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灵岩寺:千年古刹的朝圣之旅,藏着怎样的故事?
灵岩寺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紧邻泰山余脉的灵岩山脚下。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需攀爬一段山路,尽管坡度较为平缓,但步行大约20至30分钟便可到达核心景区。沿途的石阶经过精心修缮,便于大多数游客行走,且体力不足者可选择乘坐景区的电瓶车。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秉承“登高礼佛”的习俗,山势与禅意相互融合,使得朝圣之旅成为净化心灵的旅程。
灵岩山的青石板路曲折延伸,通向山顶,两旁古柏参天,树影摇曳,不时可见挑夫的背影。他们肩负着扁担,运送着各种物资,其身影与宋代《灵岩寺罗汉图》中所画的苦行僧形象极为相似。在山腰,时常有当地老人摆摊,出售各种山货。藤编的筐子里装满了新鲜采摘的泰山黄精,这种形状类似姜块的药材被誉为“北参”,寺中的僧侣自古以来便用它来熬制养生茶。在挑夫休息之际所谈的故事中,常常提及乾隆帝游览灵岩时,于饮马沟让御马饮用山间清泉的传奇。
半山亭是观赏风景的绝佳之地,其飞檐之下,挂着几块颜色已褪的祈愿木牌。香客们常常在此停留,远眺那墨色的连绵群山。亭边有一口古井,井台因长期使用而变得光亮,相传唐代的高僧义净曾在此取水烹茶。时至今日,村民们依旧保持着清明时节取“佛诞水”的传统,将水装入青竹筒中带回家,用来酿造菊花酒。当山风拂过,屋檐上的铜铃与松林中的涛声交织共鸣,仿佛能听到晚课的钟声从幽深的林中缓缓传来。
寺院的入口处平台上常常弥漫着甘甜的香气,这香气源自于用灵岩山特产的板栗制作的糖炒栗子。摊主老李一直坚持使用果木炭火和铁锅来炒制,栗壳裂开的清脆声音仿佛是节日的鞭炮声。而更令人垂涎的是寺内斋堂传出的素油香味,那里有当地出产的薄皮核桃和山中的香菇与豆腐炖煮,这些食材曾是苏轼在笔下提到的“青精饭”的搭配之选。若逢农历六月庙会,游客们有幸品尝到用山茱萸精心染制的福寿馒头,其面皮中巧妙融入了沙参蜜的香甜,一口咬下,便能感受到那如琥珀般晶莹的糖心缓缓流出。
攀登至山顶后,回首来时路,便会发现山间小径蕴含着禅意。那些因行走而变得光滑的台阶,见证了无数文人骚客的过往——李白曾在此留下“笑夸故人指绝境”的豪言壮语,刻于东崖之上;曾巩的《灵岩寺》诗碑,矗立在御书阁之中。在香炉峰下的摩崖石刻群中,北魏时期的“大空王佛”四个大字,至今仍依稀可见。下山途中,不妨携带一块灵岩砭石,这由灰褐色的页岩精心制成的刮痧板,蕴含着“泰山石敢当”的驱邪习俗,于暮鼓声的衬托下,更显其历史的厚重。
灵岩寺之行,既是对心灵的净化,亦是对体魄的磨砺。攀登途中,尽管艰辛,但沿途的自然美景与清新的气息,对身心均有极大的益处。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亦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因此,无论是为了增进健康,还是为了精神上的滋养,灵岩寺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