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旺季,济南荷花文创吸睛,解锁特色文化新花样
夏季旅游旺季来临,全国各地旅游景点游客如织,文创产品市场迎来销售高潮。在这炎炎夏日,各地花卉争奇斗艳,各大景区与博物馆内的文创商店中,以花卉为主题的文创商品备受瞩目。
碧叶叠浪荷满塘 体验“文化的味道”
山东济南将荷花定为市花,近些年,该市致力于发展以荷花为主题的相关产业,推出了“荷花文化创意”和“荷花美食宴”等一系列特色文化产品。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索济南荷花文创的多样新玩法。
大明湖畔,四面荷花竞相绽放,三面柳树摇曳生姿,那“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句,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古城济南荷花盛开的景象。如今,大明湖上荷花已初露芳华,覆盖了百亩水域,成为了夏日里的热门景点,妥妥地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位于济南百花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工作室,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款当前最流行的夏日荷花帆布包。首先,在布料上涂抹一层防染浆,随后描绘出荷花图案,接着将布料放入靛蓝染缸中,此时,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便在染液中展开了。
济南百花洲不仅以荷花扎染闻名,还蕴藏着丰富的荷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诸如精美的掐丝珐琅画作,金丝勾勒的骨架与彩砂点缀的色彩,将夏日的荷香与韵味巧妙地凝聚在小小的画幅之中。同时,鲁绣技艺精湛,细腻的针线在绸面上轻轻勾勒,栩栩如生的粉色荷花缓缓绽放。
游客王凤杰表示,在百花洲漫步时,他发现众多以荷花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制作工艺相当精良,同时,他觉得将这些产品带回家中颇具价值,每次看到它们,都会勾起他在济南度过的悠闲时光。
在这里,济南的荷花还可以戴在身上,成为夏日一道亮丽的风景。
皮影工艺制作的荷花耳坠和胸针一经展出,便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细腻的牛皮经过染色,呈现出淡淡的粉色晕染,仿佛将一朵荷花别在了耳畔。无论是作为饰品还是工艺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到艺术家联名款,济南的荷花文化创意产品种类繁多。市民和游客总能挑选到心仪的款式,将济南的荷花之美永久收藏。
张新亚,这位文创产品开发的负责人表示:济南市以荷花作为市花,我们决定采用艺术家与城市联名的方式打造艺术传播媒介,随后推出的荷花系列文创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挑选完文创产品后仍觉意犹未尽,于是沿着荷花的香气继续前行,在百花洲中品尝荷花制作的糕点、在鲁菜馆中享受荷花风味的美食……每一口都仿佛让人感受到了夏日的气息。
张智超,该餐饮业的负责人表示,在炎炎夏日,他们推出了众多以荷花为主题的美食,这些美食巧妙地融合了大明湖与荷花的独特风味。每当节假日来临,众多游客纷纷前来打卡留念,拍照留念,现场的人流量相当可观。
指尖的技艺与舌尖的美味交织,这股“荷花潮流”正以显著的热度不断散发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暑假期间的文旅市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茉莉花味的夏天 “带得走”的城市记忆
茉莉花被誉为福州的市花,目前正值其盛开时节。其独特的香气不仅美化了这座城市,还极大地推动了“茉莉文创”的发展。在福州的各大景点,以茉莉花为主题的饮品、冰箱贴等特色商品持续受到热捧。当地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可以带走”的城市记忆。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的帝封江湿地公园内,茉莉花田与江水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花香弥漫在花田间,花农们正辛勤地采摘。一边是繁忙的采摘场景,另一边则是消费市场的热烈。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等著名景区,以茉莉花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和体验活动成为了夏日游客竞相参观的新热点。
茉莉香囊的形态宛如一个精致的竹编小篮,其外层由手工编织而成,内部填充着时鲜的茉莉花朵,且其表面还巧妙地绣有朵朵茉莉与片片绿叶的图案。
这款冰箱贴采用德化白瓷工艺精心打造,其上茉莉花瓣洁白如玉,温润细腻,层层叠叠地排列着。叶脉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一朵盛开的茉莉花,轻盈地“降落”于掌心。这些,正是游客们心中所向往的“夏日浪漫”的象征,他们渴望将这些美好带回家中。
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中漫步,茉莉的香气无处不在。不仅有香囊、冰箱贴和饰品,游客还能尝试茉莉簪花,体会夏日的浪漫情怀。众多商家推出了以茉莉为主题的纪念品,如茉莉特调饮品、茉莉绿豆糕、茉莉蝴蝶酥等创意茶点,为游客带来丝丝清凉与阵阵芬芳。
刘亭希游客表示,他在茶馆里品鉴了几款点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还购置了几支香薰蜡烛,打算带回家中赠予亲朋好友。
福州借助“花”这一元素,巧妙融合了自然花卉与时尚设计理念,使得香气四溢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游客们难以忘怀的城市印记。
李竞欣,作为福州三坊七巷景区文旅发展及文创产品的负责人,她表示:在春天,这里绽放着流苏花;夏天,则是茉莉花的香气弥漫;秋天,银杏叶金黄一片;而冬天,炮仗花绽放。我们将古厝的风貌与四季的花木巧妙结合,设计出了冰箱贴等众多文创产品,使得市民的城市记忆变得生动具体,同时也成为了游客们热衷打卡的必备小物。
福州的文创产品巧妙融入了NFC芯片、AR等高科技元素,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互动体验,还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亲近这座城市,带走满载创意与美好回忆的纪念品。
福州三坊七巷景区文创店员工郑宇豪表示,店内爱心树玩偶配备了NFC芯片,顾客可随意更改玩偶的名字,这样的设计使得赠予亲友时互动性大大增强。
文创产品,从代表城市特色的“可食名片”转变为携带式的“城市记忆”,在文化和创意的融合中逐渐转变形态,成为了人们多感官体验的“身体记忆”,同时也引发了夏日文化旅游消费的新趋势。
从吃到玩 菌子“蘑”力破圈
野生菌已成为昆明夏日独有的风味,如今,这些菌类不仅繁生于山林之间、摆上餐桌,以野生菌为核心的文创产品亦以多元形态突破界限。让我们一探菌子的神奇魅力。
在昆明市杨林港村的一处文创工作室中,数位女性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暑期大订单紧张地准备货物。与此同时,记者也亲自尝试着手设计一款以野生菌为主题的文创产品。
杨林港村的野生菌文创巧妙地整合了当地丰富的资源,包括林间培育的各类菌菇、村庄内独特的白族文化特色,还有那些变身成为“手作设计师”的村民阿姐们的创意。阿姐表示,游客们对于野生菌文创的消费态度已经呈现出新的趋势。
董芊汝,这位文创设计者说道:往昔,我们的产品主要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而今,我们的目标群体已经扩大到了孩童、小学生乃至中年人。消费者们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充满温情、富含文化底蕴的商品。以我们的蘑菇冰箱贴为例,平日里的日销量稳定在五十至七十个,而在暑期,销量更是飙升到七十至一百个。虽然我们无法将整座山林搬回家,但我们可以将“山林”的元素带进每个家庭。
位于昆明市中心的历史文化区域,各式各样的原创设计作品和手工饰品争奇斗艳。在这些摊位中,菌子文创摊位尤为抢眼,其生意之火爆,堪称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文创摊位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蘑菇森林微景观摆件,同时还有用簇绒工艺制作的蘑菇形状的包包挂饰和钥匙扣。这些色彩斑斓、材质各异的“野生菌”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童趣盎然的氛围。
文创店铺的负责人朱奕蓉表示,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我们的销售额会有显著增长,往往能达到之前的两倍之多;其中,7月份的营业额更是有望突破一万元大关。
除了种类繁多的文化创意产品,随着夜幕的降临,滇池岸边光影交错的蘑菇形状创意装置,正自发地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佟佳,作为创意展览的负责人,他透露,该展览共划分为十个以菌子为主题的区域,目前每日吸引游客数量介于4000至5000人,他们纷纷涌入展园,享受游览之乐。
冯嘉婍,广东游客:景色十分迷人,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仿佛置身于蘑菇构成的城堡之中,宛如走进了童话般的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央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