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非遗公园 湘巴藏戏汇演热闹非凡

7月16日,记者随“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采访团抵达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的非遗公园,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乡邻们很早就搬来了椅子,准备了各种水果和香醇的酥油茶,仿佛庆祝佳节般欢聚一堂。不久之后,六支湘巴藏戏团队将在此地同台演出,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等待看戏的乡亲。)

湘巴藏戏,作为蓝色面具派藏戏的四大流派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十四世纪,至今已有大约700年的传承。在2006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被正式纳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六支湘巴藏戏队伍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支少儿队伍。小女孩们身穿浅粉色的戏装,而小男孩们则穿着红黑相间的服饰,并且头戴缩小版的蓝色面具。

(少儿队女娃娃正在候场。)

少儿队一经亮相,便激起了热烈的掌声。队员们表演得非常投入。尽管他们的声音尚显稚嫩,挥舞鼓槌的小手略显青涩,但他们的演唱却颇具风范,将《智美更登》中的慈悲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娃娃们表演很投入。)

湘巴藏戏少儿队,隶属于南木林县甲措乡果拉村,该队成立于2022年6月,承担着守护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湘巴藏戏这一重要项目的重任。

(五岁的桑巴拉姆。)

藏戏,作为藏族文化的生动瑰宝,其色彩缤纷的面具象征着角色的精神内涵,而那震撼人心的歌声,则蕴含着高原人民对自然宇宙的崇敬之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巴藏戏的传承人,次仁多吉先生,亲临现场观摩了这场演出。他感慨万分,目睹孩子们的精彩演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目睹了这门艺术最为鲜明的传承画面,犹如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一茬又一茬地绽放。“藏戏的未来,正伴随着这些稚嫩的身影欢快地向前奔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巴藏戏代表性传承人次仁多吉。)

图片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爱平 摄

关键词:7月16日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