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的地理环境、土地面积及人口民族等情况介绍

一、地理环境

宁陕县地处陕西省南部,秦岭中段南麓,位于安康市西北部,范围在东经108°2′15〞至108°56′44〞,北纬33°7′9〞至33°50′32〞。这里与西安市长安区、户县、周至县相邻,西边和汉中市的佛坪县相接壤,南面连接本市的石泉县、汉阴县、汉滨区,东面和商州市的柞水县、镇安县为邻,是安康市的北面入口。清朝乾隆年间设立“宁陕厅”,其名称寓意为“安宁陕西”,因此简称宁陕。

二、土地面积

这个县占地面积3678平方公里,其陆地面积达7万亩。当地南北距离79.9公里,东西跨度85.5公里,是安康市中地域范围最辽阔的一个县。

三、人口、民族、人文地理建制镇、行政村情况

这个县包含14个乡镇,98个村庄,360个小组,总人口为7.4万,涉及汉、回、蒙、满、壮五个民族,常住居民有22376户,共计74672人(农业人口为16418户,60223人)。在总面积里,山地占比高达96.41%,耕地占2.73%,水域占0.86%,其中森林面积达到44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2%,这个比例是全省和全国的3倍和6倍,林地面积分别占陕西省和安康市的12.9%和28.8%。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四、地貌、河流、气候

地形特征表现为秦岭山脉的主脊位于北部区域,平和梁则纵贯中部地带,月河梁构成了整个县的主干脉络,多呈“V”形的沟壑遍布各地。地势呈现南北差异,北部较高而南部较低,高度从560米变化到2965米,由此造成“地势每升高一丈,环境便有不同变化”,“山阳与山阴区域差异显著”的复杂地形和气候现象,气候类型为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人们常形容为“冬季不严寒,夏季不酷热”,全年平均气温维持在12.3度,无霜期持续215天,年均降水量达到921毫米,境内所有河流都属于长江流域,其中流域范围超过5平方公里的河流超过120条,每年产生的径流量超过140亿立方米。

五、地方特色

宁陕地处地域辽阔、居民稀疏、物产丰饶的县份,其管辖范围在安康市各县中最为宽广,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仅有二十位;当地盛产生漆、木耳、香菇、核桃、板栗以及山野菜等地方特产,这些产品的年收获量都超过数百吨;天麻、秦党、麝香、熊胆等药材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此繁衍的珍稀野生动物包括金丝猴、熊猫、羚羊、大鲵、朱鹮等共十八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二十四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四大国宝”汇聚地这一美誉,并且拥有1178种植物种类;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有铁、金、钼、矾、铅、锌和雄黄、石墨、滑石、水晶、白云岩、大理石,正在开采的还包含具有秦岭黑钻的“夜蓝钻”板材等超过二十种矿种;水能理论储量达到42.7万千瓦;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地貌风光构成了一道道迷人的自然景观,全县共有209处景区景点,其中自然景观有158处,人工景观有51处,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为发展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地道名贵中药材产业以及打造“西安后花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六、经济及交通情况

1998年之前,宁陕县以木材产业为支柱,农业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工业发展则依附于木材产业,呈现出明显的“木业经济”特征,这种经济模式长期支撑着县域经济运行。随着国家推行天然林禁伐和生态保护政策,该县主要的经济来源遭遇瓶颈,县域经济因此受到冲击,发展势头一度受阻。紧接着连续两年的严重自然灾害,进一步加重了宁陕人民的苦难,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灾后重建的双重挑战下,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勇于创新宁陕旅游攻略,最终实现了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和经济的稳步复苏。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1220万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5.1% ,人均生产总值是8697元,农民人均生产收入为2150元;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21万亩,农民人均3.5亩;核桃园面积有6.5万亩,农民人均1.08亩;药杂作物种植面积共计2.3万亩,人均0.4亩;袋料食用菌种植560万袋,总产量为1068吨;粮食总产量为2.2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65公斤;肉类产量为3136吨,农业总产值为20580万元,人均3418元。工业经济因改革与结构调整显现活力,主要构成水电、矿产、绿色食品产业,同时辅以农副产品、建材制造、五金制作,构成工业新布局。交通领域:2007年,一条长达87公里的西汉高速公路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农村范围内通向乡镇和村庄的公路总长度达到1258公里,公路通达村庄的比例为87%,基本上构建了“高速公路相互衔接、省级道路全面覆盖、县级道路彼此连通、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的较为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结构。

七、旅游景点

有名的观光地包括:十八丈瀑布说明:在老城村往八公里远的地方,附近有村落和民居,两侧是高山夹峙,溪谷呈现为“V”字形,穿过宽度大约五米高的山谷,走五到十分钟就能来到瀑布附近,分为两级,高度在五十到六十米,因此得名十八丈,具备“幽深、野趣、宁静、秀丽”等特色,瀑布旁边的潭水感觉清凉舒适,风光十分好看。

前往老城村往北走三公里远,能够望见山顶处有白色建筑高起,一条青石板小路弯弯曲曲通向那里,在寺庙旁边站立时,四周风光一览无余。寺庙里面摆放着许多石造雕像,传闻每年都有人来此烧香拜佛。

老城城隍庙坐落于老城村侧,庙堂坐落于长安河中央,外形宛若舟船,设有前殿、主殿、后殿及左右厢房等建筑,庙内陈列着众多不同时期的石碑,城隍庙始建于清嘉庆时期,至今已逾百年,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及多次水患,依然屹立于河道之中,不受洪水侵袭,堪称宁陕建筑史上的非凡之作。

宁陕秦岭大峡谷漂流介绍如下:宁陕秦岭漂流为陕西省首个利用蓄水开展漂流的景区。该漂流点是中国当前海拔位置最高的漂流场所。漂流景区地处宁陕县广货街镇铁桥,即西万公路或210国道沿线。整个漂流河段从铁桥起始,铁桥海拔1019米,终点为向坪,全程约9公里。河段总落差150米,平均坡度每百米下降1.5米。这是国内位置最高的漂流区域;河床最窄的地方仅20米,最宽的地方达到180米;河谷呈现出明显的“V”字形,两侧是险峻的高山,居民点分布稀疏,整体环境体现出险峻、幽深、原始、宁静和秀美的特点。在锁桥下方大约100米远的峡谷入口位置设置了蓄水漂流设施,该位置河道宽度为40米,其上方200米的河段宽度介于50到80米之间,能够蓄积大约30000立方米的水量。起点的码头和管理服务设施选在铁桥的另一边,要建一座桥,还要建50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用房。据了解,宁陕漂流是陕西省第一个采用蓄水方式漂流的,蓄水用的漂流坝选在锁桥下方大约100米处的峡谷入口,这里河道有40米宽,再往上200米内河道宽50到80米,这样就能蓄积30000立方米的水量。起始地点选在铁桥另一侧,设有码头和管理服务设施,修建一座桥梁,并建造50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建筑。游客可以在此处停车、更换衣物、淋浴,并参与下河漂流活动。

宁陕秦岭朝阳沟的旅游项目由西安海荣集团公司负责开发与建设,计划投入资金高达五个亿,目前已建成包括秦岭会客厅和休闲别院在内的多处设施。该项目落成之后,将涵盖建材加工、休闲放松、娱乐活动、度假休闲、绿色食品供应以及重要会议接待等多个功能,预计每天能够接纳游客5000人。

宁陕筒车湾汶水河漂流是当地最早开设的河上漂流项目,地处筒车湾镇西汉高速宁陕入口附近,依托天然河段的平缓地势和自然水势落差开展。这项漂流活动以“奇特、刺激、优美、迷人”著称。

宁陕国际狩猎场设在宁陕县上坝河林场内,距离县城大约25公里远,现在已经建立了接待服务设施,能够提供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垂钓、户外活动等多种服务内容。这个狩猎场的主要特色是环境清幽、宁静,景色优美,景观奇特,并且充满乐趣和趣味性。

关键词:地理环境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