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住流量到深耕留量:沧州借杂技节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从接住“流量”到深耕“留量”

——从杂技节“回家”看沧州如何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9月28日晚上,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梦·吴桥》的演出在吴桥东方杂技城举办。这是本报记者张昊拍摄的照片。

最近结束的国庆中秋假期里,吴桥杂技非常火爆。所有观看杂技的观众,都感受到了不同的惊喜:本地人,在本地欣赏到了国际水准的杂技表演;外地人,首次了解到,除了吴桥杂技大世界,还有东方杂技城、吴桥杂技博物馆等地方,这些地方同样可以体验杂技艺术的精彩……

杂技表演的热度,也传到了九十公里之外的沧州市中心地带。在南川老街附近,访客们既可以感受古街的魅力,也能看到精彩的杂技演出,就连酒店的前厅,也安排了杂技演员进行展示。根据相关数据,二零二五年国庆与中秋节期间,沧州一共接纳了四百一十九万三千名游客,较上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九点六;旅游总收入达到了三十亿七千万,相比去年提升了百分之十七点二。

沧州市借助杂技节“回家”活动,开始注重积累用户关注度,致力于培养忠实观众,以此为基础打造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融合了优质内容、特定场景和周到服务,目的是增强杂技行业的吸引力,提高其发展潜力,同时寻找文化娱乐产业深度结合的新方法。

接住“流量”,打造互动式旅游新体验

根据多个旅游平台的信息:9月28日到10月8日,沧州吴桥县的旅游市场热度急剧上升,酒店预订数量和旅游花费金额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游客为何如此喜爱吴桥,从吴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杨俊红的角度分析,通过提供深入的体验来吸引并留住游客,同时准确把握并利用好网络关注度,这构成了吴桥吸引游客的核心理由。

十月一日晚上,东方杂技城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璀璨,舞台上气氛热烈,小狮子在老狮子的头顶上接连完成空中翻转、倒立翻越杆等高难度动作,河北省杂技团和沧州杂技团共同呈现的《祥狮跃九州》表演令人赞叹,场面十分壮观。

这项展演并非对常规舞狮手法的机械模仿,而是凭借诸多革新性构思,诸如幼狮于兽首上反复施行前后空转、前空转紧随双飞燕继而再续前空转的连串表演等独创性招式,使杂技技艺迈入了崭新境界。河北省杂技团负责人魏银拴这样评述。

艺术的价值在于突破常规。活动现场,俄罗斯团队《“不穿袜子组合”——滑稽》的表演者来到观众面前,实现亲密接触,将风趣幽默和特技表演融合在一起,令小孩和成人皆笑出声来。

观看时既能欣赏到新颖的节目内容,又能在和表演者交流时感到愉悦,这场表演非常出色,观众李娜表示。

今年,吴桥县借助杂技节“回家”这一契机,不断拓展文旅产业,着力提升宣传力度,旨在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前往吴桥进行观光和参与活动。

“这次杂技节着重展现互动式表演,促使观众化被动为主动。”吴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健谈道,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既要利用既有景点优势,又须借助新颖活动来拉长游览过程,增强游人的融入度和归属感。

怎样营造身临其境的表演体验?在国庆日举办的九月庙会、街头杂技巡游等节目,把杂技节的喜悦从舞台扩展到整座都市,达成“整座城市变成杂技舞台”的目标。

真正的行家必会参加九月盛会,九月庙会活动精彩纷呈,看点接连不断,惊喜遍布各处,庙会以传统技艺与深度体验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使古老的杂技艺术呈现出全新魅力。

在吴桥杂技大世界的泥塑展馆里,许多大人正陪着自己的小孩制作泥人,限量发行的一百只布老虎玩具预约刚开始就很快被订完了;在书心堂那地方,一些参观者端着茶杯慢慢喝茶,同时欣赏着柔术表演者口衔鲜花来回走动。

如今的吴桥,正以沉浸式旅游新体验,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

深耕“留量”,培育“杂技+”产业生态圈

把握住“人气”,衡量的是都市的统筹本事和照拂程度,而精耕“用户黏性”,衡量的是都市的前瞻思维、奇思妙想和行业经营本事。

十月二日,于吴桥县桑园镇小第九村刁家班杂技小院,杂技教师杨帅发出指令,学员们启动了每日的操练。他们进行碗技表演,完成回旋动作,实施倒悬姿态,伴随着一个个技巧高超的表演呈现,现场响起接连不断的赞扬声。

许多外来旅客除了欣赏杂技展演的绝妙表演外,还倾向于投宿在紧邻杂技院落的特色主题旅舍,这样便可以随时步入其中亲近杂技文化,部分旅行者甚至跃跃欲试亲自模仿一番。

“我们民宿有14间客房,现在已经快要住满了,截止日期是9月20号左右。”吴桥园趣小院民宿负责人李延霞这样表示。

这种“杂技庭院搭配特色旅舍”的新组合,不仅为访客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旅行感受,也成为了吴桥县在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方面的新尝试。目前,在吴桥县桑园镇,沿着京杭大运河已经建设了三十多家特色旅舍。

打造良好的杂技生态,还需要良好的产业基础做支撑。

吴桥杂技幻乐城举办的运河非遗联展期间,市级非遗传承人周文明,为参观者演示了蹬技桌、七彩手技棒、独轮车等传统魔术器具。

道具制作是否精良,直接关系到节目呈现水准。周文明说明,他们制造的道具已经销往俄罗斯、越南等二十多个国家跟地区。参与本届杂技节的坦桑尼亚队伍,也特意到吴桥来置办道具。

吴桥县现阶段构建了以杂技艺术为底蕴的产业体系,其核心包含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杂技旅游、杂技教学、杂技表演以及杂技器具制造,同时带动了杂技文创产品研制、饮食服务、文娱活动、旅居接待等相关领域的繁荣发展。利用杂技节“归乡”这一活动平台,吴桥县着力打造融合杂技元素的多元产业共生环境,致力于形成从器具生产到艺术呈现的完整产业脉络。

文旅融合,向杂技文化旅游目的地进军

杂技节“回家”的内涵非常丰富,不只是简单的庆祝仪式,它借助杂技艺术这一动力,成为沧州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关键平台。

来到名为“杂技文化方舟”的吴桥杂技博物馆,那里陈列的102尊百戏陶俑焕发出生机,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展品;借助三维科技手段,这些沉寂已久的陶俑仿佛获得了生命;许多年轻人在屏幕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换脸,以《三仙归洞》为蓝本创作视频,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迅速在社交平台上走红,成为大家争相分享的流行内容。

科技助力,促使杂技历史摆脱博物馆的固定展示,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生动互动,这为沧州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提供了创新路径。

吴桥县位于大运河岸边,正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杂技场馆,计划把东方杂技城和吴桥杂技博物馆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可以让游客深入感受杂技魅力的旅游线路,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沧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正面临一个新挑战,那就是如何将自身从一个定期举办节庆活动的城市,转变为一个以杂技文化为亮点的旅游胜地,需要人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从沧州千年大运河岸边说起。沧州市积极寻求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借助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不断深入发掘运河的历史底蕴和城市独有的魅力,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10月3日,在沧州大运河岸边,沧州市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广场上,举办了一场名为“遇见艺术——青春‘杂’荟”的表演活动,其中《舞龙》《独轮车技》等多个节目相继呈现,为此次杂技节增添了许多亮色。

最近,在运河沧州核心区域举办的“穿城览河·飞瞰沧州”综合巡游活动中,由地面、水上与空中组成的巡游队伍,在运河百狮园港口会合,使居民和访客能深度体验沧州的现代风采和传统内涵。

这一活动是沧州“快乐金秋游狮城”消费季的首场活动,同时还有国际街舞大赛、大运河非遗联展等200余场活动陆续举办,这些活动共同构成了文旅融合的强大合力,使整个狮城在秋天焕发出勃勃生机。(记者戴绍志、王雅楠)

关键词:杂技节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