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巧克力之路成旅游热门,连接两地承载历史轴线

随着“从产地直达餐桌”的盛行趋势,一条长达43公里的“巧克力之路”正成为人们热衷的旅游目的地。这表明巴西正在逐步完善从可可豆种植到成品巧克力生产的整体生态旅游体系,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条路线贯通巴伊亚州的伊列乌斯市和乌鲁苏卡市,同时也是巴西著名文学家若热·亚马多塑造人物故事的地方。伊列乌斯在《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 Cravo e )一书里,被视为当时巴伊亚州财富最盛的城市,而可可则被视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及情感的根基。

这条路线,称作“巧克力之路”,不仅是一条能看见的马路,更是一条记录过往的线索。它从2010年开始使用,经过了一些存在了一百年的农场,还有过去很忙碌的加工厂,以及因为“黑色宝贝”(可可)而变得富有的城镇。现在,这条观光线路正吸引来更多的人。人们可以近距离看到巧克力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在种植园里,有菠萝蜜树、巴西木、黄檀等本土树种提供遮蔽,可可树得以良好生长。这些果实需要人工手摘,目的是保证它们达到合适的成熟阶段。采摘后,工人会用专用器具切开果实,让里面的豆子开始发酵。各个生产者采用的发酵技巧存在差异,有的会等豆子在果实壳里发酵数日,有的则将豆子直接移到木制容器中,接着再搬到晾晒台让它们风干。

烘烤对可可制成品的香醇与口感起着核心作用,就像咖啡的烘焙一样。去除外壳后的可可豆块被磨成浓稠的浆料,接着通过升温来消除酸涩感。随后掺入适量的糖分、油脂、乳制品、蔬果以及干果,经过精确的控温处理,以塑造理想的光泽和结构。完成这些步骤后,产品会被注入模具,随即进行封装,最终投入市场流通。旅行者探访各个种植区时,能够体验到迥异的加工手法,也能从中窥见岁月流转的印记。

在亚马多的创作天地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伊列乌斯地区,可可不只是经济作物,还是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代表,这种影响持续至今,他塑造的角色“加布里埃拉”至今依然生动,频繁出入各种场所,包括餐馆、市集,以及作家故居改建的若热·亚马多博物馆。

特约撰稿:今日拉美 段木心

关键词:旅游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