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市南旅游必看!文博名人故居线,读懂半个青岛
来市南旅游
不只是简单地看风景、品美食
还有一种最特别的体验
就是“下馆子”
市南汇聚了风格各异的
文人故居与博物馆
跟着这两条文化线路走过
也就相当于读懂了半个青岛
01
文博名人故居线
[]
康有为旧居陈列馆,赵太侔住所,老舍居所,华岗住所,王统照居所,闻一多居所
青岛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著称,这一景象既见于康有为的文字描绘,也常出现在今日游客的镜头里。康有为故居内,展出了他晚年创作的书法佳作,以及反映其海外生活的诸多遗物,这些藏品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20世纪30年代,由于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建成,闻一多、老舍、沈从文等众多知名学者汇聚此地,成为岛城文化史上的耀眼明星。龙江路7号,是国立山大校长兼戏剧家赵太侔的旧居,馆中主要展示国立青岛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的建校历程,展现了大学与城市共同的文化发展。
黄县路这条喧嚣中难得清静的小巷里,有老舍先生曾经的居所,他在此书写了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馆中陈设包罗万象,既有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也有他的创作成果展示,还有各种书写工具琳琅满目,使人们得以真切了解这位卓越的文学大师。
抵达华岗故居,看到“学海无涯处处是学问,空谈误事要赶快”,华岗在青岛担任山大校长时,确立了以文学历史见长的教育方向,创办了《文史哲》杂志,促成了山大发展的鼎盛阶段。
来自北平,来自上海,来自中国任何一座城市,到青岛后都会感受到别样的风情,这是王统照笔下的那个青岛,他创办了青岛首屈一指的现代文学刊物《青潮》,故居如今是王统照文学馆,在这里可以完整回顾青岛现代文学的演进足迹。
闻一多故居围绕“传承红色基因 奋力报效祖国”这一核心,包含的主要展示项目有“学者足迹”“故居变迁”“振兴教育 回应国家号召”“众多才俊 光辉灿烂”“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勇当先锋 致力国家富强”以及闻一多个人展览,旨在让更多参观者认识并了解青岛与海大的百年历程,激发中华儿女继承文化传统,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还有被称作“中国克隆先驱”的童第周、“中国雷达奠基人”的束星北等杰出人物都曾在市南居住过,在校长和教授们的书斋里,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气息,他们如同时代的灯塔,至今依然光芒四射。
山川之间,那些承载精神底蕴的所在,寄托着当代学术思想的诸多谜团,同样让青岛都市的历史脉络呈现出鲜活、幽深、绵长的特质。
02
文博海洋线
解锁城市的蓝色基因
青岛的地方民俗展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陈列馆,是青岛的水产品展览馆,是奥运帆船比赛的博物馆。
市南依海而生,因海而兴,是海洋文化的发展高地。
青岛天后宫,历经五个世纪,一直庇护着这座沿海城市所特有的海洋诗篇,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作为“民俗圣殿”,承载着民间艺术、海洋文明、妈祖信仰的延续与发展。
中国海军博物馆是专门介绍海军历史的唯一性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超过一万件展品,包括驱逐舰“鞍山”号等,这些藏品通过陆地和海洋两种环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海军走向深海的壮丽发展史。
汇泉湾海边,蔡元培先生赞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水族馆,就是青岛海产博物馆,这个全国仅有的专门展示海洋生物的综合性自然科学馆,在海洋科学探索上成就斐然,并且努力让游客领略海洋生物的奇妙之处。
浮山湾边上,众多船只竞相航行,见证了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光辉历程。奥帆博物馆主要介绍帆船文化,面向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举办帆船比赛,并开展帆船知识的学习探索活动。
大海孕育万物,自南边起,我们关怀海洋,研究海洋,构想海洋蓝图。
逛馆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
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
不妨来一次文博奇妙游
沉浸在历史与文化的海洋中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