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万年自然奇迹乞力马扎罗山,因气候变暖或十年内消失?
75万年的自然奇迹,或将终结于这十年之间。
非洲之巅的力马扎罗,独占地球赤道之巅,然而,全球气候变暖的浪潮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蚀着它的冰封世界。从1912年到2009年,已有85%的冰川悄无声息地消融。照此趋势发展,预计到2050年,这壮丽的冰雪景观将不复存在。届时,我们或许只能通过纪录片来领略那冰与火的激烈碰撞。
位于非洲大陆之巅,乞力马扎罗山傲然耸立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它不仅是极限探险者们“7+2”挑战中非洲的最高峰,更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山脉,同时,它也是人类仅凭双脚就能征服的最高峰。
我国珠峰位居七大洲之巅,虽地处近邻却显得遥不可及,而大洋洲的查亚峰虽然海拔不高,却充满了挑战性。然而,乞力马扎罗峰在世界七大高峰中独树一帜,它是唯一一座仅需基础登山技巧就能征服的山峰!对于有志于完成7+2挑战的登山者来说,乞力马扎罗无疑是他们理想的起点!
踏上乞力马扎罗的徒步之旅,穿梭于火山灰覆盖的荒漠,沉浸在雨林的生机勃勃之中,徜徉于高山草甸的辽阔天地,站在雪山之巅,凝视着大自然的雄伟景象。云海翻腾之际,帐篷之外,乞力马扎罗的日出金光让人不禁驻足;高原之夜,银河星辰熠熠生辉;雾气缭绕的森林中,湿润的双鬓令人神清气爽;在璀璨银河的指引下,我们攀登非洲的最高峰;冰川之巅,红日喷薄而出;覆盖着冰雪的顶峰,尽管风雪交加,却让人内心激荡不已。
最佳登山时间
每年的6月至10月,还有12月至来年2月底的旱季期间,气候相对稳定,是进行攀登活动的理想时节。
作为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吸引了全世界的登山者们,在这些官方指定的登山路径中,有三条路线尤为引人注目。
马切姆线( Route)
被誉为威士忌之旅,此路线以极具挑战性及壮丽景色闻名。其海拔起伏明显,初期上升迅猛,后期则较为平缓。全长达63公里,行程为7天6晚,游客可以全面感受植被景观的神奇变化。
马兰古线( Route)
亦称作可口可乐线路,被誉为攀登巅峰的标志性路径,游客前几日可于小木屋中安顿,海拔上升的速度起初平缓,随后逐渐加快,适应期相对较短。该线路全长76公里,行程为6天5晚,成功登顶的比例仅为35%。
️莱莫绍线( Route)
该行程以丰富的景观类型、较长的适应高原环境和较高的完成率而著称。路线全长65公里,为期8天7晚,游客能够领略到不同海拔层次所展现的别具一格的地貌与生物多样性。
在众多登山线路中,莱莫绍线备受推崇:
自乞力马扎罗山之西起程,前两天徒步穿越沙拉峰的繁茂热带雨林;于海拔约3500米的营地停留三晚,以充分适应高海拔环境;随着高度的增加,沿途的景色从森林逐渐转变为高山荒原,继而又过渡到火山口和冰川,形成了一幅层次丰富的视觉盛宴,有效缓解了审美疲劳;而在登顶的关键时刻,洁白的雪景更是增添了梦幻般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该路线的使用频率并未超过10%,却能够有效避开那些热门线路的拥挤人群。
关于攀登强度:
攀登的起始时间定在拂晓,要在18个小时内完成从4600米到5895米的攀登挑战,随后再从高峰下降至3100米,累计攀登高度达到1300米,下降高度则有2800米。下撤的路径上布满了碎石,每迈出一步,脚趾和脚掌都要承受超过自身体重的冲击力,其难度丝毫不逊于登顶过程。
行程参考:
D1 北 京-坦桑尼亚
D2 乞力马扎罗公园入口-姆蒂姆库布瓦营地
D3 姆蒂姆库布瓦营地-希拉1号营地
D4 希拉1号营地-希拉2号营地
D5 希拉2号营地-熔岩塔-巴拉可营地
D6 巴拉可营地-卡兰加营地
D7 兰加营地-巴拉夫营地
D8 巴拉夫营地-乌呼鲁峰-姆韦卡营地
D9 姆韦卡营地-姆韦卡门
D10 坦桑尼亚-北京
攀登乞力马扎罗:非洲之巅的顶级服务体验
乞力马扎罗,作为全球最为完备的登山服务系统,凭借其细致入微的分工、卓越的专业服务以及坚实的后勤支持,被誉为登山领域的“非洲王者”。登山者们不仅能够体验到顶级的服务,同时也为当地的就业创造了机会。
国家公园有明确规定,登山者必须组建一支专业队伍。这个队伍的标准构成包含一名背夫、一名厨师以及一名向导,他们三人将全程陪伴,保障登山者的安全并提升其舒适度。
精心挑选的向导队伍对于攀登的胜利至关重要:每位向导都必须拥有超过五年的背夫经历,并且要在短短两天内通过攀登乞力马扎罗的重装测试。经过严格筛选,合格率仅为15%。这些拥有丰富经验的向导不仅对每一条路线了如指掌,而且在攀登途中还能提供专业的指导以及给予情绪上的支持。
全程洋溢着独特的人文氛围:从抵达大本营时的团队介绍,到成功登顶后的欢庆活动,再到途中那些精彩的表演和激励人心的口号,每一刻都为登山者们注入了无尽的活力,助力他们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挑战。
登顶Tips:
尽管乞力马扎罗在“7+2”挑战中路线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然而,鉴于其海拔接近6000米乞力马扎罗山 旅游,高原反应和恶劣天气的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做好充分的体能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维持心态的平和,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步调。切勿急功近利地与他人竞速,每一步都应坚实有力。
针对高原反应,必须实施科学的应对策略:务必及时饮用热水,调整呼吸节奏,并维持均匀的步伐。在能量补充方面,优先选择葡萄糖方糖和直接饮用的能量凝胶,并且要密切关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山区气候变化多端,出行时必须携带:配备防水功能的冲锋衣裤、具有防滑特性的徒步鞋,以及必要的保暖物品。
在赤道地带,紫外线辐射相当强烈,因此全方位的防晒措施至关重要:佩戴墨镜、戴上遮阳帽、使用防护面罩等物理防晒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需定期重新涂抹防晒霜。
在攀登顶峰的那一天,挑选合适的装备显得尤为关键。建议穿着:首先,上衣部分应选择羊毛作为内层保暖,再穿上抓绒作为中层保温,外层则穿上冲锋衣,并搭配800蓬的羽绒外套,形成四层保暖结构;至于下半身,则建议穿着羊毛裤和冲锋裤。此外,还要选择一双高帮防滑的登山鞋,并携带雪套和冰爪。
6️⃣多备清洁湿巾,保持个人卫生。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