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黔西北山峦,走进奢香夫人纪念馆,探寻传奇一生

驾车穿行在黔西北的连绵群山中,云气缭绕着青灰色的山体,似乎还在低语着六百多年前的事迹。沿着历史的踪迹,我抵达奢香夫人纪念馆,这座位于毕节大方县的建筑,缺少华丽装饰,却以庄重的神情,缓缓讲述了一位彝族女性的英雄故事。

打开博物馆的入口,最先看到的是奢香女士的铜制塑像。她穿着本民族华丽的礼服,神情中既有首领的果敢,也流露出对民众的慈爱。塑像后面的展示板上,“杰出女性,促进团结”的几个大字十分突出,概括了她一生的功绩。展览馆按照岁月顺序,通过图画文字物品和场景再现,连接起她的生命历程:她十七岁时候嫁到贵州宣慰司,在丈夫霭翠去世后于危难之际受托,用纤弱的身躯承担起管理水西的职责;她不顾他人反对选择拒绝分裂,亲自前往京城向朱元璋说明情况,消弭了民族间的矛盾;她组织民众开凿龙场九驿,又推广农业生产和汉民族风俗,解开了黔地的封闭状态。

最吸引我的,是展馆中一个“龙场九驿”的缩小版仿制品。在那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背负货物的马队慢慢行进,驿站旁边的汉族和彝族民众正在互换物品。工作人员介绍,当年奢香女士为了克服贵州“地无三里平”的困难,带领族人花费好几年时间修建了驿路,这条沟通四川云南贵州的路径,既方便了客商往来,又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彝族文化的广泛交流。模型附近摆放的一块破损石碑,碑面上的字迹依稀透露着驿路建造的不易,手指抚过石碑的沟壑,似乎可以体会到六百年代先民们的辛劳与愿望。

“民族和睦”单元里,一批绘画作品描绘了奢香女士和朝廷官员一同商议施政方案的情形。图中,她身穿官袍,镇定自若地说明治水、发展教育的措施,旁边的官员有的点头表示同意,有的执笔记录要点。解说者说明,奢香夫人执政之时,始终秉持“臣服明朝、巩固一统”的方针,不仅平息了诸多族群纷争,还特意派遣彝族青年到中原地区深造,促进彝族文字与汉文之间的交流互鉴。展柜中展示的一册清代《奢香记》,书页内密布的评语无不称颂她“独自一人安定一方民众”的功绩,这份穿越岁月的赞誉,正是她促进民族和睦的卓越证明。

离开展馆之际,夕阳正好照在入口处的“奢香魂”石碑上,碑边的杜鹃花正在无声地盛开,花瓣舒展,色彩明艳。反观这栋不起眼的建筑,心里忽然有了一种领悟:奢香夫人留下的佳话,并非所谓的“女性执政”的标榜,而是她凭借才智平息矛盾、依靠高瞻远瞩促进进步、用深厚情谊团结部族所展现出的崇高精神。她早年主持修建的通道,如今已发展成宽阔的马路,她倡导的各民族和睦相处,早已成为贵州的内在精神,她的经历,会像黔地山峦中的清泉,持续滋润当地百姓。

关键词:历史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