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未至,绍兴秋意正浓!三条私藏线路带你赴江南秋日之约
深秋时节,绍兴的秋天已经化作诗篇,寒霜还未降临,晨雾在空气中飘荡,水杉在古道上形成绿色的地毯,古城的青石板缝隙中飘散着桂花香气,乡村的晒谷场上堆满了金黄的谷物
这个周末,无需奔波远方,我们准备了三条专属路线,可以深入山林探寻古老小径,也可以沉浸古城感受文化底蕴……依照时令的召唤,参与这场江南秋天的邀约吧。
雪窦岭古道地处稽东镇,贯通止步坑村、安村以及上王等区域,蕴含丰富历史积淀。该古道始建于古代交通要道时期,曾是连接稽东与龙峰的重要通道,唐代因安驸马衣锦还乡时断路而得名“止步坑”。
雪窦岭古道 | 陈斌
这条雪窦岭古道如今总长约三千米,溪边铺设的石头台阶保存得十分完整,道路两侧有高达百米的陡峭悬崖,还有瀑布与泉水不断流淌,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聚集在一起,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江南小九寨”。
雪窦岭古道 | 陈斌
沿途穿过古道,前方就能望见山巅的水库,路旁的树木高低参差,相互掩映,阳光难以直射,核心位置是片翠绿如玉的水域。抵达水坝顶部,立刻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冽微风,令人心境顿时开阔。
雪窦岭水库 | (小红书)
雪窦岭水库 | 高建刚
雪窦岭内深处藏有水杉林,此乃该地最胜景之一。春夏之际,水杉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叶隙洒落,形成片片澄澈绿意,远观令人倍感舒畅。
雪窦岭水杉 | 本原色旅行(小红书)
雪窦岭水杉 | 消失的卷心菜(小红书)
秋冬季来临时,那片火红的水杉林愈发壮观。金叶和褐干相互映衬,安静地耸立在水色清冽处,景致幽深迷人。这林子因四季风光各异,已成为社交平台备受追捧的浪漫景点。
雪窦岭水杉
沿着古道慢慢走,脚底常会碰到栾树的果实,发出清脆的响声把水鸟吓飞,它们飞过水面。很快,这片地方就要变成铺满红色花瓣的通道。
现在,水杉正经历着最迷人的转变期,树身下半部分依旧深绿,上半部分开始慢慢转黄,直立的主干深深扎根于清澈的水体中,枝叶间洒下的阳光在水面上形成闪烁的光点,青与黄交织的色彩,仿佛是自然有意放慢了色彩变化的步伐。
雪窦岭水杉 | (小红书)
走到中途的凉亭暂歇,见风摇动水面,使树影变得零碎,又听见竹叶发出轻响,与溪水流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感觉时间都变得缓慢了。
导航地址: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止步坑村
行进线路:止步坑村—雪窦岭古道—水杉林
行进里程:全长约3公里,爬升约250米,用时约3小时。
绍兴的“一府两县”传统布局,暗含着极妙的游览要诀。每当秋日暖阳洒落青灰色的屋檐,更添几分诗情画意。后面介绍的两条古城悠闲路线,同样值得体验~
从八字桥停车场起步,刚走一小段就迎面碰上了八字桥。这座南宋时期重建的桥梁,是浙东古运河上的珍贵遗存,汩汩河水在桥下流淌了千年岁月。在绍兴百姓眼中,八字桥从来不是孤立的石建筑,而是早已成为日常景观的一部分。抬头能看见桥的倒影,低头能听见流水声,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美好意境。
八字桥
站在桥边,朝南可以看见会稽山笼罩在雾气之中,向西能够望见大善塔巍然耸立,这处风景如画的桥上风光,正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雅致。
八字桥以及桥下驶过的乌篷船
继续向前走到广宁桥那里。这座始建于明朝的石桥,蕴含着一份来自民间的温情——它是由当地居民共同出资建造的,因为方便了过往的民众而得名“广宁”。桥底下保存着清晰的挽道印记,似乎可以听见过去拉船工人的吆喝声,伴随着水上的船鸣声在空中飘荡。
广宁桥
走过宽阔石桥的市井生活气息,书圣故乡的“条状”街巷布局便映入眼帘。这处藏于蕺山南麓的所在,蕴含着“内享幽静、外显热闹”的江南韵味。
书圣故里 | 俞泽文
在这片0.8平方公里的街巷之中,日常生活的气息与悠久的传统紧密相连,如同王羲之挥毫泼墨,用最为轻柔的笔触,勾勒出最为刚健的气韵。
书圣故里
当地名胜的街巷布局颇具匠心。由东到西的萧山街,与由南到北的蕺山街会合,形成了该区域的中枢——戒珠寺。寺庙入口处,安放着“王羲之故居”的石碑,它安静地记录着住宅转变成为寺庙的历程。
八字桥以及桥下驶过的乌篷船
戒珠寺山门外的那个墨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鹅池,曾经是王羲之用来清洗墨砚和饲养鹅群的地方,池水仿佛至今仍保留着古人用墨的气息和鹅儿嬉戏的身影。
寺庙后面就是蕺山,这个山也叫做“王家山”。据说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经常到这儿来采撷蕺菜,山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墨池
明代时期,在蕺山这个地方建立了“蕺山书院”这一教育机构,明代一位著名的学者刘宗周在此地从事教学活动,将理学的核心思想广泛传播开来。
清朝末期,那处书院的遗址上建立了“山阴县学堂”,徐锡麟曾经在这所学校里担任教师,后来的历史学家范文澜、数学家陈建功等知名学者,都曾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文化传承在这里一代接一代地延续着。
蕺山书院
书圣故乡的每条小巷,都保存着关于王羲之的往事。他在题扇桥为卖扇老人题字,使普通扇面变成珍贵物品,因不愿再被老人纠缠而离开的小巷,被称为“避婆巷”。离开小巷后的笔架桥和笔飞巷,据传是因为有人骗走他的墨宝,王羲之愤怒中扔掉笔架和毛笔而得名。
题扇桥
在那深处,笔势矫健,便是蔡元培先生旧居所在。此地,乃是蔡元培先生诞生并长大的地方。
清道光朝代,他的先辈蔡嘉谟在此置办房产,起家的门房和主屋是明朝晚期所建,显现出古风雅韵。其后于宅邸后方增筑了五层五底的院落,供家族三代同堂居住,每一块砖石都蕴含着家族的温情和文化的赓续。
蔡元培故居
行进线路:东双桥→八字桥→书圣故里→戒珠寺→蔡元培故居
行进路线:从南往北,经过八字桥,还有题扇桥,以及东双桥,并经过探花桥等共13座古桥
行进里程:约4公里
从北到南的行程,在阳明故居的青灰瓦房前慢慢起步。瓦片蒙着初秋的薄霜,木制窗格镂刻着交缠的花纹,这里就是王阳明成长、悟道、授业的家乡,连风中仿佛都回荡着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
阳明故里
现在的王阳明故居,以旧居遗迹为基础,通过重建古建筑形成骨架,并借助纪念场馆赋予灵魂,三者结合打造出完整的文化场所,展馆内摆放着王阳明亲笔信件的仿制品,院落里重现了他当年授课的传习堂,石碑上镌刻的传习录箴言,无声地展现这位先贤对后人的重要启迪。
去拜访前人,去观看陈列,或者去加入理学相关的互动项目,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悠久文化的气息。
阳明故里
沿着哲学的踪迹行走在上大路,这条盘踞在越城区中心的老街,是绍兴“前街后河、街河相邻”布局的生动体现。
上大路茶饮一条街 | 梁永锋
青石板路经过长久时光的打磨变得光洁照人,路旁的老店铺上挂着颜色变浅的木头招牌,部分店铺继续供应传统的绍兴风味,另一些则转型成了时髦的小吃摊和有格调的咖啡厅。
上大路
在街道上行走,时常能听到茶肆中传出的绍剧经典唱腔,也能闻到巷子尽头旧式工坊飘来的点心甜香,这些点滴之处无不弥漫着绍兴特有的文化韵味,也折射出这座城市深厚的岁月痕迹。
上大路的沿街商铺
往南行进,就来到了由越子城历史文脉承续演变而成的古城核心区域。该区域中心地带的府山公园,其名称源自于过去绍兴府衙曾设于这座小山以东的位置。这座并不算高的山丘,实际上是绍兴悠久岁月的“见证物”。
府山公园
飞翼楼位于山上,是越王勾践曾经检阅部队的场所,楼阁四周散布着有关吴越争雄历史的石碑,山麓处秋瑾的纪念碑,更让这片区域平添了几许近代革新的激情,站在山腰向远处望,可以看见古城的屋脊汇聚成一片青灰色的汪洋,新旧的房屋相互交叠,可以全面欣赏绍兴古往今来的和谐之美。
越王台
风雨亭
府山北麓,一条横贯府山横街的,就是声名显赫的仓桥直街。石板路上布满潮湿的青苔,狭窄巷陌两侧,白墙黑瓦的台门住宅参差分布,门环上的铜锈反射着日光。
河岸边环山河水声清脆,乌篷船紧挨着岸边慢慢移动,船夫摇橹发出“咿呀”的声音,和南宋《梦粱录》里“船只拍打水面,声响清亮”的描述遥相呼应。
仓桥直街
体力不支时,可以前往街边茶肆稍作停留,品尝一杯热乎乎的米酒奶茶,凝视外面人来人往的景象,或者购买一根米酒冰棍,感受甜味与酒味在舌头上交融消融。
此处凝聚了大众心中江南的景象,每一步都饱含着与绍兴风情的温情邂逅。
行进线路:阳明故里→上大路→府山公园→仓桥直街
行进途中,可以看到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着谢公桥、府桥、凰仪桥等共13座古老桥梁,它们点缀在道路两旁。
行进里程:约5.5公里
霜降将至
绍兴的秋还在慢慢酝酿
雪窦岭的水杉终将红透
古城的酒香还在萦绕
这个周末不妨就踏上旅程
让秋意漫过指尖也漫过心头
毕竟江南的秋
从来都值得细细珍藏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感谢所有摄影作者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