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济之行:自驾赏景品韵味,普救寺里寻别样风情

永·济

2025/10/13

去了趟山西永济,实话实说:永济,比网上评价的还要好。

若仅在图纸上画一道线,它仅是晋南的一处小镇,背依中条山脉,前临黄河之水。

倘若没有那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许多人甚至不会将永济单独提及。

我这次刻意放慢了脚步,才察觉到,这座城市有种内敛的刚强,如同温着的米酒,初尝不烈,后劲悠长。

先说抵达,最省心的方式真是自驾。

那些游览地散落各处,如同散乱的棋子,寺庙、楼阁、渡口、山峦等景点呈扇形分布开来,各个地点相距二三十分钟车程,可以随时出发前往。

公共交通也能到,但换乘时间一加,容易把半天在路上抖没了。

我从城里出发,先奔普救寺。

这个地方以《西厢记》而闻名,不过,如果仅仅抱着对“爱情经典”的期待,就很容易忽视它的建筑构造。

清晨步入寺庙,庭院逐层展开,砖石与木料之间的比例协调得当,不显嘈杂,不露浮华。

塔影顺着风移动,钟声一响,心就跟着慢下来。

我伫立在廊檐之下,静静观赏了片刻光影变幻,猛然领悟到一句古训:某些事物并非仅仅“悦目”,而是真正“经得起品味”。

工作日来,团队少,寺里人声轻,连麻雀都胆大。

想拍空镜,早点,别犹豫。

从普救寺出来,我顺手在路边找了家面馆。

在永济,面就是家常,想复杂都难。

一碗臊子面,酸香顶头,又不失清爽,肉丁实在,面条有筋道。

再来碗羊汤,热气一冲,身上散着暖。

这种饱不是铺张,是靠谱。

人们常说外出时的愉悦心情,大部分源于一顿热腾腾的食物,其余的部分则来自于吃饱暖身后获得的放松感受。

这话放永济,挺对。

中午过后,阳光正烈,我钻进蒲津渡博物馆。

参观展览之前,脑海中的那个意象,通常停留在情意绵绵的境界,联想到氤氲的水汽,以及航行的小船。

看完之后才知道,这地方更大的震撼来自工程学。

铁牛和锁链的桥梁形态重现,明确表明,古代劳动人民不仅依靠蛮力,更运用了智慧。

展陈不大,信息却密。

我盯着一个金属部件瞧了很久,邻近处有个孩童向父亲发问:那头牛曾经把桥系在河里吗?

我差点点头,说句“是”,又笑自己多事。

博物馆外的风很硬,黄河滩地开阔,芦苇成片摇。

风大的日子,沙会往脸上招呼,墨镜和口罩有必要,别逞强。

从渡口回城,时间刚好对着傍晚。

按计划,鹳雀楼该上场了。

很多人爱在白天登楼,视野通透,河面平平静静。

但我更喜欢日落前后那一段。

楼是复建的,这是事实,但站在檐下看天色变,也是真实的。

光从金色往玫瑰红过渡,黄河像被轻轻抹了一层油,亮起又沉下。

最妙的是二三层的窗框视角,人少,画面紧,像天生的取景器。

楼下有几家小摊,叫卖不吵,游客也不急。

我在角落处对着屋檐边缘拍了好几张照片,跟旁边的大爷讨论取景位置,他见笑了,说这个“省力角度”拍得不错。

我笑回去,旅行嘛,能少费劲就少费劲,留点力气看天色。

当一盏盏灯火陆续点亮,微风渐渐转凉,我明白今天的步调十分适宜。

“早起寺、午后馆、傍晚楼”,这套动作,像一首不押韵的小诗。

第二天给了五老峰。

永济的山不张牙舞爪,五老峰干净利落。

山路不狠,台阶不密,抬眼是岩线,回头是平川。

阳光可以清晰地映照出黄河谷地的轮廓,雨天山腰被云层环绕,轮廓更加突出。

山里风大,哪怕夏天,带件薄外套也不亏。

我缓缓前行,不时为背着孩子登山的老父母让道,暗自对他们表示赞赏。

陪伴孩子观赏山景的人,自身也会感觉身姿挺拔些,这个道理我没有宣之于口,唯恐显得过于感伤。

下山时候快中午,我在山脚小馆坐了一会儿。

桌上摆了家常菜,土鸡、豆腐、时蔬,一壶热汤。

味道不必夸张,干净就好。

永济的饮食,大体都遵循这种模式,不会摆出过于奢华的场面,也很少会让人感到失望。

有人问我,永济到底图啥。

我说,图一个“顺”。

路顺,停车顺,动线顺,节奏顺。

景点之间二十来分钟,不急不赶。

开销可以,门票总计不过一百元,吃喝每人大约四五十元,吃得很满足不会有负担。

人流顺畅,只有鹳雀楼看日落时比较拥挤,其余时段多数地方都能让你独享天地。

网络对永济的观感相对保守,或许是因为声望不如邻近的著名城市突出,又或许是因为影像资料难以生动展现其特色。

可旅行不是比声量,是比体感。

有人问我它有哪些令人赞叹的时刻,我会表示,确实有,不过不是那种使劲拉着你的衣袖,非要你关注的那种。

更多的是“你站住就有”的画面。

寺里晨钟,塔影过墙。

黄河风起,芦苇起伏。

山脊之上,云走得很慢。

面馆门口,热气顶着人的眉毛。

这些东西,难拍,但好记。

永济也不是没有小麻烦。

例如黄河沿岸风沙非常严重,每天返回住处都能扬起许多尘土,手机摄像设备需要做好防尘措施。

比如五老峰的盘山道弯多,自驾一定稳,不图快。

比如在寺庙中摄影时,请勿使用闪光灯,在参拜期间将相机往下放一点,对场所保持敬意。

像是在节庆期间,鹳雀楼入口处车辆停放往往比较拥堵,若提前三十分钟,心情就能顺畅许多。

住宿方面,别把永济当海滨度假地来挑剔。

市区的商务酒店非常整洁,设施很实用,床铺舒适,热水供应充足,隔音效果良好,根据近半年的用户评价来看,这些方面都表现稳定。

工作日价格更友好,节假日早订不吃亏。

如果你想拍黄河早晚的光线,楼附近住一晚也行,图个方便。

要是计划在早上前往五老峰,住在山下的农家旅店可以节省一部分路程,不过那里的伙食种类不多,最好事先带上一些零食和饮料。

有人问,几天合适。

时间非常紧迫,一天之内也能把所有风味体验一遍,从寺庙逛到渡口再到楼阁,这一系列活动结束后,晚上去一家简陋的饭馆用餐,然后好好休息。

时间宽松,两天最舒服,第二天给山,把呼吸拉长。

再宽松,也别强求“刷景点”。

永济这种城市,越慢越值。

至于季节,我偏向春秋。

春风大点,但颜色嫩,想拍绿轻轻一碰就出来。

秋光软,黄河边的层次很好看。

夏季别逞强,防晒防蚊两件套伺候上,水别省着喝。

冬天冷,空气倒通透,山上的线条更硬朗,想看远景会赚到。

花费这件事,我给你算个朴素的账。

门票合算,人均百来块差不离。

吃四五十元可以吃得安稳,选择上河鲜或者桌餐,八九十元也能享受一个愉快的夜晚。

住宿两三百足够,工作日可能更低。

交通自驾油费过路费看出发地,城区停车基本不肉痛。

总归一句话:不破产,但开心。

有些朋友喜欢问当地“必吃”。

我说,别被“必”绑住。

永济的必吃叫“踏实”。

臊子面十分地道,油泼面也很地道,削面味道很地道,羊汤也很地道,随便走进一家小店,来一碗热乎乎的汤,再配上一小碟咸菜,都是特别实在的家常风味。

黄河水里的鱼,要是碰上新鲜的,就拿一条去炖或者烤,调味料不用放太多,保持鱼本身的滋味。

这城不太会哄你,用料对得起价格就行。

有人感叹永济没有“网红感”,我反倒松了口气。

热闹有热闹的好处,灯光、口号、打卡点,确实容易让人上头。

可永济给的是另一种好:松弛。

自由意味着不受日程束缚,可以随意在寺庙里静坐片刻冥想,能够漫步黄河岸边感受微风拂面,可以在面摊上反复添加辣椒而无人干预,能够放下相机,用视觉铭记一段风景。

这次路上,我也有几个小瞬间喜欢得不行。

那个位于鹳雀楼二层西边转角的地方,向上望时,可以看到屋檐的顶端仿佛是一只准备展翅的飞鸟,其背后衬托着一片云彩,那云彩显得异常干净,像是被人仔细擦拭过一般。

那个位于蒲津渡岸边的沙洲上,有一位老者,身披一件破旧的夹克,双手背在身后,正缓缓踱步,我原本打算为他拍摄一张背影照,但最终却取消了拍摄动作。

我后来想,没拍也挺好,记在心里就完了。

五老峰存在一个微小台地,当风经过时,仿佛有人在与你互动,触碰掌心那一瞬,如同示意“暂停行程,稍作停留”。

这城市的节奏,是“有事不慌,没事不找”。

若要询问我永济与网络评价相比有何过人之处,我会回答,在于其“真切地安逸”。

眼前的景象清晰可见,既有崭新修建的部分,也有陈旧遗留的痕迹,建筑物是新建的,但黄河依然保持着古老的面貌。

是真实到你承认复建,却依然愿意在某一层窗前多站两分钟。

是真切到你不受“务必”和“签到”左右,反而乐意把随身携带的日程本叠起来,放进口袋里。

至于避坑,我也不藏着掖着。

买东西先问价,别凭感觉出手,心里有个数,买贵了不郁闷。

高峰期出租车费用波动明显,尽量选择出行,或者尝试合乘,若条件不允许,应提前安排,以免最后时刻在门口束手无策。

遵守寺庙规矩要记在心上,来客要照顾在前,摄影时关闭闪光灯,服饰要庄重得体,这样做才算旅途中的文明表现。

山路慢点,别逞“弯道王”,开车的潇洒应该给安全让道。

刮风起沙之际,护目镜和面罩能起作用,手机和相机要回住处进行清理,不要等到它们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

拍摄时不要总想着“等所有人都离开了再抓拍”,人物有时也是构成景致的一部分,日常生活的韵味本身就能成为一幅佳作。

有人拿我开玩笑说,永济的步调,如同刚出炉的馒头,没什么花样,不过吃下去很实在。

我回答:“对,主食就是主食,靠得住。”

长时间外出漫游之后便会察觉,那些真正令人难以忘怀的都市,并非在于“欣赏了哪些景观”,而在于“身处其中时的感受”。

永济给我的,是可以慢慢呼吸的空间。

我站在鹳雀楼的檐下,看黄河把光带走一点,再带回来一点。

我在普救寺的院里,看影子从阶沿爬到墙根,再爬上塔身。

我在五老峰的风里,把手机揣进口袋,什么也不拍。

我在面馆的桌前,用筷子点了点碗沿的辣油,笑了。

有人说,旅行像一场修剪,剪掉多余的急躁,留下合适的步伐。

永济就是那把剪刀,不锋利,但顺手。

最后给来永济的人一个小建议。

工作日来。

真的省钱,真的省心,真的省时。

人少一点,风多一点,光好一点,心顺一点。

再给一个建议,不要贪多。

一天三到四个点就够了,留点白,给自己,也给这座城。

我常说,风景不欠你一张照片,城市不欠你一份攻略。

你只要按自己的步子走,走到哪里算哪里。

永济就是这样一座城。

不吵,不闹,不端着。

你来了,山就静静地在那里,河也静静地在那里,塔的影子静静地在那里,一碗面也稳稳地放在那里。

你走,它也不追。

等你哪天想起来,再来。

它还在。

纵情山水间

乐享旅途 风光无限

关键词:山西永济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