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国外旅游账户被冻,回国解冻工行竟索要私人聊天记录?
新闻漫画,与文中内容无直接对应。 (来源:信号新闻)
信网/信号新闻10月17日讯 海外旅行期间,个人账户遭遇管控措施导致冻结。国庆节期间,王女士在境外进行转账操作时,其工商银行账户被暂停使用。待她返回国内至工商银行办理解冻手续,银行方面又要求她提交私密对话资料。王女士对此表示不解,认为聊天记录涉及个人隐私,银行无权索要此类信息。工商银行方面表示,个人私下交流信息或可作资金来源核实参考,这属于正常操作范畴,会严密守护客户隐私资料。法律人士认为,该银行行为或存在过度获取个人信息的嫌疑。
朋友给自己转账两万多 账户悄无声息被冻结
9月24日,王女士有两位朋友给她转了钱,款项都进入了她的工商银行储蓄卡,加起来差不多22000元。王女士随后没有接到银行发来的任何风险警示内容,也没有继续关注过自己的银行账户状况。
10月1日那天我在海外度假,想到快到信用卡的还款截止日,就准备先还清账单。可是在用工商银行的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时,账户突然提示“交易异常”,导致无法进行任何转账或支付。这种情况让王女士很吃惊,但她当时没办法马上回国,而且银行在假期期间的部分业务也暂停了,只好这样干等。
10月13日,王女士从国外返回国内,手持身份证和银行卡前往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希望办理账户解冻手续,然而进展并不顺利。王女士表示,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她仅有身份证和银行卡并不充分,还必须提供她与朋友之间的通讯记录,以此证明这两笔资金属于正常且合法的个人交易往来。
这个条件令王女士很不舒服,因为她认为聊天记录中包含她和朋友们的日常琐事,以及她们的交往圈子,这些内容都属于私人信息,不应该让外人知晓,她觉得工商银行的做法有些越界了。
工行回应称风控由系统检测 解冻材料因“控”而异
用户提出关于某个时间点,在国外的状况,以及账户解冻的诉求等事项后,信号新闻为此向工商银行了解相关情形。银行方面客服人员答复,工商银行的账户安全防护措施主要由机器自动执行,详细的检测方法和决定过程不能公开,账户被冻结的时间间隔或许与系统定期处理有关。
客服指出账户被标记为“可疑操作”的常见缘由包括,账户长期闲置后突然出现巨额资金注入,资金迅速流转进出,交易相关的另一账户带有风险特征等情况。
工行网点需要提供私人聊天记录,客服说明,解冻材料要按账户的特定“受控类型”来定,私人聊天记录或能当资金真实性的参考证明,这属于正当要求,银行会严密保护客户隐私,绝不外泄。客服还提到,正常资金往来和用途的交易通常不会启动风险控制。
律师解读:隐私收集需守“必要原则”
史士辉律师,来自北京隆安(青岛)律师事务所,对此发表看法,储蓄合同关系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银行内部的相关规定不能凌驾于用户权益之上。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银行在采集客户资料时必须坚持合规、合理且仅限必要的标准。银行核实资金出处时,必须确保依据的合法性,但所要求的文件类型必须与审查事项紧密关联,应优先选用转账信息、交易记录、当事人关联性解释等非涉及隐私的文件。银行若以解冻为借口,强迫用户提供全部私人对话内容,就超出了合理限度,属于过度获取个人隐私信息。用户可以明确表示不答应这个要求,同时要求银行提出其他可以替代的核实方法;如果银行因此不解除冻结,用户可以向金融管理机构反映情况,或者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解宁)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