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调研鸭江谷酒庄山葡萄产业,通化山中多奇珍
俄罗斯葡萄酒专家在鸭江谷酒庄开展山葡萄产业调研。 牛延章摄
集安市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该市注重生态保护与能源节约。下面是集安城区的空中视角。照片由张洪铭提供。
吉林通化享有“北国山城”之美誉,境内三分之二以上为山地,山中蕴藏诸多珍稀物产。长白山脉连绵起伏,分布着两千余种植物。尤其柳河县与集安市之间的山区,盛产天然野生的山葡萄。
山葡萄是中国的特有品种,在满语中被称为阿木鲁,属于珍稀葡萄类型。这种葡萄耐寒,酸度较高,含糖量低,果穗形态完整,果色纯正,香气浓郁,而且富含营养,非常适合用来酿酒。当地居民自古以来就有用山葡萄酿酒的传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葡萄酒能够使腰部和肾脏感到温暖,帮助保持容颜红润,还可以增强抵御寒冷的能力,因此被认为对肾脏和美容都有好处;清代《柳河县志》上记载,当时出现了用新方法制作的果酒,例如状元红、玫瑰露等,由此可见市面上各种果酒种类相当丰富。到了20世纪30年代,山葡萄酒开始进行工业化生产,那时候中国是全世界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山葡萄酒的国家之一。那些由苏联匠人打造的许多储存山葡萄酒的橡木桶,如今已是珍贵遗物。
新中国成立后,通化葡萄酒曾是重要的出口产品,担当着连接全球、增进友好的“外交桥梁”。如今,通过人工选择和杂交培育,通化山葡萄酿造出风味丰富的佳酿,让这座边疆城市以“东方波尔多”享誉海外、广交邻邦。
“红色国酒”——
闪闪发亮的“外交名片”
进入深度4.5米且温度维持在15摄氏度的通化葡萄酒厂地下藏酒库,扑鼻而来的是馥郁的酒气。高及成人身高的巨大橡木桶,沿着200米长的隧道有序排列。该酒窖是规模最宏大的地下橡木桶群,总共安置772只大桶,每桶容积从3吨到8吨不等,合计能储存大约6000吨葡萄酒。
这些是采用长白山百年橡木制成的酒桶,其中最古老的酒桶可上溯至三十年代中期。那个时期,公司曾聘请苏联技师协助制作橡木桶。橡木桶的板材挑选极为考究,必须沿着树木的天然纹理进行切割或劈分,然后依照木板的纹理进行组装。通过橡木桶进行陈酿,能够显著提升山葡萄酒的风味,使其更加浓郁且具有辨识度。
通化地处北纬40度到43度区间,这个地带是世界葡萄栽种的理想纬度带,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十分适合培育优质葡萄。新中国成立以来,通化葡萄酒是国内唯一以城市名称命名的葡萄酒品牌,曾多次出现在国庆庆典等重大活动上,并接待过外国贵宾,因而被誉为“红色国酒”。1949年,通化葡萄酒与汾酒共同被选为开国大典的专用酒。1954年,周恩来总理带领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在准备好的外交赠品里,有通化葡萄酒。多年来,通化葡萄酒是招待外国客人的首选饮品,尼克松、田中角荣、撒切尔夫人到访中国时都曾饮用过。所以,通化葡萄酒在当时被誉为中国轻工业的“外交象征”。
通化葡萄酒的地下储藏空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下酒窖之一,1983年,国家投入资金对酒窖进行了规模扩大,使其成为那个时期全球最大的“野生山葡萄”原酒存放设施。2013年,酒窖被国务院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因而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体验不同国家饮酒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独特选育——
“中国风味”走向世界
鸭绿江在长白山间曲折流淌,吸纳了南方带来的温润水汽,让东北地区的通化春天来得早,秋天去得晚,夏天没有酷热,冬天没有严寒,这里是非常难得的适合栽培用于酿造顶级“冰葡萄酒”的优越地带。
冰葡萄酒是以天然结冰的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的含糖量较高的饮品,葡萄需要在零下八度以下的自然条件下完成结冰过程再进行采收,必须在果实冻结的状态下实施压榨。
葡萄酒界普遍认为,优质佳酿并非刻意生产而成,而是自然培育的结果,葡萄品种的培育工作具有特殊意义。1997年,通化葡萄酒厂组建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前往全球最大的冰酒产地加拿大进行实地调研。2003年,加拿大的酿酒专家多米尼克·大河应邀来到通化,致力于使加拿大葡萄品种“威代尔”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从而实现大面积的栽培推广。
“威代尔”这种葡萄品种非常抗冻,在加拿大气候条件下表现相当不错。通化这边,我们从各个葡萄园的小块试验田入手,持续观察葡萄的发育状况、含糖量与酸度以及其独特的风味特征。”多米尼克表示,“后来,“威代尔”从最初几公顷的试验田逐渐扩大到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这整个过程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它结合了加拿大方面的专业技术与中国葡萄酒厂长期不懈的探索实践。”
回到加拿大之后,多米尼克向同行们介绍了通化的冰葡萄酒和晚熟山葡萄品种。他将自己在吉林的所见所闻带到了加拿大,通化利用橡木桶进行酿造以及冰酿的技术,给加拿大同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种技术和经验的交流,能够从专业角度帮助提升加拿大冰酒的酿造水准。多米尼克表示,通化的经历让他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必须深入掌握当地气候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来调整葡萄品种、葡萄园管理以及整个酿酒流程。他感觉,这些成果,对于他近些年去往海外协助挑选优良品种、改进制作工艺等十分有帮助。
通化一直珍视山林带来的天然资源。当地酒厂起初尝试用野外生长的山葡萄制作冰酒,不过因为酸味过重或者难以晾干,这些尝试最终都失败了。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和试验,通化最终为全球冰酒产业提供了新的葡萄种类。
通化通过数十年的科研发展,培育出多种山葡萄,其中包括‘北冰红’、‘双优’和‘双红’等品种,国凤华对此进行了介绍。‘北冰红’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研发的,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用来酿造冰酒的山葡萄。这种葡萄在自然状态下成熟并冻结,可以直接进行压榨,从而酿造出颜色深邃如宝石红的酒液。这款酒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融合了蜂蜜、红枣和葡萄干的复合香味。这意味着‘中国风味’迈进世界冰酒界。”
香飘海外——
美酒引来四海宾朋
六月份快要结束了,一张荣誉凭证,令集安市鸭江谷酒庄的负责人孔庆森十分激动。
冰酒已经赢得诸多荣誉,其中用“北冰红”山葡萄酿造的干红葡萄酒获得国际大奖,这还是首次,孔庆森得知2025年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金奖的消息后表示,这是纯然的中国葡萄酿造的中国佳酿,这些葡萄为集安赢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认可,成为了该地区的亮丽名片。
集安市处在通化南部方位,北部靠着长白山老岭山脉,南部挨着鸭绿江。这样的地理状况造就了特别的小气候条件,鸭绿江河谷产区是我国仅有的一个以地域江河来命名的葡萄产地。
近些年,通化葡萄酒加速迈向国际市场,多次参与世界级葡萄酒竞赛活动。在地下酒窖内,孔庆森拿起一瓶酒款说明:"这是最近获奖的产品,味道很香醇。"桌面上摆放着许多国际葡萄酒比赛的荣誉证书。"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的酿酒师和酒庄管理者都曾到此地探访,对中国葡萄酒的特殊口感和酿造工艺感到十分感兴趣。"孔庆森表示。仅小城集安酿造的酒类,便在国内外各类酒类评奖活动中赢得过将近百个荣誉。从初次参与评选到最终获得嘉奖,再到多次斩获最高奖项,一件件奖状,展现了通化酒类制造行业的进步,也铭刻了通化通过酒类产品推动中外文明互鉴的足迹。
离开本地,才能明白自家酒品质如何。集安市山葡萄酒研发中心负责人孙延锋至今仍清楚记得,十多年前集安葡萄酒首次参加国际比赛时的情景,当时众人心里忐忑不安,对结果既盼望又担忧。最终首次参赛便获得奖项,这让我们酿酒更有信心。
以饮品为纽带,务必让佳酿名扬四海,同时吸引天下客商聚集。凭借葡萄美酒的连接作用,边陲小镇的外交往来愈发频繁,中外文化互动频繁。每逢寒冬时节,集安地区冰葡萄收获的景象十分罕见。大地山岭披上白茫茫的雪被,藤蔓叶片已经凋零,枝干上却依然垂挂着许多饱满的深紫色“宝珠”。这些不畏严寒的冰葡萄,被称为“北冰红”。近些年,集安方面举办了“冰酒节”,众多来自俄罗斯、法国等国的葡萄酒专家,以及爱好者与游客纷纷前来,他们欣赏到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也体验到与众不同的饮品特色。
德国品酒师乔治·菲利普同夫人初次来到吉林境内,他们的行踪最终锁定在集安。“风味十分清爽,酸味与甜味平衡得当。”曾屡次担任葡萄酒国际赛事评委的菲利普,对“北冰红”冰酒表示高度赞赏。游历过众多葡萄酒产地后,菲利普夫妇对通化葡萄酒留下深刻印象,“通化酿造的冰酒蕴含着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在葡萄酒品类中具备显著辨识度”。
佳酿四溢,沟通互鉴的旋律动听。东北边疆,风味独特、甘美芬芳的通化葡萄佳酿,以别致韵味招待四方宾客,展现着文化沟通与文明交流的篇章。
链接·吉林通化
通化地处吉林省东南方,与朝鲜以鸭绿江为界,是东北东部交通要道的关键节点,也是吉林省面向南方的门户。
近些年,通化市主动开展国际交往,与俄罗斯马加丹市、韩国首尔市松坡区建立了友好伙伴关系,并且不断加强同奥地利沃尔福特市、日本岛根县松江市的互动往来。举办中国通化与奥地利合作的冬季运动高峰论坛及滑雪赛事,同时召开长白山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举行第三届国际富勒烯科学研讨会,组织外籍旅游达人及权威媒体参与通化活力冰雪体验活动,这些活动有效连接了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不仅推动了科技与文化的相互学习与欣赏,还为经济和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实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8日 16 版)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