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扎尕那游客纷至沓来,红马甲志愿服务暖人心
这个明媚灿烂的暑期,迭部县的扎尕那,一片青翠欲滴的山林映衬下,再次迎来了游客络绎不绝的盛况。
扎尕那之地,寓意“石匣子”。其景与名相得益彰,在这“夏日限定版”的山林画卷中,耸立的石峰、碧绿的森林、古朴的藏式民居共同绘就了一幅独特的“底色”。远方而来的游客,身着各式服饰,正用镜头捕捉旅途中的美好瞬间,而观赏景色的游客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景色的一部分。
在人来人往的景象中,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人们正忙碌穿梭。他们负责指挥交通、进行义务解说、协助游客解决旅途中的各种矛盾,只要有需求,他们便会出现在那个地方。扎尕那村的党支部书记班代交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扎尕那曾是当地条件最为艰苦的村落之一,但随着近年来文旅产业的兴起,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因此,群众普遍期待特色文旅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这也成为了当地干部们工作的核心任务。
田晓娟,迭部县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在介绍情况时说道,自今年起,县委设立了扎尕那景区的“大党委”,并邀请了景区管委会、文化旅游、公安、市场监督管理以及属地乡镇等多个部门单位共同参与,致力于为扎尕那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在景区的重要位置,我们已搭建了四个“红色驿站”,设立了十个党员示范岗,并成立了四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党员们身着“红马甲”,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为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帮助。
旅游旺季期间,我们常遭遇停车难题。然而,今年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党员同志们率先垂范,不仅增设了多个停车场,还鼓励居民共享车位。结果,停车位数量从原先的2200余个增长至目前的4700余个,有效缓解了游客的出行压力。班代交如是说。
道杰东主,位于照片左侧者,正与游客进行着愉快的对话。(新华社记者贺晋摄影)苑恒,来自河北,化名使用,今年19岁,正准备踏入大学校园开启新的学习旅程。他利用暑假时间,与家人一起来到了扎尕那游玩,这里的独特风光令他不禁赞叹我国山河的雄伟与秀美。
苑恒表示,尽管这里的设施无法与大都市相媲美,然而居民们普遍热情好客,工作人员亦展现出极大的耐心。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旨在促进更佳的进步,旨在确保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共同享受发展带来的果实。
道杰东主身为“红马甲”队伍的一员,同时也是当地民宿业的一分子。他经营的民宿预订情况已满至两周之后,而新开的川菜餐厅在用餐时段总是座无虚席,据他估算,今年家里的收入有望达到八十万元上下。
我们身着“红马甲”,将服务质量提升至极致,游客的满意便转化为美誉,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让大家都能赚到钱,持续从事文化旅游产业。道杰东主表示,近期每位“红马甲”都需忙碌至深夜十点多,我们只希望游客能够满意,群众能够增收。
迭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推出了“红马甲”这一服务文旅产业发展的创新措施,此举亦体现了甘肃省“五区”基层党建工作在当地的实际应用。据甘肃省委组织部透露,甘肃针对地域特色丰富、生产方式多样的实际情况,正分类推动农区、牧区、林区、景区、园区等“五区”的基层党建工作。甘肃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推进共性任务和各领域重点工作的融合,精心组织、周到服务、有效凝聚各领域群众,加强党组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充分利用党的组织力量,扎尕那的服务质量与治理效能显著增强,这让我们对将文旅产业做大做强的‘石匣子’充满信心。班代交如此评价。(记者:崔翰超、贺晋)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