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025太湖生态岛文旅伙伴计划招商推介会在沪举行

7月24日的下午,在上海举办了2025太湖生态岛文旅伙伴计划的招商推介活动。目前,苏州市吴中区已被授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称号,并且连续多年占据全国市辖区GEP榜首的位置,2024年的GDP总额成功超过了2000亿元,一幅“绿金双高”的迷人画卷正逐渐展开。

自1992年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经过30余年的蓬勃发展,现已成为吴中西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同时也是苏州生态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度假区秉持“文旅+科技”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全力推进世界级湖区建设。这里的自然景观令人陶醉,美不胜收。渔洋山顶之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1800米长的湖岸线上,“水映长滩”被誉为长三角地区观赏日落的绝佳地点;新近开放的叶山岛,重现了太湖的原始风貌,让那些老建筑重新焕发生活的热度。除此之外,太湖滋养了众多季节性的美景,同时也是户外运动的天堂,让人得以尽情体验“生活在风景中”的诗意与激情。

苏州吴中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亦为吴文化的摇篮。该地占有了太湖四分之三的峰峦、三分之二的湖面以及二分之一的湖岸线,同时还是苏州首个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苏州吴中区委常委,同时也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和管委会副主任的方芳指出,在最近几年里,吴中区积极利用数字内容作为引领,迅速推进“1+4”型现代文化产业架构的建设,积极进行文化产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并致力于探索文化、产业与科技三者融合发展的创新途径。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度假区的宏伟蓝图,以“环太湖1号公路”为核心引领,推动太湖周边旅游资源整合改革,促进旅游资源的协同增长。

在过去的两年间,度假区成功推出了三批高品质的设施,提供了超过80个、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合作场所,吸引了23个优质项目的入驻,其中已有17个项目投入运营,招商成功率达到了近30%。LIM咖啡源自废弃的景区改造,现已成为苏州热门的打卡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绿廊户外营地则是利用湖畔的荒地建设了生态露营基地,荣获2024年江苏省“最美露营地”的荣誉;金铎岭的改造项目则是依托地质遗迹,打造了一个新的旅游景区,自开园以来,一年内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此次推出了第四批共15个优质载体,并从中精选了4个代表项目,旨在展现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业态的多样性。

金庭镇天王坞坐落于西山岛的核心地带,这片21亩的原始秘境被群山环绕,一面滨水,规划了自然教育中心、生态露营基地以及茶文化体验区等三大特色业态,仅需15分钟车程即可抵达缥缈峰云海胜境等三大著名景点。东山镇的陆巷山庄文旅综合体占地面积达3410平方米,每间客房都能观赏到太湖的落日美景,非常适合改建成文化主题酒店,且周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坎上村原先的村部位于光福镇,它是一座占地783平方米的苏派院落,坐落于网红咖啡街的核心地段。该地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五十万人次,具备将“文创商店”与“主题咖啡馆”相结合的潜力,周边还汇聚了众多旅游景点。香山街道的新天地商业载体,一座占地848平方米的临湖木结构建筑,坐落于太湖新天地生态公园的核心地带。此处建议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旅游空间,其地理位置优越,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超过200万人次,无疑是投资的首选之地。

在发布仪式上,吴中主题消费季、太湖度假区特色旅游产品以及2025太湖生态岛文旅合作伙伴计划依次亮相。度假区秉持生态至上的原则,推出了“太湖本色·碧波悠游之旅”等系列主题旅游产品,旨在增强“苏州太湖”品牌的识别度。而在授牌仪式上,“太湖合伙人”合作模式正式开启,度假区通过整合优质资源,致力于打造全新的文旅产业体系。活动现场举行了项目签约典礼,该典礼涉及整个产业链,旨在增强“文化+旅游”的整合效应。

苏州太湖生态岛建设中,伙伴计划作为一项创新驱动力,吹响了“载体更新、产业提升”的号角。度假区从全局出发,对100个载体进行了实地考察,精确测量了超过50万平方米的空间,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为每个载体量身打造了“发展方案包”,并推出了“空间增值”的创新举措,使陈旧的载体重获活力。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