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榆河公园火出圈,打造四季有花全时景区成打卡新热点
温榆河公园打造四季有花全时景区
北京温榆河公园,作为占地30平方公里的生态宝地,享有京城最大“绿肺”的美誉,如今正凭借旺盛的生命力与别具一格的吸引力备受瞩目,成为热门打卡地。最新统计表明,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动植物共计880种,四年来又增长了200多种。
热搜关键词·四季有花
北京温榆河公园最近在社交平台上非常火爆。微博上,“荷以生活消夏艺术季”这个活动备受关注,其“荷花盛开、光线变幻、古乐飘荡”的优美景象让众多网友心生向往,相关讨论不断冲上热门搜索。同时,“生物多样性”“第二期开放”等也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某个广受欢迎的指南明确表示:从事农业活动的区域,植物种类极为繁多,……全年都有鲜花盛开,这已经构成了公园吸引游客拍照留念的一个显著特色。
记者打卡
融合自然野趣和潮玩体验
温榆河公园位于朝阳、顺义、昌平三个行政区相邻地带,清河、温榆河、老河湾三条水道在此汇集,构成了“三河一园”的特定空间形态。
温榆河公园的夏天,绿意盎然,充满活力。诗句中的美景,在此处得到完美呈现。河畔莲叶繁茂,荷花鲜艳夺目。除了蝉鸣声声,茂密的芦苇丛中,还时常响起水鸟的欢快鸣叫。
温榆河公园如今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得益于全面的治理和生态的改善,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既保留自然野趣又提供潮流体验的多功能场所。回想几年之前,这里还只是村庄旁的一个普通池塘,周围充斥着一些基础的工业设施。经过一番改造,玉湖彻底脱胎换骨,变成了一只只凤头鸊鷉、绿头鸭等水鸟的栖息之地。
玉湖的更新改造是整个公园焕新换貌的体现。在西区芸上梯田,北京青年报的记者看到了不同的风貌。七月底的芸上梯田,五彩缤纷的荞麦花争相盛开,一排排梯田仿佛披上了彩色的绸缎。一个多月以前,这里曾是金黄色的大北京春季油菜花的热门观赏点。这一构思形成了“四季温榆”的全年旅游布局:春天油菜花田和多种运动项目交相辉映,夏天荷花盛开时伴有水上降温活动,秋天向日葵花田搭配露营体验,冬天可以尽情享受冰雪活动并欣赏多彩灯光。这些自然资源因此转变成了游客眼中的丰富文化娱乐经历。
机构探访
生态保护与精细管理并行
温榆河公园是北京公认的“城市生态核心”,生态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公园从2020年开始推行“生态4级分区管理”,明确划分了生态保留地、生态保护区、生态体验地、生态游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规划布置和游客管理。其中,一个0.8平方公里的核心地带,专门用于野生动植物繁衍,采取严格的封闭式“复野化”措施。朝阳区生态环境局的负责人表示:该区域所有植物维持原貌,不予修剪,也不进行清除或杀虫,使自然成为生态恢复的主导力量。
公园除了核心区域外,另设有九平方公里自然区域,采用原始状态维护方式,旨在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此外,园区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针对部分动植物推行个性化与细致化维护措施,以此推动园区生物种类的丰富与增长。
北京温榆河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张春谈到,公园已制定多个专项计划,涉及水土保持和古树保护等方面,针对密林、疏林、灌丛、草地、农田、滩涂、水域、洼塘这八种主要生态环境,都安排了具体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凭借长期生态考察积累的数据,公园挑选了十七种典型物种,仔细探究它们生存环境的条件,采取区别对待的守护措施:针对在河岸斜坡上筑巢、对水位变化反应强烈的冠鱼狗,精确控制水域高度;针对非常需要芦苇生长环境的小弄蝶,紧急保护其原有生存区域;针对容易受干扰繁殖的红角鸮,设置隔离屏障,并安排人员轮流看守。
最新发布的《北京温榆河公园生物多样性发展白皮书2025年》表明,该公园现有动植物共计880种。不仅如此,温榆河公园已经转变为“鸟类天堂”,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如黄胸鹀、大鸨、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经常造访。公园二期工程,目前正快速推进,位于京承高速路以东区域,面积达18平方公里,计划于9月底基本完工并开始接待游客,届时将与温榆河公园的示范区域以及一期项目形成不同特色、互为补充的格局。
北京经验
生态效益辐射区域发展
温榆河公园的建设与进步,在生态治理、城市布局、科技助力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值得参考的“北京做法”,展现了“城市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为大型都市的生态保护与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温榆河公司总经理栾鸣谈到,公园的巨大变化首先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基本理念。其次,公园的建设过程,为北京市打造整体园林城市给出了关键参考,“关键在于整体规划、各地配合”。再者,温榆河公园的长远发展,也依赖于高新技术的支持。栾鸣说明,借助信息统计、智能分析等手段,公园的管理效能持续增强。后续将改进生态监测网点与调查路线,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覆盖园区的即时监控网络,同时研究应用“地貌改造+水文管理+植被群落再造”方法,以强化典型物种的栖息环境维护与修复工作。
温榆河公园和奥森公园、朝阳公园等一起,形成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示范,它采用的“生态优先、精野结合、低扰动”的方法,为大城市生态修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随着第二期的开放,这个持续扩展的“绿肺”会继续以生态惠民为方向,让更多市民共同享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