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凉山火把节吸客无数,文旅融合如何将流量变留量?

今年火把节期间,凉山州17县市吸引游客1654万,旅游总收入达143亿元,同比增幅均超20%,创下历史记录,充分展现了凉山文旅活动与民俗节庆的强大号召力。

8月29日,凉山文旅融合发展暨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新闻发布会上,凉山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陈绍奎,通过一系列数字展现了今年彝族火把节的盛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花式实力宠客 举办消费促进活动118场

借助热门文化品牌,凉山旅游怎样把过客变成常客?凉山州商务局负责人李勇表示,当地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吸引游客,这些活动通常结合节庆日和地方风俗,设置了“春天焕新”“夏日清凉”“秋季购物”“冬季欢聚”等不同季节的促销方案。今年以来,全州已经组织了包括大凉山烧烤节在内的各类消费推广活动共118场。

此外运用经济的方式“吸引顾客”,增强购买欲望。我们匠心打造了专属套餐和优惠凭证,推出“凭证增值”搭配方案,主要惠及观光景点入场费、精品旅舍住宿、文化商品、风味饮食等众多领域。今年到目前为止,凉山地区已派发优惠凭证7000万元。

凉山州还致力于让游客感受特别优待,以此激发消费热情。依据差异化发展、彰显个性的原则,构建了名为“蜀里安逸”的购物新空间。比如,即将开展的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参与者可以领略摩梭族独有的文化习俗,加入达巴祈福仪式、万人共同搓甲等活动,还能品尝酥理玛酒、猪膘肉等摩梭族传统美食,从而有效推动文旅产业的消费增长。李勇对此表示。

下半年有四类活动 向游客发出热情邀请

提升区域购买力,在文化旅行项目方面,凉山州会继续扩大火把节的知名度,不断强化“夏季凉爽·冬季温暖”整体全年旅游品牌形象。借助周密筹备的全年各类文化旅行项目,开发更多能体验、能参与、能互动的“热门”文化旅行商品。

今年下半年,凉山文旅已经推出了四项主要内容邀请大家参与。凉山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陈绍奎表示,其中一项是特色鲜明的民族节日活动,包括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还有十一月份即将举办的“彝历新年”相关庆祝活动等。

第二类活动是精彩纷呈的文化展演,比如十一月会举办“大凉山戏剧节”,十二月将举行“中国(四川)民族音乐周”以及“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这些活动都会让游客在凉山秋冬季节的旅行中感受到更多彩迷人的气息和内涵丰富的体验。

第三类属于充满活力的竞技活动。秋季时可以亲身参与“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在中国最美丽的赛道上感受天空与云彩的壮丽;冬季时可以欣赏“萨马兰奇竞赛季”,让全身心都充满热情。

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

第四类属于整体配合的特殊情境。凉山州全部十七个县份及主要旅游地,将依据各自的独特资源,举办多样化的丰收采摘、传统工艺实践、野外市集、风味美食展示、文体竞技等节目,用心营造“每月都有节目、每日都吸引人”的文化旅游新氛围。

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场景

凉山民族文化瑰宝是当地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有国家一级文化传承项目二十项,省级传承项目一百三十八项。守护和发扬这些文化传承,既是凉山旅游文化结合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凉山旅游文化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陈绍奎这样强调。

实际上,借助文化娱乐与旅游的整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广为人知,凉山已经取得了可靠的进展。今年夏天在网络上迅速流行的凉山火把节,就是本地区促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单纯的民俗活动,转变为融合艺术展示、体育比赛、旅游游览、商品交易于一体的文化娱乐盛事的典型示范。陈绍奎提及,节日里开展的选美竞赛、马术竞技、牛群较量以及篝火庆典等节目,配合“夏日清凉”特色旅游路线,构成了“中心庆典活动+整体区域游览”的模式,因此凉山彝族火把节荣获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结合的十项杰出范例中的殊荣。

泸沽湖

当地不仅精心营造富有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环境,更鼓励访客深度融入文化延续过程。同时着力促进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借助产业升级助力其融入现代经济体系。

近些年,当地积极探寻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山彝族刺绣”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经济潜能和社会功能,有力促进凉山彝绣逐步迈向产业化的进程。彝绣名家阿西巫之莫携手国际顶级品牌打造全球限量系列;设计师阿牛阿呷从彝族“查尔瓦”中获得启发的设计作品,在巴黎卢浮宫展出等。陈绍奎这样介绍。

凉山当地已经汇集了全州五十多个非遗项目,现在正集中力量塑造“凉山手作”这一地方特色公共品牌,以便更好地进行品牌推广和产业推进工作。

关键词:凉山火把节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