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纪念馆柿子树火出圈!赏秋顶流需预约,门票免费别花冤枉钱

近期,北京老舍纪念馆的柿树引发广泛关注,部分参观者向新京报反馈,抵达庭院时未能成功获取入场凭证。

每到深秋,老舍纪念馆总是游人如织。那里有个著名的“丹柿小院”,每到柿子成熟之际,总吸引大批访客前往,体验老舍所描绘的北平秋日风光。

记者实地考察后发现,老舍纪念馆近期确实需要排队入场,预约平台标明每日最多接待400人。提醒参观者注意,老舍纪念馆门票免费但必须提前预约。虽然门票很受欢迎,但并非完全无法获得,预约当天门票也可能出现空余名额,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中介支付额外费用。

十月十六日,老舍纪念馆内的柿子已经成熟,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并拍照留念。此情此景,被新京报记者吴婷婷用镜头记录下来。

丹柿小院的红柿子迎来最佳观赏期

从地铁金鱼胡同站步行六七百米便抵达老舍纪念馆。10月16日上午11点左右,小院外围已有众多访客等候。绕过带有“福”字图案的影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株声名显赫的柿子树,它们是1953年春天由老舍与夫人胡絜青携手栽种的。胡絜青当年将院落命名为“丹柿小院”,这位长者在此长期居住,直至九十年代中期,其后又亲自将故居奉献给公共机构,使其转变为老舍纪念场馆。

现在正是柿子收获的时节,一个个或黄或红的柿子缀满枝干,挂满果实的柿子树变成了热门的景点。在院中老舍先生的雕像附近,不知何人放置了一个鲜红的柿子,这个柿子也成了访客们摄影时很好的素材,一个人拍照结束后,会将柿子递给下一位。

游客拿着纸质门票拍摄柿子树。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院落一侧摆放着个大鱼缸,里面小鱼往来穿梭,生机勃勃。鱼缸旁边伴有果树,这种布局曾是老北京四合院常见的配置。老舍纪念馆之所以吸引众多游客,一方面是因为正值柿子成熟观赏的季节,另一方面也在于其散发出的浓厚生活韵味,让人感觉仿佛能透过这里窥见老舍先生笔下的文字天地。老舍先生从1950年到1966年住在这地方,期间用了16年时间,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超过20本著作,院子里还曾经款待过巴金、曹禺、赵树理这些知名的文化人士。

据现场人员说明,小院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游客数量便逐步增加,预计到十月份末,柿子会完全成熟,现阶段会摘取近处树枝上的柿子,而高处枝头的柿子仍会留在上面。

耐心预约即可没必要花“冤枉钱”

此刻,社交网站上,关于丹柿小院的游览指南随处可见,同时众多积极网民也在讨论柿子树怎样拍摄才能最吸引眼球。由于小院声名鹊起,门票变得非常难买。

老舍纪念馆可以免费看,不过必须提前订票。李召博这位访客说,他是通过网络上看了很多老舍纪念馆的视频才决定来的,门票是提前几天订的,"订票的时候费了些功夫"。

老舍纪念馆可免费预约参观。屏幕截图

网络空间里,有人囤积老舍纪念馆的入场凭证,并在论坛上发布信息,声称“北京老舍故居无需提前登记,可以直接参观”,当天的凭证售价为每张十八元,第二天的凭证价格涨到了每张二十元

有人发帖称“北京老舍故居不用自己预约,也可以进”。屏幕截图

记者亲自考察后发现,老舍纪念馆的门票虽然很受欢迎,不过完全没必要通过“黄牛”购买而浪费钱。根据老舍纪念馆的门票预约系统,每天最多能接待400位参观者,从早上8点开始,可以预定接下来连续7天的入场券。10月17日早上8点,记者尝试操作预约网页,很轻松地成功预订了10月24日的门票。下午3时许,也同样能预约到10月24日的门票。

此外,到场者有可能获得参观资格。10月16日早些时候,管理人员在院落处告知未提前订票的访客:多刷新手机界面,或许能因他人取消预订而获得入场券。一位男士手持手机持续刷新,稍作等待,最终成功抢到一张入场凭证。

关键词:老舍纪念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