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之行虽结束,心中牵挂却是领队旅行者悦,她带我们看见自己
希腊之行宣告结束,我以为这段经历就此画上句点,但心里始终有个念头萦绕不去。仔细回想,吸引我的并非某个古迹或某处风光,而是某个人——我们的向导兼带队者张悦,她以“行者悦”为笔名。
她把职业转变为享受,并为此掌握了多种技能,十八种不同的本领。她以别具一格的方法招待旅客,让每个人在观赏景致的时候,也能记录下自己的足迹。她还把潮流和美学巧妙地结合到旅程中,让这份工作变得多姿多彩,光彩夺目。
行走,向来是人类历史中最悠久的内在追求之一。它仿佛一道不断变换的门户,使人能够暂时摆脱惯常的环境束缚,在迁徙过程中重新审视自我与外界的联系。行者慧悟其中真谛,她不仅引领我们领略风光,更促使我们在游历之中认识自我。
她游历过全世界,足迹遍布各个大洲和海洋,穿越了120多个国家,多次前往非洲,也曾十次踏足南极,五次探访北极,甚至抵达了地球的最北端。回想起那个瞬间,她站在船头向众人介绍,冰海中裂开了一条水道,破冰船慢慢进入了极点,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看到世界最壮丽景色的坚定和快乐。
天地辽阔,岁月匆匆。全球共有233个独立政治实体,假如每年踏足两处,需时一百年以上;倘若每年游览四处,也需近六十年;就算每月走访一地,也要耗费近二十年。她年纪轻轻,却已凭借足迹遍及了全球半数以上的疆域。她引领逾六十万民众遍访全球,足迹遍布百余国五百余城,她不仅亲身游历,更以个人经历启示我们:旅程,并非仅是抵达终点的印痕,而是精神持续前行的胆识。
这是笔者抓拍她在希腊迈泰奥拉给团友拍照时的瞬间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飞快,外出并非仅仅为了观赏风光,同时也是为了寻觅心灵上的平和与满足感。每一次启程,都象征着一次崭新的探寻,而每一个抵达之处,都蕴含着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
北极点:地球之巅的人生刻度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场与世界的对话。
北极点,就是地球最北边的那个点,它好似一枚不为人知的图章,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在一生中亲自落下印记。
当破冰船冲破厚重的海层,在18:35时分精准到达北纬90°00′00″的位置,那时,探险者所达到的,不只是方位上的极致,更是人生旅程中的最高点。
旅行者悦站在船上解说北极点破冰。
冰面突然出现缝隙,同时发出沉闷的巨响,北极的沉寂瞬间被划破。这并非破坏行为,而是形成了一种新生——在厚实的冰层上开辟出新的水路。
船慢慢行进,庞大的冰体反复翻转、崩解、滑动,宛若亘古不变的典礼。深邃的蓝水从缺口处喷涌而出,昭示着这片区域并非沉寂,而是蕴含能量的生命地带。
站在船头,凝视眼前景象,才领悟到所谓“开路”不只是物质层面的撞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代表。无畏者带着探寻的架势,向着地球的极限发出挑战,同时也在灵魂之中,开拓出崭新的路径。
巨轮撞击冰原的刹那:厚重的冰块在船头的压力下崩解,浮出、翻转,显现出幽深湛蓝的水域,如同天地间被强行“割裂”开来
在这片古老冰封的广袤土地上,旅行者悦身披明快的黄色衣裳,脸上洋溢着爽朗的笑容,与凛冽的极地寒风形成了鲜明对比。重型破冰船正徐徐穿行于厚实的冰面之下,每一次引擎的轰响,都仿佛是对那未知地域的亲切问候。
极地的微弱光线映照在船面,她望向远处,似乎在向同伴说明:此非地球的界限,而是勇士的征程。她的目光果决而璀璨,仿佛将这难得的北境之行,转变成内心深处的一幅画卷。
在极地这片少数人能到达的地方,她用与众不同手法,将自己人生经历刻入冰雪之中。
地球最北端的地方是北极点,这个位置处在北冰洋的中间,它的纬度数值为北纬90度。北极点和南极点不一样,这里没有大陆作为基础,而是被非常厚的海冰覆盖着水面。这个地方一年到头都很冷,冬天的时候会出现长时间的夜晚,夏天则是持续的白天。
极地之巅的抵达非常艰难,每年能够亲临现场的访客不足一千人,他们主要借助核动力破冰船或特种飞行器前行。站在此处,朝向任何方位迈出一步,皆为“向低纬度行进”;此地不仅是方位上的终极点,更寓意着探索意志的巅峰。
这张照片寓意深刻!旅行者悦站在北纬90°00′00″的标记旁,手持写着“地球因我而动”的标语,面带喜悦,背后是冰天雪地与同行的身影。画面不仅捕捉了她到达地球顶点的时刻,也把探索的信念铸成了一个鲜明的象征。
世界上最北的地方,只有一个方向——南。
2023年8月30日18时35分,破冰船克服重重冰障,最终抵达北纬90度零分零秒的位置。站在地球的最北端,旅行者悦高高举起标志物,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极光般绚烂夺目。
人生由我掌控并非炫耀,而是对自身胆识与理想的回应。她在此地,既是远足者,也是目击者与记录者,将生命的故事延续至地球的最北边。
这张照片令人感到温馨,同时承载着特殊的价值。与前一张展现“世界围绕我旋转”的壮志不同,这一张更像是“成功抵达”的喜悦展现:旅行者悦与同伴们互相依靠,高高举起写着“我已抵达北极点”的标志,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目光中流露出轻松、成就感,也包含着和伙伴们一起实现目标的快乐。
极点探险,并非仅由一人走向地球的末端,而是和同伴们一同见证的辉煌。
当风雪中的旅途变成手中这条旗帜,上面写着“我抵达了北极点”,这句话好像给这段遥远旅程增添了最形象的说明。
人们常说,外出观光的乐趣在于欣赏美景,然而真正触动心弦的,其实是身边的人带来的欢乐和依靠。当前在北纬90°这个地方,由于有同伴的在场,感觉特别温馨。
这也是一位环游世界的大咖。
这张照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照片中的主角身穿橙色的极地探险装束,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目光透露出坚定与平和,背景是破冰船的船板。与那些庆祝活动、集体照有所区别,这张照片更像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表达:在经历了漫长的航行和极地的磨砺之后,最终在北极点绽放出独特的笑容。
有些时刻,不需要言语。
极北地区的凛冽气流掠过脸颊,冰封世界的沉寂衬托出愉悦神情。这是抵达之后如释重负,是内心长久期盼终于实现的欣慰感受。
旅程,不只是到达终点时的雀跃,而是精神与天地间的交流。当下的欢欣,就是向远方传递的最温馨的回应。
抵达北极点的高光时刻
这些影像生动描绘了“到达北极地区”的情境:有庆祝活动、有开启香槟、有挥舞旗帜、有集体留念,并且包含了挑战极寒的冰水试验,如同一次突破人类极限的庆典。这既是航海旅程的收尾,也仿佛是生命历程的荣耀加冕。
为期五天的启航之旅,终于于2023年8月30日18时35分,抵达了北纬90度整,那是大地的极点。
此时,甲板上欢腾声不断,香槟被开启,旗帜在风中飘扬。旅行者悦在极地海水中完成了一次勇敢的跳水,有人挥舞着标语和旗帜,将荣誉刻在冰封的雪地之上。
到达地球最北端,这既是空间上的跨越,也是精神上的洗礼。在这一刻,旅行者与距离自身最遥远的地点相遇,同时也与内心最无畏的勇气相拥。
在极北之地,四面八方皆为南方。那里没有路径,只有冰雪和朔风,却让人头脑里形成最明确的方位。
此刻的笑脸、飘扬的旗子以及震天的呐喊,注定会从岁月的长河中渐渐隐去,然而,不会消逝的,是那份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内心深处的温暖回忆。
北极点不是旅程的终点,而是新的出发。
他们一旦达到人生顶峰,便会领悟:旅程的真谛,并非在于抵达何方,而在于无畏者不断挑战险阻,朝着陌生的前路前进。
南极启程
旅行者悦披上橙黄色外套,踏上前往南极的科考船只,她已蓄势待发,想要和那片极地开展一场交流。出发的瞬间,海面倒映着她的欢颜,背后是即将起航的巨轮,视线所及是企鹅繁衍生息的滩涂以及被冰雪包裹的广袤陆地。
她伫立在冰原与冰块的交界处,眼前的风光宛若神匠雕琢的巨著。这是她与南极的无数次对望——既有生灵的奔放,也有冰雪的肃穆。旅者悦以足音探索巅峰之地,用视线和魂魄铭刻下她独有的冰雪故事。
行进期间,深蓝的水域突然因阵阵鲸鸣而焕发光彩,庞大的身躯从幽暗的海底浮现,在波涛间腾跃,鲸鱼群与船只相遇,如同向跋涉者献上最为肃穆的致意。
大地出现一道道缝隙,仿佛身体的血管,巨大的冰体向上延伸,宛若天神的卫士,海面漂浮的冰山,在波涛中低语,透露着岁月的沧桑。
北方四岛
脱离了冰雪覆盖的故乡,旅行者又开始了全新性质的探索。此刻置身北方四岛,正值夏日时节,海风带来阵阵凉意,天空呈现一望无际的纯净。为了适应环境,人们穿上结实的防水衣物,蹚过寒气逼人的海水,这样才算是真正开始与这片海岸建立联系。
海边,人们举起刚捕获的大片海产,高兴得满脸放光。那时刻,付出的辛劳和自然的回报融合成最生动的印象。远处草地上,帐篷、火堆和阵阵笑声构成温馨的景象——出行不只是空间的移动,更是心灵与心灵间的真诚互动。
从最北端的严寒过渡到最南岸的炽热,旅行家悦的行程,始终在变换的景致里持续发展。
非洲旷野
旅行者悦踏进非洲荒原,她决定用最直接的方法体会这片土地的脉搏——和大型动物相伴而行。猎豹安静地趴在树林里,白狮在草地上慢慢走动,而她有时穿鲜艳的裙子,有时披上探险的外套,一直和它们维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关系。
这并非一场刺激的考验,而是一次深入的沟通。人类和自然,雄健与柔美,在原野上彼此应和。每一个足迹,都像是记录着人与野性的融洽与共存。非洲的日光灼热,却同样和煦;在这片土地上,探索者获得的,不只是震撼与胆识,更是一份对生命最真挚的崇敬。
巴拿马运河
穿越大洋,巴拿马水道是条改造全球版图的人工通道。观光客走上船面,借助延时摄像捕捉了船舶通过水道的完整景象。
闸门渐渐关闭,水位慢慢上涨,巨大的船身随着波浪平稳地被托起。漫长的等待,在影像里被压缩成短短的瞬间,展现出人类与自然、技术与航行的精妙融合。
当闸门重新打开,前方的通道一直延伸到远方。那一刻,不仅是船只越过了陆地的阻碍,也仿佛是探索者在自己的探索路上又开始了新的篇章。
色彩里的旅行
旅行,不只是脚步丈量世界,更是眼睛与心灵对色彩的收藏。
每段出行,都有其特有的色彩;每种色彩,都在启示我们人生的多姿与充实。
旅行者悦的摄影作品:
袈裟的色泽、火焰的跳跃与烛光的摇曳,同样具有强烈而沉静的感染力,墙壁的轮廓、器皿的形态以及落日的余晖,也都蕴含着深沉而静谧的韵味
红色:信仰与心火
红色,是火焰的颜色,也是心灵的底色。
在修行者的衣袍上,那是一种安详的信念;在灯火与火光里,那是一份真挚的看护;在尘世与垣墙之中,那又是一种凝聚的过往与岁月。
红色,能像烈火般燃烧,也能似夕阳般和煦,让人领悟生命的深度。
这张照片的色调非常强烈:天色是深邃的蓝色,沙丘呈现出浓烈的橙红,还有大片浓重的暗影,共同形成了简洁而有力的画面。沙丘的轮廓线上,人的身影微小得如同昆虫,却让人强烈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巨大差异。
这张照片色调饱满,金色的黄昏同橙红的地面相互辉映,非洲大象慢慢趟水而过,形成一幅古朴而庄严的景象。天空中的光线穿过云层,如同在为大地与生灵举行加冕仪式。
沙漠景象,火焰景象,日落景象,孩子的笑脸,人群的背影,全都笼罩在一片橙色气息中,构成一种生命活力
橙色:炽烈与丰盈
橙色,是大地最古老的底色。它炽热,却不张扬。
非洲的黄昏时分,阳光的金辉披在大象的脊背上,显得庄重而神圣,它是沙漠中历经风沙岁月的造物,是自然与时间共同刻画下的印记,在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篝火映照下,它又是最为奔放的生命律动。
橙色,是热情与丰盈,是旅行者心底留下的体温。
黄色画面十分一致且充实:沙漠呈现金色,稀树草原显得开阔,咖啡馆中有暖黄灯光,现代建筑被夕阳映照……黄色既体现了自然的广袤与炽热,也蕴含了生活的柔和与温馨。
黄色:太阳的馈赠
它于撒哈拉的沙丘间,是寂寞又宏伟的行进;它于非洲草原之上,是万物跃动的节拍;它于都市的霓虹与街巷的欢声里,又成为最温馨的守候。
黄色,是希望,是丰收,是旅行者心底那份最明亮的力量。
绿色:生命的歌
绿色,是生命最深沉的底色。
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它体现为无拘无束的奔跑;在田野里牛羊成群的景象中,它象征着富足美满的时光;在草叶上昆虫与飞鸟活动的细微之处,它展现为大自然最精妙的脉动。
青色从不炫耀,却最为恒久。它使远行者体会到平和与憧憬,那是大地之母铭刻于众生的誓约。
这一系列影像描绘了诸多蓝色景象:海洋深处游动的鱼儿和漂浮的水母,冻结的气泡,天际盘旋的孤鸟,框架内安详的蓝色,以及星空与大地交融的清冷色调……蓝色在此既是广袤的象征,也是内心最纯粹的安宁。
蓝色:宁静与辽阔
蓝色,是海的呼吸,是天的胸怀,也是心灵最安静的栖所。
它于幽暗之处滋生万物,在极寒之境锁住光阴,在苍穹之下抒发孤寂与无拘。
蓝色不张扬,却广袤无垠;在蓝色的怀抱中,旅人感受到自己最真切的心跳声。
紫色:梦与神秘
紫色,是夜与梦的交汇处。
它于电闪之中显现威力,于云彩之间流露出温婉,于光影交织的奇妙中变为梦幻般的景象。
紫色蕴含着深邃与风情,令远行者感觉像是进入异度空间,去发掘内在的未知领域。
色彩的交响
当灿烂的日光、蔚蓝的波涛、艳阳般的热情、赤诚的火焰、幽幻的幻象与苍翠的活力相互融合,就形成了一部绚烂的视觉乐章。
旅程的价值,或许就在这上面——让我们在变换的景致里,汇聚天地的缤纷,并且映照起心海的绚烂。
人文之光
旅行者悦的镜头,并不只对准山河与海浪,还非常投入地观察了众多普通人。她记录下的,是人类最纯真无邪的笑脸、最普普通通的辛劳、最发自内心的情感。
一个微笑,很吸引人,一次挥手,也很有魅力,一个姿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这些都比自然风光更加打动人心。毕竟,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所在。
这些画面表明:不论外貌、谈吐、观念有何差异,愉悦和关爱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方式。出行的目的,不止于观赏景致,更在于增进认知,在陌生的环境中感知到亲切的感受。
风采自如
旅行者悦每行一步,都给沿途风景留下了印记,也刻下了属于自身的标记。她曾与巨鸟目光交汇,曾和雄狮结伴而行,曾在寒冰中舒展身姿,曾在黄沙中静立不动,曾在古迹之间漫步穿行。
她的体态,有时光彩夺目,有时娴静内敛;她的面容,有时激情四溢,有时意境悠长。她不只是旁观者,也是旅途见闻的传播者,是景色中必不可少的一笔。
旅程不只是局限于行走的道路和眼前的景致,它还能够转化为文章和图片,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二零一八年,旅行家悦的创作用品出现在《中国国家旅游》和《厦门航空》两种刊物上,展现出非凡的吸引力。
《红色沙漠》的画面宛如一首视觉韵文,在辽阔的沙地上刻画出生命的痕迹;蓝色的人物形象则使异域文明和个体神态融合,展现出旅途的紧张感和驱动力。
纸质媒体的发布,不仅仅是形态的展示,还是游历者情怀的延伸。她的旅途,因此获得了能够实际接触的记录,让许多人得以看见、体会并产生共鸣。
岁末将至,行者回望自己的旅程:从雪山到海洋,从林屋到航站,每一段行程都铭刻着快乐与触动。
画面中的她,不只是风景的旁观者,更是风景的融入者。晴空下的那座小屋,寒水中的孤舟,飞机场内的欢颜,都在揭示着离别与启程的往复。
“2024·再见”,是一种轻柔的道别;而掌中的票证,又象征崭新的旅程。旅程,永不停歇,只是持续蜕变。
跨越新年
2024年即将结束,旅行者悦在沙特的一处石质景观前停下了脚步,与过往岁月作别。回望这一年的旅程,她跨越了从中东到极地的广袤地域,穿越了美洲大陆,探访了众多岛屿,将自己遍布世界的印记深深烙印在每一片土地上。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她跟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新年时光。在冰封的河面上,他们紧紧相拥,在温暖的沙滩边,他们尽情嬉戏,在热闹的街道上,他们随着音乐舞动,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些美好的瞬间都成为了这一年的生动见证。
这一系列画面,不仅体现地域的广阔,更彰显岁月的流转。从告别旧岁的场景,到迎接新春的瞬间,旅者悦的旅程从未停歇。她以行走的姿态探索大地,又用欢快的表情照耀明天。
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曾言,外出并非为了探寻别处景致,而是为了拾起那些自身已忽略的种种可能。在不同于常境的事物里,我们得以察觉内心深处那些被惯常生活遮蔽的个性片断。
普鲁斯特认为,重要的探索过程并非在于发现未知领域,而在于获得全新视角。旅程最终赋予我们的,可能是这种全方位的处世方法——在行走中持续观察,于不同中领悟共通,最终将整个宇宙纳入内心深处。
外出期间,我们能遇见各式各样的人物,听到五花八门的经历,这些体验都将成为人生中难得的积累。我们不再拘泥于惯常的圈子,而是以包容的态度去面对陌生的环境。这种豁达的胸怀,也使我们更能容忍差异,更能体察世界的丰富性。
出行,也是一次自我沟通的契机。在陌生的境地,人们更易褪去日常的装扮,抛弃所有戒备,去探究本真的自己。能够回顾往昔,可以设计将来,能够重新辨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这种与心灵的交流,常能使人更透彻地了解自身,能够明确前行的道路。
文、图片编辑︱潘天翠
本文图片全部源自“旅行者悦”的微信及公众号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