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浙江玉环上栈头村景区内的悬崖书吧,领略独特风光
那传说中的“悬崖书吧”坐落在浙江玉环的上栈头村景区之中。它真的坐落在悬崖峭壁之上,若站在低矮的海滩,必须抬头向上,方可目睹高达数十米的石崖之巅。三层入口的侧面,有一片宽敞的望海平台,海水呈现出蓝灰色,此刻云雾消散,风平浪静,玉环海湾的远近岛屿一览无余。一艘白色的轮船快速驶过,在海面上划出一条长长的白线。
汽车停靠在公路旁的悬崖之巅,书吧的入口位于三层楼高。热爱阅读的人们谨慎地维持着低头的阅读姿态,逐级而下,仿佛踏入了一个深邃的山洞。书吧阶梯旁边的内壁保留了原始的大石块,有的圆润,有的崎岖,石缝间生长着薄薄的青苔,仿佛书店贴上了一幅神奇的壁纸。悬崖书吧并不显得昏暗,明亮的光线从前方或侧面均匀地洒落,宛如无数盏灯光同时亮起。驻足片刻,我惊觉自己置身于“海边”——眼前那扇宽阔明亮的落地窗之外,是无边无际的碧蓝海面,远处点缀着几个小巧的海岛,仿佛伸手可及。后来得知,那些岛屿分别是鸡山、洋屿、披山等。
书吧提供了避风的港湾,一张椅子和一张小茶几,恰到好处地摆放着书籍与咖啡。我随意地坐下,目光投向窗外,亦投向浩瀚的大海。身处高处,俯瞰四周,视野无限开阔,仿佛能触及天际与海角,以及海面上密集翻滚的波浪。书吧内静谧无声,静得仿佛能听到海浪的低语。靠窗的读者以舒适的姿态,手捧书籍,低头沉浸在阅读之中。偶尔我抬起头凝视着大海,心中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之中……悬崖书吧为爱书之人营造了一片超脱尘世的阅读天地,或许,这正是“悬崖书吧”阅读的魅力所在。在那个瞬间,我多么希望能够在这面面向大海的窗前久久地坐下去,目睹太阳在海平线上缓缓沉没,夜幕逐渐降临,海面变得一片漆黑,天地间弥漫着无尽的黑暗。然而,只有位于悬崖之巅的这间书吧,在云雾的缭绕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柔和的灯光、模糊的灯光、璀璨的灯光——宛如海中的灯塔,穿透夜幕,在海面上洒落一束遥远的亮光。星光黯淡,月色也相形见绌。它代表着智慧的光辉、奋斗的光芒、灵魂的温暖。书籍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能量源泉。
那是我所探访的最宜静坐之地。我沉溺于发呆之中,不知过了多久,偶然转身,只见背后排列着一列高大的书架,上面摆放着排列有序的书籍。书架的另一侧,是一面面斜倚的巨石,它们散发着山崖的韵味。这个书吧的空间布局开阔明亮,两侧全是对着大海的窗户,绿树的枝叶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海风的气息,三面窗户都能眺望到大海,呼吸也变得格外畅快。这是悬崖书吧中最受读者喜爱的阅读交流场所,在此处,各式充满文化魅力的读书活动得以举办,如:四季轮回的读书聚会、中秋节的诗歌朗诵会、“艺起共赴海岛之旅·一期一会”活动、“共享海屿岛时光·共读计划”等……
沿着阶梯缓缓下行,每级都设有石墙石壁,宛如将读书人紧紧拥抱,珍视地呵护着。二楼设有小型阅读室和休息区,你可以在其中悄然沉浸于阅读,无人打扰,可以尽情阅读一整天。一楼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供读书人使用,亦或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举办小型聚会,或是悠闲地读书发呆。
二、三层的小型书架上,书籍触手可及,随时可供阅读。然而,不论你身处书吧的哪个角落,都无法避开大海的目光。那灰蓝色的海水始终静静地凝视着你,轻轻地拍打着你,在夏日里温暖地滋养你,而在冬日里则冷冽地让你保持清醒。
张女士,这位来自上海的图书吧掌舵人,在几年前的一次玉环之旅中,被那片山海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于是,她毅然决然在鸡山岛上开设了望喜书屋和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她心中萌生了一个新想法:若要留住游客,最有效的策略莫过于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想的阅读空间。数月过去,悬崖书吧的经营状况证明了她想法的正确性,客流量络绎不绝,众多读书爱好者纷纷远道而来,专程到此打卡。
临走前,我给悬崖书吧留下了几个字:新《山海经》。
山经、海经、山海经,这些典籍将悬崖书店的神秘、灵异、深思、休闲等特质,如同神话般地汇聚于一体。
海水云天之中,想起了海子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此刻,我真正地在书店里“面朝大海”——沉思。
我将从这里起步,去寻找“春暖花开”——更多的书店。
位于栈道尽头的渡海客运站旁,紧挨着道路的地方,坐落着一座三层高的洁白建筑,从远处望去,能清晰看到白墙上那抹显眼的蓝色字体:“一抹蓝”。这建筑宛如一座白色的灯塔,面向大海而立。
“有几分蔚蓝”的这家书吧,其建筑紧贴山壁,其外观颇似一艘航行中的船舶。攀登高耸的阶梯,一侧可见坚实的山岩,宛如耸立天际的石柱,为书店及其书架提供坚实的支撑。到了2025年,在昔日码头候船亭旁的街道旁,崭新地崛起了一家融合了咖啡、阅读与文化体验的综合性书吧。其外观涂装以清新明亮的蓝白两色,宛如海面与归来的帆船。位于一层的“浪花集市”供应着诸如“海苔拿铁”等特色调饮,咖啡师在制作过程中,会在奶泡表面精心绘制出小型的船形图案。走上二楼,来到“礁石剧场”,这里每月都会举办“渔歌诗会”以及“贝壳画创作课”。书吧的落地窗正面向着熙熙攘攘的码头,读者在阅读间隙抬头就能看到夕阳和晚霞。来到三楼的“云端甲板”,可以环顾四周的海景,晴朗的夜晚则变成了星空影院,海浪的声音则成为了天然的背景音乐。“有一点蓝”书吧独树一帜,采取商业运营支持文化发展的模式。当地作家在此定期举行作品交流会,咖啡书吧内设有“干江记忆”区域,专门陈列地方文献和历史文化资料……
杨女士,这位“有一点蓝”书吧的掌舵人,源自下栈头村。她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返乡创业,将书吧设立在她儿时观赏日落之地——客运码头。此地作为关键的交通要塞,是前往鸡山、洋屿、大鹿岛游客必经的上船点。她期望,人们在等待船只之际,能在此寻得一处宁静的文艺栖息地,进来阅读、领略海景,无需过多时间,只需“一点”闲暇,即可沉浸在书海之中。
在书吧的一楼,我和伙伴们稍作歇息,忽然不经意地转向码头,眺望那片海面。那时,夕阳西下,海水呈现出淡淡的灰色,被晚霞的余晖映照,的确带有几分“蓝意”。杨女士据此为其命名,定是怀揣着美好的愿望:那片蔚蓝的海水将不断为游客留下玉环的美丽印象。
玉环人深谙浪漫之道。他们常于海滨,迎着海风,沐浴着海边的阳光,一边阅读与沉思,一边与现实的“波涛”奋力抗争——这正是充满憧憬的浪漫人生写照!
渡船终于抵达,旅客沿着潮湿的码头石阶缓缓而下,石阶上布满了细小的螺壳,船只随波荡漾,伴随着老式火轮的轰鸣声,向对岸的鸡山岛驶去。鸡山岛以其丰富的海产品而著称,四周被大海环绕,绿树成荫,花朵繁多,显得古朴而宁静,堪称一处天然的度假天堂。几位上海女性在岛上开设了民宿,并打造了“望喜书吧”。书吧以石块构筑,完美保留了渔村石屋的原始风貌,正对浩瀚大海,并融入了“慢节奏生活与海岛渔村”的双重理念。究竟为何,那些选择在悬崖之上、海滨之地开设书吧的人,大多是女性呢?或许,诗意的远方,正是那些敢于追梦的女子心中所怀揣的梦境。她们在此处展翅高飞,体会着无拘无束的自由天地。
抵达了“海屿岛书店”,这里是一栋洋溢着鸡山岛地方特色的石头建筑,由浙南沿海的古老石厝改造而来。书店以“海岛记忆仓库”为宗旨,融合了书籍阅读、文化创意产品销售、咖啡轻食以及夜间酒吧等多种功能,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场所。设想在假期时光,众多游客跨海而来,一边品尝新鲜的海鲜美食,一边在精神上得到滋养,感受乡村美学带来的跨界融合体验。
从鸡山岛返回玉环市区,夜色已深,幕布般低垂。在夜幕的笼罩下,海湾的另一端,一座灯火通明的小屋显得格外醒目,它在黑暗中熠熠生辉,宛如一颗明珠,“高高在上”地闪耀着。这便是悬崖书吧。由此,我领悟到,玉环人之所以将书吧选址于悬崖之上——那是因为悬崖象征着思想的境界之高,象征着视野的辽阔无边,象征着向着更高的境界不断攀登。
(作者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
原文刊登于《光明日报》2025年7月7日01版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