段,形态各异、品种繁多的金弹子,它们将整个小庭院装点得充实而饱满。院主施和友,在金弹子种植领域已有相当长的经验,堪称该产业的领军人物和开拓者。他自己种植的金弹子面积超过百亩,其最高售价甚至高达十万元。踏入宅院,宛如置身于迷你盆景的王国之中,形态各异的金弹子盆景,有的刚劲有力,古朴典雅,有的精致小巧,韵味十足,每一盆都凝聚着岁月的痕迹和匠人的心血。在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际,也不禁对村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心生敬意。
金弹子一角。
离开那农家小院,踏上了青石铺成的小径,那些儿时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尤其是那些与小伙伴们赤脚嬉戏的欢乐时光……初夏的细雨洗净了石板路,路面尚存的水珠沿着屋檐滴落,发出“滴答”的声响,湿漉漉的路面让人行走其间倍感畅快。驻足细看,道路两旁白墙黑瓦的民居布局有序,时光的旋律在此流淌,谱写着一曲古老的乐章。部分屋檐下高挂着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透过半掩的木门,可以窥见小院内的景象。那里,金弹子树和各式花卉绿植点缀其间,洋溢着浓厚的生活韵味。年轻人大多已奔赴城市从事劳动,直至傍晚才返家,而老人们则坐在门槛上,悠闲地交谈,孩子们在院子里尽情嬉戏,间或传来几声鸡鸣、狗吠,打破了这份宁静,却又使得这份宁静显得更加生动。
午后,蝉鸣声渐渐弥漫开来,阳光逐渐变得炽烈,我们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朝向了“山中栗溪”——这家地道的农家乐。这家店虽然开业不久,却已享有清幽的环境、多样的菜品、纯正的口味和繁忙的生意,尤其在周末更是门庭若市。于是我们一行人决定前往这家小店,好好享受一顿家乡的美食。踏入店门,那令人陶醉的香气立刻扑鼻而来,店内人声鼎沸,不久便有菜肴陆续摆上桌,有腊肉炖豆腐、苗家风味的酸肉、松茸菌火锅、烤辣椒、水煮豆豉锅巴,以及桐叶粑粑、蒿菜粑粑、凉拌折耳根和当季蔬菜等,每一道都是村里正宗的农家美味,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山中栗溪”坐落在寨子后方的水库之畔,那里垂钓休闲、纳凉避暑者络绎不绝。享用完美食之后,我们便开始谈论“山中栗溪”的由来。一位同伴感慨道:“腰包充实,粮仓丰盈,腹中满载诗书,便是山中的宰相;身体康健,内心无忧,门前无债主,堪称地上的神仙。”这难道是借鉴李鸿章的词句来命名的吗?众人听后,纷纷捧腹大笑。谈及村里的发展,众人一致认为,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显著成效。村中通村草砂公路的完工、村部新建的小楼以及金弹子展示馆的落成、太阳能路灯的普及、城市自来水的供应以及公交车的开通,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为乡村的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有伙伴补充道,近年来村里还有不少孩子考入了国防科技大学和湖南大学呢……。一位已从领导职位上退居二线的吉首市干部表示,栗溪村堪称“人敬重自然,自然亦回报人”的典范,同时在吉首市“三环”线沿线,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荷花一角。
悠闲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当夕阳西下,余晖如同金色薄纱般笼罩四周,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我站在村旁公路的“C”字形打卡点,远眺仍依稀可见的矮寨大桥,感受着晚风的清爽,那感觉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开……
昔日画卷千重锦,明日攀登百尺楼。担任州委书记的省政协副主席虢正贵在实地考察中,勉励村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金弹子产业,通过庭院经济帮助村民实现持续稳定富裕。的确,此地与城区相距不遥远,交通便捷,在这喧嚣的都市里,它宛如一处宁静的港湾。它保持着自然与纯朴,流淌着潺潺溪水,环绕着茂密的树林,承载着浓郁的乡情、乡愁与乡恋,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风景画,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境界,不愿从梦中醒来。(文|石胜福)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