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6700多亩4A景区变废墟,苏超爆火预订量激增
近期,杭州传来消息,位于良渚南部的占地超过6700亩的巨型景区,已近乎沦为废墟。该景区曾投入众多人力物力,且荣获4A级景区称号。然而,近年来,4A级及以下等级的景区普遍面临严重亏损,甚至纷纷倒闭,似乎鲜有4A级景区能够过得顺遂。
一、大型4A景区,突变废墟
近期,关于“苏超”的讨论热度极高,端午佳节期间,即便是传统的热门活动“赛龙舟”也稍显逊色。观赛门票原本只需10元,甚至更低,却有人将其炒至高达900元,而代拍服务价格更是从78元到200元不等。这一现象带动了江苏省内景区预订量的显著增长,6月2日至8日,预订量同比激增了305%。
“苏超”、“村超”这类看似一夜爆红的景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历经艰辛打造而成的4A级景区却正逐渐走向衰落。近期,杭州一家占地超过6700亩的大型4A景区——兰里景区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该景区即将进行全面拆除。目前,景区内的居民楼已基本搬离,农作物种植的大棚也已废弃,众多建筑已被推倒至平地。
据相关资料显示,兰里景区坐落于西湖区三墩镇,其总面积大约为4.5平方公里,换算成亩数约为6750亩。该景区包括了绕城村和华联村两个村庄,以及超过5000亩的农田。西湖区三墩镇政府曾对兰里景区投入了巨额人力和财力资源,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金额高达200多亿元。他们还引进了中国台岛的专业团队,致力于旅游农业的开发。其目标是将兰里景区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都市农业示范项目,该项目将融合生态农业、研学旅游、运动养生、乡村民宿以及文化创意等多种元素。
2018年国庆节之后,这个地方成为了杭州的休闲胜地,那里有广阔的花田和农田,提供了水果采摘、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农作物种植等丰富的研学项目,同时还有桨板、皮划艇、射箭等户外娱乐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打卡。然而,它的知名度并不高,随着热潮的退去,除了研学团队,景区并没有迎来大量的游客。人气不足,导致众多设施设备亟需持续保养,景区自身也难以承担,最终在两年之后,管理团队不得不从景区撤出。
缺乏管理导致建筑和生活垃圾四处堆放,绿化带遭受破坏,废弃的塑料大棚随处可见,景区内道路两旁汽车随意停放,特色项目纷纷停业,观光车辆停靠路边生锈严重,竟变成了村民和外来租户的菜园。
一方面,景区日渐衰落;另一方面,由于兰里景区广阔的占地面积,它对周边的城市建设和道路规划造成了影响,导致良渚新城通往南方的道路变成了“断头路”,无法与云城和未来的科技城相连,这阻碍了余杭区的发展。因此,兰里景区也被称作“拦你”景区。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景区在近两年内被宣布进行全面拆迁,如今,大部分房屋已被拆除,景区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插图摄影©️空间秘探Me-Time Space
插图仅供欣赏
二、4A级景区正在集体“死亡”
实际上,兰里景区仅仅是众多国内4A级景区的一个典型代表。近期,九派新闻对过去五年间涉及破产景区的公开报道进行了整理,初步统计显示,共有7家4A级景区以及3家5A级景区宣告破产。苏州静思园,被誉为“江南第一私家园林”,始建于1993年,历经十年精心打造。该园林与建筑群占地逾百亩,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盆景以及古建筑等丰富的园林材料。然而,随着景区资金状况日益紧张,2020年不得不进行破产清算,尽管进行了三次拍卖,但均未能成功。
河南南召县宝天曼景区,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地质公园,4A级景区,坐拥着古老而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及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它被誉为“天然物种基因库”和“中州绿色明珠”,曾多次被央视报道,并一度成为网红景区。然而,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景区背负了高达1亿的债务,即便以六折的价格出售,也连续四次遭遇流拍。
河南栾川的养子沟景区、重庆的龙门阵景区、郑州的世纪欢乐园等众多4A级景区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这些景区中,有一部分已经公开宣布破产,而另外一些则在鲜为人知的情况下悄然荒废。秋枫寨,作为广东省内最知名的4A级景区,其占地面积超过一万亩,建设成本接近十亿元。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毗邻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如广州、深圳、珠海等,且位于环珠三角一小时经济旅游圈内。
自2013年上半年度正式开放以来,该地迅速崛起,成为广东及珠三角区域备受追捧的旅游景点,被誉为“岭南版九寨沟”。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秋风寨的游客数量逐年下滑,旅游收入也随之大幅减少。昔日热闹非凡的景区如今变得冷清荒凉,众多设施因疏于保养而破败不堪,现已成为一处荒废的景区。
众多4A级景区虽未宣布破产,却每年都在面临亏损困境,全靠背后集团的资金支持才能勉强维持生计。经过空间秘探的分析,上市旅游企业旗下共有超过50家4A级景区,其中绝大多数正陷入亏损,特别是以山岳风光著称的4A级景区和以公园为主题的4A级景区。桂林旅游集团旗下的五家四A级景区中,除了荔浦的银子岩景区外,其余四家均面临亏损困境;同样,黄山旅游集团旗下的两家四A级景区——太平湖景区与花山谜窟景区,也都陷入了亏损的境地。
总体来看,我国众多四A级景区,除去那些已经破产或荒废的,要么是持续亏损并依赖外部资金支持,要么沦为了缺乏实际运营能力的“僵尸景区”。这些景区的共同特征是“看似活着却无生气”,游客可以正常购票游览,却缺乏完善的运营团队,无法提供额外的常规服务。到了旅游淡季,它们便会以各种借口关闭,陷入休眠状态。
4A级景区的状况已经如此艰难,更不用说那些评级更低的景区,它们的处境更是艰难重重。尽管节假日景区人潮如织已成为常态,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汹涌的人潮始终涌向那些热门的5A级景区。据数据显示,超过300家的5A级景区所获得的收入占据了全国3万多家景区总收入的一半,而且这一集中趋势还在不断加强。据此观察,旅游行业中的高端市场垄断趋势正在日益增强,不仅包括顶尖的5A级景区,即便是4A级及以下等级的景区,也正面临着普遍的生存困境。
三、天赋景区为何混得不如“散装足球”?
追溯历史,众多面临亏损甚至破产的4A级景区,若论及背景,多数还是相当显赫的。它们要么拥有珍贵的自然资源,要么投入了数十亿的资金建设,无论是财富还是地位都无可挑剔,然而却依然经营不善。更令人愤慨的是,“散装江苏”的十三座城市举办的业余足球赛事,竟然轻而易举地击败了这些出身名门的4A级景区,一时间名声大噪,风靡全国。
究其根本原因,首先,众多4A级景区自身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即便它们的背景出身尚可,但与那些声名显赫的5A级景区头部相比,简直相形见绌。此外,它们在自我推广方面的能力也存在不足,这使得它们在长远发展中的影响力更加难以维系。以隶属于桂林旅游的丰鱼岩景区为例,它曾获得当代知名诗人贺敬之的赞誉,被冠以“亚洲第一洞”的美誉。尽管景区资源丰富,然而与邻近的荔浦银子岩景区相比,无论是在影响力还是知名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空间秘探对景区进行前期调研时,他们注意到景区的宣传渠道存在不足,不仅缺少高质量的照片展示,视频内容也显得不够用心,缺乏吸引力,更不用说产生任何影响力了。实际上,国内有很多优秀的4A级景区,只是苦于未能被广大游客所熟知。
此次“苏超”的迅速走红,与当地积极的宣传推广密不可分。其热度之所以在5月31日和6月1日出现爆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官方媒体加入了趣味性的互动,通过“搭台唱戏”和“相互激荡”的方式,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吃瓜群众”也借此机会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
谈及“玩梗”,这亦是“苏超”现象走红的关键要素之一,亦成为众多4A级景区经营不佳的症结所在,其根本在于单向传播,缺少互动与创意。众多景区仍旧抱持着“坐等游客上门”的观念,以为只要在景区中设置一些引人注目的“亮点”,便足以吸引游客。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厌倦了那种走马观花、拍照留念的旅游方式。梳理去年和今年的现象级文旅活动,无论是迎合大众口味的“尔滨”,抑或是开封的“王婆”牵线搭桥,甚至成都某小区中出现的“成都迪士尼”,它们都具备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互动性和创新性极强。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种天生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并不仅限于撰写一部小说或绘制一幅画作,“玩梗”亦是人内在创造力的体现之一。众多现象之所以迅速走红,无不与激发公众创造力紧密相连;以“尔滨”和“南方小土豆”为主题的创作视频在当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王婆说媒”与“成都迪士尼”相关的二次创作视频也充斥着网络空间。此次苏超赛事,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梗素材,源源不断。从“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调侃,到“常州变吊州巾州州”的趣味改编,再到“南哥之争”和“恐龙大战美猴王”的创意演绎,引发了全民的梗文化狂欢,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此外,相较于众多4A景区所宣称的稀有资源,在当前的旅游市场环境中,真正稀缺的恐怕是那份真挚与公道的价格。不少景区虽然抱怨游客数量增加,但消费金额却呈现下降趋势。游客们纷纷表示,面对20元一桶的方便面和10元一瓶的矿泉水,他们实在难以接受,何况这些还是基本生活必需品。至于那些在义乌商品市场批量销售的文创产品,以及各式各样的同质化商品,更是难以让人心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次苏超赛事的门票仅需10元,然而由于过于抢手,在某个二手交易平台上竟被炒到了900元;与此同时,常州、徐州、苏州等城市纷纷向客队所在城市的居民推出了文化旅游优惠政策。据数据显示,在端午节假期期间,前往常州的扬州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15万人次。
同样,在不久前,我国首个宣布破产的5A级景区——河南洛阳的龙潭大峡谷,因其景区内1元一根的冰棍、2.5元一根的黄瓜而名声大噪,景区也因此迅速成为热门目的地。凭借8年未涨价的承诺,该景区实现了从破产边缘到游客如织的华丽转身。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昔日景区中高价商品常令游客望而却步,而今,热衷于制定旅行计划的游客们,在出行前便已听闻风声,提前避开。与此同时,一旦景区展现出真诚的一面,很快便能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赢得良好的口碑。真诚和平价体现了一种服务态度,这种态度对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信任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四、16187家4A及以下景区,如何活?
根据文旅部提供的数据,到了2024年底,我国拥有A级旅游景区共计16541家,其中包括354家5A级景区,而4A级及以下景区则有16187家。这些景区的总收入达到了4814.2亿元,平均每家景区的年收入约为2910万元。与2019年的数据相比,当时全国共有12402家A级旅游景区,总收入为5065.72亿元,平均每家景区的年收入为4085万元。观察发现,景区的数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收入却大幅减少。另外,正如之前所述,300多家5A级景区的收入仅占3万家景区(其中包括上万家A级旅游景区)收入的一半,这一数据清晰地揭示了4A级及以下景区所面临的经营困境。
头部5A级景区的强势压制,各类演艺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新兴旅游方式的激烈争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4A级及以下景区,究竟该如何生存下去?实际上,所有景区都面临着如何吸引游客和如何留住游客的双重挑战,这两者都需要同时考虑。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我们还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山岳景观型景区若想脱颖而出,吸引大量游客,实属不易。在我国,仅有十个地级市无山,而其他城市虽山势各异,或高或矮,但真正能独树一帜的,要么是拥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传说的名山,要么是具有独特地貌和景观特色的奇山。例如,泰山、九华山等山岳景区,在节假日时常常人潮涌动,以至于预约都变得困难。
其他山脉风光景区的游客群体,不是周边居民就是少数的登山发烧友。若想提升知名度,就得有所创新。每个山脉风光景区虽然表面看起来大同小异,但实则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被打造成特定领域爱好者们的聚集场所。比如莫干山,以其宜人的环境和被誉为天然氧吧的美誉,加上便捷的交通,紧邻上海,成为了高端民宿的理想聚集地。
一些神秘莫测的山峰景区,比如富含溶洞的丰鱼岩,或是隐藏地下石窟的花山谜窟,或许能够被打造成为年轻人热衷的“剧本杀”现场,以此吸引众多剧本杀爱好者。去年,神农架景区招募“野人”的消息迅速传遍网络,其工作职责包括身着特制的“野人装”在山林中巡逻,通过肢体动作和舞蹈等形式为游客带来欢笑,他们就像是景区剧本杀中的NPC角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好奇心。
对于休闲娱乐性质的景区,诸如规模宏大的公园和主题乐园等,它们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资金。目前,不少这类景区已经面临收入不足以覆盖支出的困境,更不用说增设特色项目了。景区内部分场馆可能因游客稀少而暂时关闭,但与其任其闲置,不如加以修缮,并与脱口秀团体携手,无偿提供场地供其表演,同时要求他们负责场地的维护工作。景区内的其他项目则需单独收费,游客入园无需购票,观看脱口秀的观众还能享受项目优惠。
脱口秀表演通常在晚间进行,不少脱口秀粉丝在欣赏节目前,可能会选择先去景区游玩一番。这样的做法既有助于景区吸引游客,又能通过脱口秀节目提升景区的知名度。
古镇景区若仅拥有雷同的仿古建筑和模式化的商业街区,其生存状况堪忧。在国内,乌镇凭借其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以及景区内独特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发展势头较好。然而,根据其今年第一季度的报告显示,客流量已有下滑趋势。同样隶属于中青旅的北水古镇,却已连续出现亏损现象。那些既缺少建筑风格特色,又无力追加资金投入大规模沉浸式节目制作的古镇,或许只能通过开设几家招牌美食店来吸引游客。
在吸引游客“驻足”之后,景区还需下足功夫,确保游客“流连忘返”。这不仅仅包括先前所提及的真诚服务和亲民价格,更要构建与游客之间的信任纽带。同时,如何塑造景区独树一帜的标志性品牌和提供别具一格的全新体验,则是景区需要逐步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乌镇历经多年,不仅将流散海外的文化名人木心迎回故里,而且相继引入并培育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国际戏剧节等多个知名品牌。尽管如此,乌镇仍需不断革新,让各景区保持动态发展、充满创意,既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又紧密贴合年轻一代的审美趋势。唯有如此,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