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元自助早餐变泡面火腿肠?直播间旅游产品乱象丛生

许诺的128元自助早餐,结果仅有泡面火腿肠;标榜的专车服务,最终变成用滴滴叫车;承诺的通票,抵达景点时仍需另外付费……

当前,网络旅游商品种类越来越多,许多顾客倾向于在直播节目中完成购买。便捷性、经济性以及定制化体验,直播间各种营销手段,极易激发购买欲望。近期,法治网人员展开调研后发现,有些直播平台上的商家行为,不仅存在不实宣传、承诺不兑现的情况,在客户要求解决纠纷时,还会直接将其屏蔽。

图源:网络

“128元自助早餐”,变成牛奶、泡面和火腿肠

“每天可享受128元自助式早膳”“下榻三星级酒店”“活动期间所有观光地入场费均由主办方承担”“提供全天候的接送机服务”。近期,旅客陈先生通过某个网络直播间了解到这些信息,于是购买了一项北京三日两夜旅游优惠组合,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在付款阶段客服以旅游旺季为由索要了300元附加费用,而实际游览过程,更是令陈先生感到非常痛苦。

在黑猫投诉平台,遭遇消费圈套的陈先生,讲述了自己碰到的这种麻烦事。

图源:网络

直播时的保证接连落空。陈先生对法治网记者说,他旅行时发现,住的地方和直播间宣传的不一样;128元的酒店自助早餐改成了牛奶、泡面和火腿肠;他向导游反映情况后,导游只是用“北京物价高”来敷衍他……

受访者供图

承诺会提供故宫门票,结果却告知未能成功抢购,还要求游客自行寻找票贩子购买。至于颐和园等景点,虽然事先说明可以使用通票,但现场却需要额外支付390元才能入园。陈先生指出,事后商家并未有任何退款或补偿措施。经过多次沟通,平台最终同意给予320元现金以及100元团购券作为补偿。

法治网记者经过调查得知,陈先生所说的直播间,目前依然在售卖相关产品,主播声称“整个行程中的所有门票费用全部包含在内,不需要再额外支付门票钱,并且承诺全年价格不变,不存在旅游旺季涨价的情况”。直播间里展示的宣传图片中,也明确标注了“全年不加价”的字样作为承诺。

图源:网络

针对陈先生指出的订单内容同实际游览体验出入颇大的情况,法治网记者联系客服人员微信号进行咨询,客服人员答复表示,订单详情同实际安排完全相符,旅行期间所有景点的入场凭证均包含在整体费用之中,至于行程之外的观光地,旅客能够依据自身意向和必要自行决定是否购买入场凭证。

法治网记者还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众多游客跟陈先生有差不多的情况。游客们普遍说,在直播间买了旅游产品后,实际去玩的时候,不是被逼加价,就是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变差了。这类经常发生的矛盾,也间接说明,直播间卖的那些旅游产品,宣传的时候有很多不实信息。

图源:网络

直播间进行的推广活动属于商业性宣传,其发布的信息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不相符,违背了广告信息必须真实的要求。当购买者依据不实情报做出购买选择时,该直播间即属于进行欺诈性宣传。《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马丽红律师谈到,要是商家存在不实宣传的情况,消费者能够向直播平台的官方途径反映情况,请求平台出面,敦促商家退款并且给予赔偿。倘若平台在处理过程中不够给力,或者商家不配合解决,那么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递交书面材料,附上充分的证据,要求其对商家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整治。如果经营者不肯补偿,购买者能够发起诉讼,责令其担负虚假行为的法律责任,全额退款并追加三倍赔偿。

定制游沦为“拼团游”,想维权却被直播间拉黑

法治网记者经过调查得知,直播间存在不实宣传现象,同时,“拼团”模式也正成为线上旅游消费领域的新问题。

殷女士被某个直播间里推销的“顶级纯享专属旅行”迷住了心窍。主持人说,观光点可以调整,安排能变通,住上星级四星级酒店,活动里所有景点的入场费都包含在内,还能配备专属车辆,承诺是一家人一个团体……这让殷女士非常兴奋,立刻订购了两份“三日两夜上海专属旅行套餐”,盼望能来一趟令人愉悦的家庭出游。

图源:网络

实际出行感受怎样呢?根据殷女士和一同出游的人反映,住处条件不好,跟宣传的高端四星宾馆照片相去甚远,景区的入场券要旅客们亲自去排队买,安排的接送服务并非旅行社的固定车辆,而是工作人员帮忙叫来的网约车。不仅住处和饮食这些方面名不副实,殷女士还察觉到,自己竟然被转介给了另一家企业。

图源:网络

殷女士表示,到达上海的第一天,所谓的私人定制旅游仅限于安排车辆接送,第二天去迪士尼乐园时也仅能算是自行安排的游览,而到了旅行的最后一天,“一对一”的私人定制旅游变成了有三十个人的大团体旅游,原本的专属服务变成了普通的集体参团,整个行程安排变得杂乱无章,服务质量也大幅下降。

殷女士向笔者表明,商家在交易过程中并未提供任何书面协议,仅通过微信发送文字解释,且未主动出示经营旅行社的资格文件等资料。事后,当她们打算与商家交涉时,对方已将她们从直播平台中移除。殷女士补充说明。

图源:网络

法治网记者联系该旅行社客服并获取其微信账号,就直播间所推销的定制旅游服务性质进行咨询,询问其属于团队拼凑形式还是私人定制形式。客服随即发送一份行程计划,其中清楚表明该服务为“团队拼凑旅游”,不过承诺提供专车接送服务,并且所有游览地点的入场凭证均包含在服务费用中,不存在任何隐藏的额外收费项目。

图源:网络

不过在那个直播间,主播却声称是“一个家庭一个团体”“私人打造的团体”。当记者点击购物车里的链接时,发现套餐上写的是“高级组合拼团”。

图源:网络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尹玉律师指出,依照相关法规,旅行社若需将旅游业务转委托,必须选定具备相应资格的旅行社,征得游客许可,同时与受托方就接待游客事宜签订委托协议,明确游客的各项服务内容及其标准,并规定双方的权责关系。

尹玉律师建议,一旦遇到拼团活动,个人信息被转卖,或者服务品质下降等情况,需要马上联系相关旅行机构,提出所遇问题,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另外,旅客可以拨打“12301 国家旅游服务热线”,使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来提出投诉,同时上传保留的有效材料。旅客还有权通过提起法律诉讼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有商家为规避平台监管,引导消费者私下交易

同殷女士一起旅行的另一人表示,直播间里的招牌和旅行公司的名字对不上,是等付钱的时候才察觉到这个情况。

法治网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当前部分短视频平台上,众多主播正为多家旅行社推广旅游产品。这些主播通常着重宣传旅游产品物美价廉、行程丰富等特点,然而消费者难以掌握每个旅游产品及旅行社的实际情况,有时甚至是相关重要信息被有意隐藏起来。

另外,部分商家为了躲避平台管理,会唆使顾客进行私下交易,从而埋下矛盾伏笔。而且,只有顾客特别提出,有些商家才不会主动提供旅行社的证明文件和协议详情。

我通过直播间的渠道完成购物并支付款项,之后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购买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建议我向购物网站申请退款,并且添加工作人员的社交账号,然后重新完成购买和支付,不止我一个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他逛网的人也有同样的经历。

马丽红律师表示,平台必须对合作旅行社和代言主播执行严格的身份验证,保证其推广信息与实际资质相符。平台应周期性地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坚决处理不实宣传、违规转包、服务中断等问题。对于典型的不良案例要公开披露,以此起到警示作用。存在虚假宣传的主播和旅行社应被记入不良记录档案,并接受多方面的联合处罚。

马丽红谈到,通过直播平台购买旅游服务确实潜藏着信息不透明、易受冲动购买的影响。为此,她提醒购买者需要着重留意并保存以下几项资料:首先是销售方的经营资格和所售商品的真实状况,要收集好其所作的公开保证。针对旅游类商品,尤其要核实它是否拥有合法的旅行社运营许可。其次,在完成资金交付时,必须逐字逐句地审阅所有电子性的合同或约定内容,并且要保管好付款的相关记录。第三,要重视交流的文件,尽量借助官方的联络方法,不要只用电话联系,也不要私下进行交易。

对于强制参与“拼团游”的情况,尹玉律师提出,旅行社需要在合同文本中突出显示“可拼团”等内容,同时要附上转团后的详细服务规范,确保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参与。行业主管机构需加强管控,实施专项核查,或实施‘转委托登记办法’,规定旅行中介在分团前需向行业主管机构报备地接机构资质,提交授权文书及游客授权文件,减少其违规行为引发争议的几率。此外,需约束直播平台上的发言人举止,严格执行个人隐私保障制度,禁止擅自将用户资料提供给第三方。

只有监管机构、商业主体和购买者共同合作,才能够使即兴的出行过程转变为一段轻松愉悦的体验,对此马丽红这样强调。

选题策划|法治网研究院

关键词:虚假宣传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