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区旅游嘉年华在宜昌成功举办,共绘全球峡区旅游未来蓝图

极目新闻记者 刘微 简俊晖

通讯员 鄂文旅 陈凌

二零二五年九月六日,一个以全球峡区旅游合作为主题并推动创新发展的大型活动——“峡区旅游嘉年华”,于长江岸边湖北省宜昌市顺利举行。

此次活动在学会的引领下进行,由市政府与协会承办,文化和旅游局负责执行,还有两个机构提供支持,众多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分别来自中国、奥地利、意大利以及东非地区,超过两百人齐聚,共同规划区域旅游的发展方向。

这次活动是第十六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的核心环节,以“汇聚全球智慧于峡谷区域 共同缔造宜昌美好明天”为宗旨,采取主旨报告、实例交流、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针对峡谷区域环境维护、文化交融、品牌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既是对宜昌文化旅游资源的全球性成功展示,也象征着世界峡谷旅游进入合作化、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的全新时期。

宜昌地处长江三峡的入口处,汇集了全球顶尖的峡谷江景资源,同时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具备世界级工程奇迹、世界级文化传承以及世界级山水风光这三项璀璨夺目的城市象征。近些年来,宜昌认真贯彻湖北省的“文化革新计划”,着重将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又借助旅游业彰显文化魅力,决心要将自身建设成为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全球性峡谷旅游都市,并且集中力量将这里打造成享誉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胜地。活动现场,宜昌文旅推介官详细介绍了宜昌拥有的“三峡门户”和“世界水电之都”的专属资源,同时向全世界旅行商与游客发出邀请,欢迎大家前往宜昌,体验最精彩的三峡风光。

峡区旅游合作共识行动于大会期间正式启动,崔伟宁副市长代表宜昌市参与启动仪式,Karl Wöber教授担任国际旅游研究院理事会主席,张辉教授担任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必虎教授担任国际旅游学会创会主席兼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吴殿廷教授担任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顾问,意大利戈罗普峡谷、东非大裂谷、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黄河晋陕大峡谷、恩施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国内外峡区代表共同参与启动,此举标志着全球峡区旅游合作进入制度化、平台化发展的新阶段。这项举措意在形成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共同守护环境、开拓市场、利用资源,致力于全球海峡地区实现从独立发展向合作发展的转变。

活动公布了一份《全球峡谷旅游可持续进步宜昌共识》,其中心准则为,以自然环境保护为根基,追求长久繁荣,以文化遗产传承为灵魂,实现深度交融,以经济发展为关键,让民众共享福祉,该共识详细阐述了五大实践方向,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文化赓续,倡导绿色旅行方式,增进跨国合作交流,为全球峡谷旅游的可持续进步提供了实践路径和“宜昌方案”。

一些权威人士就宜昌打造一流的文化旅游胜地给出了独到看法。国际旅游研究院理事会主席Karl Wöber教授盛赞宜昌拥有的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他强调,宜昌在旅游设施完善和创新举措上取得的显著进步,有力证明了其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非凡价值,并倡议全球行业同仁齐心协力,合力将宜昌峡区旅游业推向国际舞台。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教授指出,宜昌要发展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包括让游客步行游览、乘坐交通工具观光和休闲放松,同时必须着力增强其作为国际交通要道的功能,并注重提供能够引发游客共鸣的服务,这样才能成功打造成为国际性的旅游消费目的地。

戈罗普峡谷在意大利具有代表性,东非大裂谷则由Dr.象征,宜昌三峡大学的阚如良教授,以及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的专家章秉辰,他们分别根据各自所在峡谷区的独特之处,阐述了关于战略定位、知识产权整合、文化遗产维护以及文化旅游开拓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案例。

本次活动设有“峡区代表经验交流”和“地学旅游促进峡区旅游进步”专题讨论环节。在圆桌互动环节,学者专家、公司机构及景点代表就“峡区旅游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革新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汇聚行业见解。与会人士也到宜昌长江夜游进行现场体验,参与了第十六届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的启动仪式,切身感受了长江三峡的雄伟气势和湖北宜昌的蓬勃朝气。

(通讯员供图)

关键词:旅游嘉年华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