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年收入超 1500 万元中国富裕人群不再喜爱日本旅游?
日本《东洋经济》近期以“日本不再成为首选”为题发表报道,透露出一定的忧虑情绪。报道中提到,年收入超过150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富裕阶层表示,他们不再对日本抱有浓厚兴趣,并认为日本旅游的品质已经显著下滑。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邀顾问王笑宇在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针对日本媒体对中国游客近期动态的关注,他认为,在全球旅游业的激烈竞争中,我国内地旅游景点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与此同时,我国周边的众多旅游目的地也逐步走向成熟,这无疑对日本旅游业构成了不小的挑战。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细化,欧洲、北美、非洲以及传统的东南亚地区,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他们正远离日本
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依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于6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本年5月份访问日本的海外游客人数达到了369.33万人次,这一数字刷新了5月份的游客最高记录,同比增长了21.5%。在此之中,印度游客人数创下了单月新高,同时,中国、韩国、美国以及其他21个国家和地区也均创下了5月份的入境最高记录。
日本媒体报道指出,在众多来日游客中,日本政府特别关注的是所谓的“高价值游客”。据观光厅阐述,这类游客在旅行期间的消费水平较高,同时他们通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愿意通过旅行中的丰富体验去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并激发灵感。换句话说,日本政府最期望吸引的是那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渴望深度体验日本文化的富裕人士。
然而,实际情况并未与日本政府的预期相符。《东洋经济》的撰稿人本身就是一位服务于中国富裕阶层的商务咨询顾问,自2014年开始专注于入境旅游的研究,并且每周都会对两次前来日本的游客进行采访。通过这些采访,文章的作者归纳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那些被日本政府视为理想客群的“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的中国游客(他们频繁访问日本),正逐渐与日本渐行渐远。目前虽然游客数量并未减少,但大多为初次赴日旅行人群。
“日经中文网”先前报道指出,2024年赴日游客的人均消费金额为22.7万日元,其中中国大陆游客的人均消费金额达到了27.77万日元,相当于大约1.3万元人民币,这一数额仅略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却远逊于英国游客的38.3万日元,以及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游客消费水平。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所公布的数据,2019年度,我国游客的人均消费金额达到了21.28万日元,与此同时,外国游客的人均消费则为15.9万日元。
难以接住“泼天富贵”
《东洋经济》杂志的报道中,一位来自中国的富裕女性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她过去对日本旅游充满热情,每年至少会前往日本5次。然而,她认为如今日本旅游的品质已经显著下滑。例如,在高档酒店或豪华品牌的店面,服务员往往忙于处理日常事务,几乎很少进行眼神交流,对于出现的错误也显得漠不关心,让人感到失望;而在寺庙参观时,纪念品样式单一,缺乏吸引力,难以激起购买的欲望;此外,预订餐厅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许多地方过分强调菜品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其味道本身。
《环球时报》的日本特约记者在近年也明显察觉到,随着海外游客的大量增加,日本的旅游质量明显有所下滑,众多旅游景点面临着难以承受的巨大客流量。例如,在今年春天记者前往轻井泽和箱根游览时,就遭遇了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即便不是周末或是假日,道路上庞大的车流量使得原本仅需二三十分钟的车程延长至整整一个小时。有些朋友在记者的引荐下踏上了青森奥入濑溪流的徒步之旅,然而归来后却纷纷抱怨,溪流边那条狭窄的步道上人潮涌动。在日本,关东的镰仓与关西的京都被视为近两年“旅游公害”的典型象征,以往日本民众常会前往这两座古都赏花观叶,但去年许多人因觉得过于嘈杂,便转而选择了其他目的地。
此外,日本的服务品质持续下降,这也使得近年来中国游客的回头率持续降低。今年记者在箱根预订了一家酒店,虽然价格不菲,但从办理入住手续的那一刻起,就明显感受到了服务人员的态度冷淡。酒店提供的餐饮服务同样草率。更有甚者,西方游客甚至直接插队,要求服务员帮忙取水果,这一行为引起了周围众多游客的不满。相较之下,轻井泽的会员制酒店由于接待人数有限,而且大部分客户都是对服务要求极高的日本客人,所以它们依旧保持着日本服务业所自豪的高品质“待客之道”。
三个因素
《东洋经济》披露,中国政府及旅游行业投入巨额资金,致力于构建集“自然景观、文化底蕴和基础设施”于一体的顶级旅游目的地,此举使得国内游客的可选范围得以拓宽。不仅如此,东南亚及中东各国亦放宽了对中国游客的签证限制,并加大了推广力度,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除此之外,一直深受中国游客青睐的欧洲以及近期吸引力显著提升的非洲,也纷纷展现出各自的独特魅力。
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富裕人群偏好的旅游地排名依次为:马尔代夫、法国、新加坡、迪拜、瑞士,而日本则位居第六。
王笑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特聘专家,在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就需求层面而言,我国消费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其中高净值人群和消费观念趋于理性的群体增长迅速。这些高净值人群在出境游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距离遥远、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细分主题的小众旅游目的地。日本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或许还被视为一个较为冷门的旅游地,然而如今,日本的机票、住宿以及餐饮费用均有所下降,签证申请也变得相对简便,这使得日本不再是高消费群体优先考虑的旅游目的地。
就供应面而言,王笑宇指出,随着入境游客数量的激增,日本在服务质量、产品供应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已接近饱和,从而造成了游客体验的严重下降。他回忆说:“过去我们游历日本,总能享受那份宁静与和谐,然而现在,奈良、京都等城市的街头巷尾充斥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潮汹涌,这样的消费环境难以吸引那些拥有更多选择的中国游客。”
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日本主要向外国游客推荐了三大亮点——文化的传承性、卓越的细致服务以及充满温情和故事的街区景点,然而,这些特点如今已难以维持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和特色。王笑宇这样评价。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