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大道成旅游打卡地,游客却不顾安危马路中央拍照
苍洱大道沟通了苍山脚下与洱海岸边,是去往云南大理旅游时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这条公路凭借“路的尽头即是山海”的壮丽风光而声名鹊起,每年都引得成千上万游客专程前来观赏。但是,为了拍摄一张“值得珍藏的影像”,众多游客竟然无视过往车辆,鲁莽地停留在马路中央甚至穿行其中取景,由此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
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回应称,已组建苍洱大道交通秩序整顿专项工作组,从今年七月起,已制止聚集在路面拍摄旅游照片的行为两千八百九十余次。此外,将安装隔离栅栏、种植绿化带等物理障碍物,实现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有效区隔,避免游客和摄影人员进入汽车行驶路线。
仍有游客无视交通安全随意在公路上拍照
据澎湃新闻报道,他们曾经亲赴现场查看,了解到苍洱大道是古城的主要通道,道路两旁既有居民住所和餐饮店铺,也设有预留的应急停车区域。每逢假日高峰,该路段总是人声鼎沸,非常繁忙。
许多咖啡摊抓住时机,在路边陆续开展业务;同时,一些手持摄影器材的人士或专业摄影师,在车道上徘徊、安坐,热情地邀请游客进行拍摄服务。个别游客完全无视后方交通状况,直接在马路中央拍照。经过此地的车辆,不是被迫减速等待,就是只能按喇叭示意避让。该区域一直存在显著的安全风险,附近居民意见很大,强烈呼吁进行整改。
约拍摄影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作品
许多人在各种社交网站上展示在此地拍摄的精彩照片,并附文说明“到大理就是为了捕捉这个镜头”。同时,不少摄影爱好者也开设了专门的约拍平台,借助发布苍洱大道的佳作来招揽生意。
如何处理安全风险与客流量之间的关系?针对苍洱大道的通行困境,本地新闻机构在去年夏天向社会征集过解决方案。有人提议撤销路旁的停车区域来增加道路宽度,也有人主张建造立体桥将行人车辆分开,更有看法提出在旅游高峰期把该路段转变为仅限行人通行的街道。
澎湃新闻报道,今年大理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民盟大理白族自治州委会递交了相关建议,内容涉及苍洱大道交通及拍照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在公路重要地段安装隔离设施,阻止游客闯入马路拍摄,另在公路旁安全区域设立专门摄影点和观景台,供游客拍照观赏,此外还计划规范道路环境,清除路边违规商铺,包括杂货店和咖啡厅,同时取缔无照经营和占道经营行为。
交管部门设置的安全提示牌
对外地游客以教育劝导为主
就这一问题,大理州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于9月9日给出了答复,说明已经组建了苍洱大道交通秩序整顿专项工作组,该小组专门负责统一安排和推进该道路的整顿任务,以保证各项整顿行动能够顺利推行。工作组联合了大理市政府、市综合执法局、辖区派出所以及各村村民委员会等关联机构,反复举行联合会议,共同制定整治计划。自今年七月起,已经组织协调在苍洱大道实施了联合治理13回,共调动了55台警用车辆和超过800名警员参与行动。行动期间,纠正了325起车辆随意停放的情况,关闭了53处违规占道摊点,阻止了2890余人次在路面聚集拍照,引导了1860余次车辆驶离,成功治理了交通混乱状况。
民警劝导游客。
大理州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表示,依据“分类施策”的思路,对苍洱大道采取差异化的常驻值守方案,增加此区域的管理时长。执行过程中注重说理与惩戒并用,对外地访客,侧重于宣讲引导;对于那些屡次不接受宣讲引导的,将依法实施严厉的惩治措施。
下步行动,这支部队将进一步提升治理强度,对苍洱大道车辆道摄影活动实施严密监控,增添执法力量并提高巡查频率,特别是在旅游旺季、节假日期间及旅客出行集中时段,强化对关键时段与路段的管理。若发现有人于车行道摄影,将即刻加以阻止,并按照法规规章展开惩处。
大理州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说明,会继续改进苍洱大道的交通指示牌、地面划线和隔离设备。要科学安排自行车道和步行区域,借助隔离墩、植物带等硬质隔离,把行人、非机动车和汽车分开,避免游客和摄影者进入汽车行驶路线。要和相关部门构建起稳固的协同治理体系,时常组织碰头会议,分享治理心得,联手处理执行环节碰到的难题。另外,需强化对治理成效的检验和看管,力求工作能持续见效,促使人们主动避开在车行道摄影的冒险举动。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