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市场升温多地推主题游路线,成消费新亮点

舒爱民

文化旅游市场热度不断攀升,众多地区纷纷把握时机,将热门影视作品和电影元素融入旅游线路设计,以此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成为今年文化旅游消费的一大亮点。据某平台数据统计,多部影视作品热播后,相关目的地的搜索量同比大幅上升超过200%,超过60%的95后游客会根据影视作品来选择旅游目的地。

这一数据充分揭示了现象。新一代的旅行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他们更倾向于在旅途中探寻与个人兴趣相吻合的元素,寻求更加独特、富有意义的旅行体验。而“剧中同款”商品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使游客在享受旅游之乐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文化的吸引力以及个性化的满足。

文旅市场的热度不断攀升,映射出我国经济活力的显著增强以及文化自信的稳步提升。诸如《长安的荔枝》、《流浪地球》等影视作品的广泛传播,促使众多地区巧妙地将文化元素IP转化为旅游产品,精心设计出沉浸式的主题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游客追随剧情体验打卡之旅。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文旅消费的新动向,还进一步凸显了文化IP在推动消费市场中的巨大潜力与价值。

文化IP为旅游文化产业带来了充满“情感共鸣”的生机活力。在传统的旅游模式中,往往以自然风光或历史遗址作为核心吸引点,而影视作品则通过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渲染场景,为旅游目的地增添了情感和记忆的标记。西安街区的布局再现了《长安的荔枝》中从岭南到长安运送荔枝的道路,游客得以通过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触摸到历史的跳动;青岛东方影城将片场的探秘与国防教育相结合,使得科幻电影的庞大构想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感受。这种“故事场景化”的转变,打破了文化旅游消费在时空上的限制,让游客从原本的被动观光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达成了文化体验与情感上的双向深入交流。

文化IP衍生的消费活动促进了产业链的创新拓展。由热门影视剧带来的流量优势并非短暂的风潮,而是涵盖了从化妆造型到美食,再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全方位消费升级。以广东荔枝游为例,它催生了精酿啤酒、护肤品等周边产品,《承欢记》的游览路线则将海派文化地标串联起来,进而推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多元化商业形态的发展。这种“IP+”模式,能够精确地把握住Z世代对于个性化和体验式消费的强烈追求,将文化元素成功转化为持久的商业财富,进而实现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相互促进,以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均衡。

其深层价值体现在,文化IP向旅游业的转化过程加快了地方文化的创新性继承。例如,《流浪地球》中的科幻画面在青岛影都得以再现,工业旅游与科技美学在此交汇,激发出新的活力;又如,《长安的荔枝》让游客在西安的街巷中重温历史商道,传统文化以新颖的方式展现出新的生机。这种“影视与文化旅游”的结合模式,不仅为地方文化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还通过创新手段激发了文化遗产在当代的新生,达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收获。

然而,若想使文化IP的撬动效果持续增强,必须对“热度过度消耗”和“产品同质化”的风险保持警觉。必须以高品质内容为基础,深入挖掘文化的深层价值;以创新性的体验为关键,打造具有差异化的产品组合;以持续的运营作为支撑,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进步,才能有效防止“短暂流量效应”的出现。从政策角度出发,地方政府应当强化对文旅IP的总体规划,推动文化创意企业与影视制作业的紧密合作,优化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打造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生态环境。

热门剧集引发的旅游文化狂潮,正是文化自信与市场革新的交汇之地。随着文化知识产权成为激发消费需求的强大工具,它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更通过鲜活的事例描绘着新时代的文化故事。展望未来,旅游文化产业与影视行业的深度结合,无疑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文旅消费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